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基志是大型辞书编纂和修订以及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文章拈出其中若干词语进行诠释,为《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辞书的编纂修订以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汉语词汇研究在历史上过于忽略汉译佛经的语料价值,使得很多词语未能及源,这从大型辞书的收录情况就能清楚地看出来。文章以五条汉语常用词为例,结合《汉语大词典》的收录情况,对这五条词语的语源进行补正,以体现佛教文献在汉语词汇史研究及将来大型辞书的修订、编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汉译佛经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语料,尤其是汉语词汇史研究的重要语料。通过对中古佛经词语进行研究,可以为大型语文辞书及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前书证。  相似文献   

4.
宋元以来民间文书含有丰富的近代汉语词汇,具有珍贵的辞书学价值。研究宋元以来民间文书词语,可为包括《汉语大词典》在内的大型语文辞书补充失载的词语,可为部分词语补充新义,可纠正部分词语释义的不确和为部分词语提供例证,从而提高语文辞书编纂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汉语词典,在词汇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基于《汉语大词典》的词汇学研究覆盖了由微观到宏观,由基石素材到骨架结构,由个别词语考释描写到词汇系统面貌呈现的多个层面,从具体个案词汇研究逐渐过渡到专书词汇研究、断代词汇研究和历史词汇研究。《汉语大词典》不仅为词汇研究提供了权威的工具支撑,词典本身的价值也得到了多层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词汇教学对提高中外学生的语言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大大加强,其中特别要加强汉语书面词语的教学。目前无论是语文教学还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都不太重视汉语词汇教学,从而影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掌握。其根本原因,在于汉语词汇研究薄弱;而词汇研究之所以薄弱,有其客观原因。要扭转汉语词汇教学薄弱的状况,必须加强汉语词汇研究,特别是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的研究,以及汉语词语基础性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7.
《女仙外史》释词(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仙外史》是清初苏州府昆山县人吕熊所作的一部白话小说,约50余万字。全书用通语写成,夹杂了一些吴方言词语。书中有一批词汇很值得研究:有些可以为大型语文辞书补充书证;还有一些词语(或义项)为大型辞书所不收。文章略加考释,可为研究近代汉语词汇及吴语词汇史之助。限于篇幅,只选释了其中的43个,另有4个待释词语列于文末。  相似文献   

8.
《佛说华手经》由后秦龟兹国三藏鸠摩罗什奉诏翻译,经中存留了当时的一些口语词和俗语词,语言生动,是研究汉语词汇的重要语料。通过参考《汉语大词典》,选取《佛说华手经》中的一些疑难词语进行考释,希望能对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大型辞书的编纂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9.
《汉语大词典》许多词条所引的始见例,较词条实际产生时代晚,有的晚出一二百年,有的晚出一两千年,这不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有必要对这些词条的例证进行补证。利用中古汉语《高僧传》等语料对《汉语大词典》中20多条词语的始见例,进行了补证,以期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研究和大型辞书的修订。  相似文献   

10.
曹文亮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3):45-47,90
笔记词语在汉语词汇史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今选取唐宋笔记中的五条意义特殊的词语进行解释,这些词语大部分为辞书所未载,可以为辞书编纂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墓志以其语言的独特性而成为语言研究特别是词汇研究的重要语料,其中有为数众多的词语被《汉语大词典》等语文辞书所漏收。文章选取其中14条词语加以诠释。  相似文献   

12.
义净所译《根有律》反映了唐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对研究汉语词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考释《根有律》中“惩息”“洒捩”等词语若干条。以求补词典释义之缺失。  相似文献   

13.
明清白话小说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材料,其中大量的方俗语词为近代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语料。研究这些特殊的词语对汉语词汇史、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以及古籍的校勘整理等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摘取明清白话小说俗语词十余条,分“字面普通而义别”、“字面生涩而义晦”及虚词三类,试加诠释。  相似文献   

14.
东晋汉译佛经《摩诃僧祗律》中有许多反映当时俗语或口语的词语,可以补正大型语文工具书《汉语大词典》在收词、释义以及始见书证等方面的不足,具有较高的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词语词群是当今汉语言学界一个令人着迷的研究对象,它涵盖了语言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的意义。文章试从语言学角度出发,对词群的定义、特点、构词手段、词群对汉语词汇系统的影响几方面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6.
作为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发展的风向标,新词新语真实地反映了时代特征。从审美的角度看,新词新语体现出了和谐的声律之美、新奇的结构之趣以及新颖的语义之巧。  相似文献   

17.
词语简缩是自先秦至现代汉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汉语词汇以双音词为主。词语的简缩也主要是将多音词或短语简缩为双音词。《颜氏家训》的词语简缩主要有人名、官名、书名的简缩,引言用事的简缩和佛教词语的简缩三类。这些简缩式双字格一部分已经成为常用词,还有一部分尚未成词。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汉语词汇本身的双音化发展外,我们认为主要是受骈文和佛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唐长安周边地区长期以来发现的墓葬极其丰富,伴随出土的墓志资料也相当多。本文主要依据墓主人住地与葬地明确的墓志资料,对唐代长安居民死后围绕长安城葬地的方位选择作一简要分析,并试析导致这种葬地选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新词语是在一定时期内产生,并在现代汉语词汇中获得较稳定地位的一些词语。作为新词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颜色词,由于在言语交际和文学写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具有现实的研究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说明这些颜色词:第一,新词语中颜色词的意义来源,它们与其他新词语的意义来源基本一致,主要有四个来源。第二,颜色词的语法特点,分别是:音节结构、构词方式和词性。第三,颜色词的语义特征,在不同的词语中,同一颜色语素所显示的义项有同有异。第四,颜色词的象征、联想义。  相似文献   

20.
汉语字词之间存在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如果一方发生变化,另一方往往会受到影响。汉语词汇语法化与用字变化就具有这样的互动关系。语法化对词语用字变化的影响表现在:词汇意义的磨损可使记录字形的表义成分逐渐赘余,从而发生减省或音化现象;语音弱化可能引起词语用字的更换调整;语法意义的增强可滋生具有别词作用的专用字。用字变化对词汇语法化也有促进或促退的作用,包括促使词义或读音弱化、推动新词新义派生、凸显和固化语法化功能、导致反向词汇化等。用字变化也可能掩盖语法化真相,给文本解读和语法化研究带来干扰。因此,研究汉语词汇语法化相关问题,应该适当重视有关词语的用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