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道”一词,在现代汉语中被人们广泛地运用着。一般语境下,它被用来表反问,加强肯定语气,明确观点。但是,在一定的语境中,“难道”还表推测性疑问语气。试做以下比较分析。通常情况下,“难道……”问句作用有二。其一,表反问语气。反问是无疑而问,故意用疑问的形式提出问题,不做回答,而将答案寓于问句之中,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其二,表推测性疑问语气。这类问句,  相似文献   

2.
3.
4.
我妈退休以后热衷于学习养生知识,健康报刊订了好几份,电视里的各类养生节目更是一个不落,几年下来,俨然修炼成了营养专家,我每次回去,她都像模像样地给我讲授一番,小米怎么比大米好,哪种蘑菇最有营养,马铃薯怎么吃才健康……我对照平日里自己掌握的知识,觉得她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新闻报道中,洋文字星罗棋布,英语声出口频频,让人感到:中华语言文字已经不能完整地表达某种意义了。例如: ——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会见了美国IBM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6.
不管你是不是球迷,相信都听过“帽子戏法”这个说法吧?在足球运动中,“帽子戏法”指的是一场比赛中某位球员三次进球得分。那么,为什么一个人踢进三个球就叫“帽子戏法”呢?这个说法首次使用是在1858年,不过不是在足球赛场上,而是在板球赛场上。英国著名板球手斯蒂芬森连续三次击中门柱得分,这在板球比赛中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  相似文献   

7.
8.
杨静 《四川教育》2003,(10):40-40
[案例] 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家离学校有多远吗?生:(很高兴地齐答)愿意。师:请说说你们有什么办法?生1:可以问老师。(大多数学生笑起来了,我也不自然地跟着笑了)生2:可以用卷尺量。师:(有些不耐烦地)请坐下。(心里还嘀咕:傻孩子,好麻烦啊!)生3:这样太麻烦。我只要设法弄清自己每分钟走多少米,然后再从学校步行到老师家,再用每分钟走的米数乘以走的分钟数,这样就能很快求出这段距离了。师:(我松了一口气,这正是我期望学生回答的,因此心里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喜悦,连忙说道)真会动脑筋!现在,如果告诉大家,老师每分钟走70米;并且从家步行到…  相似文献   

9.
慌张中“得心应手”铛铛!铛铛!教师们纷纷走进课堂。“糟啦,这堂图画课怎么办?”余先生放下烟斗,看了看功课表,慌慌张张地翻图画参考资料,找彩色粉笔,“画甚么呀!最好能找到一幅现成的画!”终于在办公室的角落里,黑板报的底下,他翻到了一幅高级班某老师画的公鸡。虽然有些地方已模糊不清,但总算是获得了一件“无价之宝”,他兴奋得忘掉重新描绘一下,就捧进教室里去了。这时候,课堂里五十个学生已肃然起立,等了他五分钟。  相似文献   

10.
<正> 看了李利、项秉健同志写的《对成人教育职能的思考》(见本刊今年第二期),颇有启发。但对文中称所有的成人教育为非正规教育,值得商榷。我认为先要搞清“正规”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对“正规”解释为:“符合正式规定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的”。明确了“正规”的含义,就不难明确“正规教育”的含义:“符合正式规定的教育或一般公认的标准的教育。”这就是说,正规教育,一  相似文献   

11.
我总感到现在的学生读的书太少。看看学生的书桌上,除了一本课本、几个练习册,其他可读的东西几乎没有。难怪现在的语文课听起来是如此的干瘪无趣!  相似文献   

12.
副词“难道”早在宋代就已出现。一般认为“难道X?”都是反问句,“难道”起加强反问语气的作用,句未有时用“不成”等语气助词与之呼应。我们举几个明清时的例子。①他若见你,便起身来走了归去,难道我扯住他不成?(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②难道你守着这件东西哭会子就好了不成?(曹雪芹:《红楼梦》)③姐姐坐不得车,难道我又坐得车吗?  相似文献   

13.
在1954年十二月号的“人民教育”上,我答吴研因先生的文章中说过这样几句话:“吴先生在文章中曾不加分析地引用了-些调查材料。引用的标准是:合乎自已的看法的,即使是个别教师的意见也罗列无遗;不合乎自己的看法的,即便是‘有的地区’的反映也一笔带过。显然,用这样的方法绝不可能揭露事物的本质,绝不可能从萌芽状态中去认识新鲜事物,当然也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论断.”  相似文献   

14.
为着能够得上资格和你余杰说上几句话,我首先得忏悔。我真心诚意忏悔,因为我不是完美的圣人,甚至是猥琐的小人。我平凡,我平庸,我没有你余杰的“才气”,不会直言不讳地骂人,我忏悔! 我知识贫乏,不会高谈阔论,不会旁征博引,骂起人来头头是道,无懈可击,我忏悔! 我愚昧,我虚荣,我经常长一双“赤兔眼”,看见谁穿漂亮的衣服,高档的鞋,我会心理不平衡,免不了光明正大地骂一通,我忏悔! 我贫穷,买不起治“眼红病”的药水,物质无法满足我的欲望,只好做作几个文字,几句言语,对物质富有者,着实地精神攻击一番,来个轮番轰炸,换个心安理得,我忏悔! 我…  相似文献   

15.
《家教世界》2009,(5):46-46
【成长语录】父母那些刺激的话往往不是恶意,而是轻率,但是却会长久地影响我们。【成长故事】我得承认父母养育了我,没有他们,就算我再怎么努力,也不会拥有今天的成功和荣耀。但是在我的成长中,他们确实给我的心灵留  相似文献   

16.
动量守恒是高中物理中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难点,且有时作为压轴题考查.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动量碰撞问题的原理很清楚,但计算却很头疼,因为计算量很大,高考题中则只敢考查两物体发生弹性碰撞后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很明显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其实对于弹性碰撞问题,大家都知道运用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列方程求解,但大部分学生是得不到正确的结果.今天笔者用“速度增量法”带大家用口算来解决动量碰撞类问题,对于碰撞分为三类即完全弹性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和非完全弹性碰撞.  相似文献   

17.
万老师:您好!从五年级的时候开始,我迷上了集邮,结果越集越多,一发而不可收。现在我的邮册中已经有了200多张邮票。可就在我对集邮越来越有兴趣时,忽然来了一个晴天霹雳--父母表示坚决反对。  相似文献   

18.
在微元法与动量定理的运用中,有一道随处可见的经典习题,摘录如下: 例1水力采煤就是利用高压水枪喷射出的强力水流冲击煤层使其破裂.设水的密度为P,水流以速度口垂直射到煤层表面后顺着表面流下,求煤层表面所受水流的平均压强.  相似文献   

19.
82年高考化学试题中关于书写离子方程式方面有这样一个题目: “将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到碳酸氢钙溶液中。”此题的标准答案是:Ca~(2 ) HCO_3~- OH-=CaCO_3↓ H_2O但按目前高一教材的书写方法:第一步,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20.
在教修辞格的时候,我遇到这样一个例句:“谁要怀疑亚里斯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见湖北省中师函授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分册)教材将最后一个问句归入“反问”一格。我认为值得商榷。“反问”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即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以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如果说上一例的最后一句是反同的话,根据这个特点判断,其意思成了“不是要违背人类的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