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意象",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就已有了明确定义。认真研读铁凝小说我们可以发现,早在创作之初她就已经在运用意象,小说中的那些空间场景都经过了精挑细选,已经不再单纯是物理意义上的空间概念,而是能够充分表达人们内心世界和揭示人类情感关系的空间意象。作家铁凝通过有力地刻画城市空间,向人们展示了城市空间对于人们心灵的严重禁锢,从而阐明了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石黑一雄的长篇小说?无可慰藉?再现了主人公在一座不知名的中欧小城中梦幻离奇的漫游旅程。 小说中空间意象的建构成为作者推进小说叙事和阐释主题的重要策略。 小说实际上从个体的精神危机展开了对更普遍的群体的精神异化现状的思考。 结合空间叙事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空间意象背后丰富的隐喻意义以及人与空间互动中的感知体验,可以洞见作者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深刻关怀和担忧。  相似文献   

3.
房间构成当代女性创作中的一个主题意象,女性作家在书写房间意象的过程中完成了对自身生命时空寓言的阐释。当代女性小说中的房间意象具有丰富的意义指涉和多重意蕴,本文从物质生存空间、精神独立空间、身体写作空间三种维度对房间意象的多重隐喻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4.
《齐东野语·放翁钟情前室》被作为小说阅读时,可能获得文学欣赏的极大余地。小说以诗词独白的方式塑造了另一个不同于人们熟知的文人形象──至情至性的陆游。沈园这个现实空间,也因反复出现而意象化,成为为至情至性和反抗礼法的陆游而存在的意象化空间。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空间性解读,认为福克纳主要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空间分割、并置和透过各种意象凝固时间等方法对小说进行了空间化的处理,将自己的时间哲学融入到了小说的空间结构中。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小说与诗审美个性的比较,侧重在文本环节,以便把时人在创作环节上所从事的探讨推进一步。从形式规范与语言构造两方面同时切入,把时间与空间,情节与意象看作小说与诗的运动形式和生命形态,由此进入语言构造,阐明语言内外指向的功能以及散文化和节律化的要义。以时空为视点,审视小说的情节意识,外指向及散文化的语言构造,诗歌的意象意识,内指向及节律化的语言构造,这或许会有助于从根本上划开小说与诗的文体界限。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亨利·詹姆斯"小说与绘画同道"的观点,运用空间叙事理论,对其国际主题小说《黛西·米勒》的空间叙事形式进行探讨.研究发现詹姆斯在小说创作中借鉴了绘画艺术中的空间概念,他以地志空间画意书写为媒介建构文本描绘空间、以地志空间文化因子驱动的情节设计建构文本纪事结构空间、以路径意象为认知媒介建构文本意义模式隐喻空间.詹姆...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空间形式理论对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进行空间性解读,认为福克纳主要通过多层次的时序倒置、空间分割、并置和透过各种意象凝固时间等方法对小说进行了空间化的处理,将自己的时间哲学融入到了小说的空间结构中.  相似文献   

9.
小说的"空间形式"理论为解读文学作品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描写的地域空间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且通过空间的不断变易推动了小说的叙事进程,多个意象的并置和叙述视角的独特设计都增强了这部小说的空间化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王小波的小说作品中,空间意象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寄托着作家深邃的文化隐喻。小说空间场景的变化标志着个体权益的伸张,人物从社会性空间向自然空间逃亡、从公共空间向个人空间藏匿、从“阳”的世界向“阴”的世界隐遁的诸般轨迹,勾画出主体突破圈禁、争取自由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尝试从空间意象的角度探索辛克莱·刘易斯小说《自由空气》,通过主人公在旅行过程中城市空间位置的不断转换,凸显城市意象。通过对美国东西部两个不同的城市:纽约的布鲁克林区和西雅图的空间意象分析,再现了以纽约布鲁克林区为代表的城市特权文化、商业文化和以西雅图为代表的城市消费文化和包容文化。  相似文献   

