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县八年级于2005年秋季开始使用沪科版《物理》实验教材,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改革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老师创造性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  相似文献   

3.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而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又是怎样呢?  相似文献   

4.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我们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应该是教材的开发者.下面谈谈我对教材开发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学生探究,并能够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而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又是怎样呢?下面就浙江版八下《质量守衡定律》这一课时的一个教学片段,谈谈个人的一些分析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关于教材编写的要求中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依据教材编写的这一原则,教材编写语言要规范,表述要准确,逻辑要严密,这些特点在高中政治教材每个模块中都有体现。但是教材编写要考虑到各模块知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索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主动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提高综合学习的能力。数学教学材料也应体现这一要求,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加工教材内容,使教材更贴近于学生的生活,更有利于他们进行探索性学习。一、注重教材内容的心理倾向教材内容心理化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润滑剂”和“催化剂”,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和认知欲望,也可以使教材内容同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促进思维的活跃,激起他们的联想和创意,保持学习的持久。如:…  相似文献   

9.
一、背景新课改以来,我们不再对教材内容"照本宣科",而是真正在"使用教材"."使用教材"体现如下两个特征:一是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取舍的目的是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体现科学探究的知识建构;二是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从某种意义上说,由于知识本身存在的科学性,知识的呈现方式可以是多样的,如果以多样化的载体、多元化的形式去呈现同样的知  相似文献   

10.
1 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在此并不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开发"校本教材",但对每个教师而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应该和必需的.  相似文献   

11.
新教材编写的教育理念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新教材在编写上要积极创新,体现出全新的教育理念。教材是教学的一种范例(即教材的一种基本功能);教材编写要倡导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师生互动;教材内容要克服“难、繁、偏、旧”的弊病,实现教材内容的现代化、生活化和适应性;注意教材的整合性;增强教材的弹性,给学生的发展留有一定空间;教材建设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材编写要突出创新,创新是教材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张强  祁天娟 《地理教育》2015,(Z2):23-24
一、准确把握教材,明确教材取向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知识源,是学生成长发展的基础。学生知识水平的增长,智力、能力的发展,是在其不断学习、掌握教材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实现的。因此,本着现行高一地理教材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材总体框架的设计、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时,均从素质教育要求的角度出发,在现代意识的培养、联系实际能力的提高、知识深度广度的控制以及教材弹性的体现等方面,作了大胆革新。因此,正确把握教材内容、明确教材取向,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贯彻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统编教材的发布以及各省高考改革的逐步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面临着全新的挑战.统编教材内容大幅度增加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在高考中越来越多的体现,这就要求一线教师真正将"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将课前预习和学生主讲相结合,是落实这一理念、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试行,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教材改革与建设是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因为好的教材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要求,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有利于学生进行合作和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使教材更加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习对象的需要。然而,教材版本虽然很多,教师的选择却不多,大部分学  相似文献   

15.
宁小薇 《广西教育》2012,(18):78-78
整合教材,通常是指改变教材内容的编排顺序或者拓展延伸教材内容、选编例题与习题等,使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教师在整合教材前,首先要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分析教材,“吃透”教材,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实际水平、实际需求,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结合本人的实践作如下浅析。  相似文献   

16.
人教社A、B版高中新课程数学实验教材都特别注重体现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基本内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比较适合北京市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同时,两版本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与表达,例题、习题的选配等方面又各具特色。A版教材内容较为简约,注重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提供了较大的发挥空间。B版教材内容较为翔实,注重体现数学的本质,注重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习惯,注重联系教学实际,有利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7.
香港公开大学课程教材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编写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是远程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要求。本文对香港公开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电大教材的编写提出建议:教材内容应力求深浅适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教材体例应力求新颖,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教材语言风格应力求平实,适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教材应力求体现服务意识,适合学生的自学需要。  相似文献   

18.
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它要求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进行综合的改革。这里笔者试图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微观方面开展创新教育要立足于教学环节,通过大胆尝试,积极寻找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就要求我们首先着眼于教学的两个主体和课堂教学。1. 教师如何更好发挥作用(1)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创造性处理教材。只有对教材内容经过创造性的思考,才能真正掌握知识的本质。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努力做到把知识的逻辑顺…  相似文献   

19.
教材是课程实施的载体,各国教材能体现其课程实施情况.基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教材内容,从宏观和微观角度比较分析中美几何教材的异同点,得到以下启示:教材编排应具有连贯性,中国教材起点比美国高;教材编排所呈现的思维水平周期性地由浅入深;教材设计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产生过程并理解知识系统化、公理化.  相似文献   

20.
高中数学教材的“二次开发”是以高中数学教材内容为开发素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从知识的建构、知识的补充、知识的拓展、知识的提炼四个方面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让教材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