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传统实验、仿真实验和数字实验的相互渗透和优势互补,对传统物理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升物理实验水平.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的几个改进与创新方案,运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可定量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简单的器材置换、实验整合,可进一步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变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相似文献   

2.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既是物理的重要内容,又是物理研究的重要手段。《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的关系》实验是新课程实验考查的重点和热点,这一实验可以从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诸多角度设置问题,检验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能很好地凸显新课程的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MATLAB画出图像,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m、M的取值提出探讨,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而牛顿第二定律又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是牛顿运动定律中一个重要的探究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二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重点和中心内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规律———《牛顿第二定律》,需要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的实验成功的基础之上总结得出,才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结论。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方案,教科书提供了两个参考方案:(一)用悬吊重物的方法同时拉光滑水  相似文献   

6.
魏永先 《物理教师》2010,31(3):29-29
现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人教版)第4章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关于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时提到: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测量不同情况下(即不同受力时,不同质量时)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就可以了.怎样测量加速度的比值呢?  相似文献   

7.
牛顿第二定律是牛顿运动定律的核心,是动力学的根本,深刻揭示了运动和力之间的本质关系。为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牛顿第二定律,在教学中让学生获得具体定量的感知是关键。因此,做好"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非常必要。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提供了两个供参考的实验方案:"双车位移比较法"和"单车纸带打点法"。在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小车受力关系时,  相似文献   

8.
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学生经常有一些问题弄不透彻,其中有关于实验条件的、实验操作的、实验数据处理的等等。这些问题应整理起来详细分析,使学生清晰。  相似文献   

9.
林贵  叶智毅 《物理教师》2007,28(6):34-34
山东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1》(必修)72页的实验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体压力的关系.本探究实验教材这样描述:将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固定的有粗糙表面的水平木板上,用力F拉木块,图1使木块沿水平面匀速滑动(图1),记录拉力F的值.通过在木块上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复习旧方法的方式对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进行了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程思想。  相似文献   

11.
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71页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该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要求先控制小车的质量m不变,待平衡桌子的摩擦后再改变砝码盘中砝码的数量,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F,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计算出不同拉力作用下的小车加速度a,再以a为纵轴、F为横轴建立坐标系,  相似文献   

12.
针对力臂与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研究力的作用效果时能用力臂取代力的作用点和方向等教与学的疑难问题,通过自制实验装置探究力臂,使学生明白力臂的物理意义,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3.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如何给物体提供恒力,如何平衡摩擦力等问题,是实验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突破"重物牵引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设计障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之一,现行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探究现行教材中“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方案的优势与不足,进而剖析期刊文献中改进方案的主要问题,基于滑动摩擦力创新实验方案。  相似文献   

16.
科学探究在高中物理规律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可分为实验规律、理想规律、理论规律。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明确提出的要求。本文通过《自由落体运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几个实例对在三种规律的学习中如何贯彻科学探究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明确提出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物理规律使学生即掌握了规律,又锻炼了能力,提高规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10):128-129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规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质量、力三者的关系,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先学习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思路,明确实验的原理和基本方向,再自行设计并展开自助式实验,为学生创造环境,学生在实验中学会像科学家那样思维,自己构想实验方法,从物理现象的观察和物理实验的研究分析中归纳出结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课本中,关于"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实验一直采用传统实验进行教学,此探究实验的直观性较差,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的操作不够严谨,不利于学生通过实验直接完整地得出"二力平衡条件",有必要做些改进。  相似文献   

19.
陈文波 《考试周刊》2010,(22):182-183
所有教参中对于人教版《物理》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中的平衡摩擦力问题都一致认为:1.需要对小车平衡摩擦力;2.不管小车总质量是否变化,车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始终与摩擦力平衡,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但本文作者与学生一起做学生实验时发现.当小车总质量发生变化时,小车的重力沿木板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不再平衡。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与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高中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生探究实验,也是一个利用传统手段较难得出理想结果的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在笔者早期的教学实践和观摩中,常看到教师把这个实验作为的演示实验,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实验技能存在不足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在近年来,随着各校引入DIS系统,或教师用之进行演示实验或由每组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进行探究,效果自然不错。但对于一些财力有限的学校而言,这都是可望不可及的。其实,使用传统器材进行学生探究实验,效果也可以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