12.
在曹文轩的儿童小说中,"油麻地"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空间意象。基于儿时的故乡记忆,曹文轩以回望的姿态建构了"油麻地"这一诗性的空间形态。作为一个由文字建构起来的抽象化空间,曹文轩笔下的"油麻地"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空间形态,它有着可供阐释的三重维度,即不仅是一个成长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古典美学空间和价值理念象征空间。  相似文献   

13.
聚斯金德创作的《香水》这部小说以香水作为主题,书中内容有着丰富的内蕴,有很多隐含的内容需要深入挖掘,作者将故事中的空间以诗学化的形式向人们展示,诉说了格雷诺耶的空间意象。分析书中的空间嗅觉世界,感悟聚斯金德的嗅觉认识,从生活空间、梦想空间、坑道空间几方面赏析《香水》中的空间诗学。  相似文献   

14.
《宜宾学院学报》2015,(8):49-55
《吕芳诗小姐》在叙事方法上别具匠心,注重叙事空间的营造。小说中作为空间意象的"红楼""贫民楼"和"钻石城"不但对文本具有结构意义和审美功能,而且作为潜在的叙事力量在开拓人物的心灵空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展现了主体突破重围向本质自我挺进的艰难曲折的历程。这三个空间意象形成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审美场域,深受中西文化影响,从而使小说因继承而根深叶茂,因创新而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5.
鲁镇作为鲁迅小说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意象,早已超越了静止的建筑或故事的叙事空间背景而成为了一个有"意味"的空间,事实上,鲁迅笔下的"鲁镇"世界,集中展示了当时广大乡村(市镇)在变革前夕的愚昧麻木、陈腐闭塞、封建落后的普遍面貌.本文从空间文化的角度对鲁镇的公共空间、私性空间进行分析,明确了这两种空间的地理特征和文化内涵,同时...  相似文献   

16.
短篇小说《雨中的猫》是著名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所创作的小说集《我们的时代》中的一篇。通过对《雨中的猫》的文本分析,指出小说中聚焦的转变、空间的变更以及空间视觉意象的重复,旨在揭示小说故事中人物情感上的隔阂以及由此产生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17.
作为纳丁·戈迪默最好的小说之一,《邂逅者》生动再现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南非和一个边缘小国的社会图景,巧妙揭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失衡。在小说中,戈迪默将社会背景、人物内心思想、多元文化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影响都融入了地理空间叙事中。人文地理空间的建构帮助作者塑造了人物形象;自然地理空间建构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想符号空间的建构提升了作品主题。从空间批评角度出发,解读该作品的地理空间叙事,以期挖掘戈迪默小说中地理空间与地理意象背后的社会文化属性。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拜厄特的《占有》以其丰富庞杂的宏大叙事、抽象的时空观和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被一致看成其代表作。以空间解读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的空间意象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现正是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并置和重叠、交错和互动,构成了小说充满张力和魅力的想象世界。《占有》的文本结构和叙事有意打破故事的线形发展模式,采取了共时性的叙述模式,通过多重叙事、多维视角、主题重复、多元文本等形式的精心建构,使小说的涵义从确定到不确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阐释由单维到多维,从而取得了小说叙事的空间化效果。空间书写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景深,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张爱玲的小说创作长于以丰富的意象直观地表达生命感受,总体而言,这些意象大致可归类为时间、空间和声音意象。小说通过这些意象间的有机组合,以压缩时间和扭曲空间,并用声音意象强化个人与时空游离感的美学实践建构出内心世界的基本幻象,即象征虚无的总体意象——旷野,并藉此激发悲怆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0.
何彬彬 《宜春师专学报》2014,(1):102-104,109
《五号屠场》是美国幽默大师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一部著名的反战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本文运用列斐伏尔及爱德华W.苏贾的空间批评理论,从主人公的家、报社和书店、狮子俱乐部、精神病院五个空间意象解读《五号屠场》中空间背后的社会历史文化意义,展现在物理空间背后的深层隐喻,透视后现代民众的生存困境以期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