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高校法律援助活动与法律诊所教学的融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桂兆金 《教育与职业》2006,(21):111-112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高校学生法律援助活动与法律诊所教学的融合,能够锻炼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促进法学教学改革,也能让学生了解社会,为社会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文章对二者融合的必要性、意义及融合途径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2.
高校大学生法律援助与基于义务与责任为基础建立的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相比,是依托于高等学校自愿无偿提供法律援助的学生自治组织,其社会角色定位有其鲜明的特点,在近几年已成为一项新型的法律援助类型,是我国法律援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改革及发展以高等学校大学生为基础的法律援助,在从人力资源上解决政府法律援助供需矛盾,增强高校实践教学效绩,培养法学专门人才等各方面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法律援助是为贫弱者提供的一种无偿法律服务制度。农民工由于经济、政治等地位的劣势,已被普遍认为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援助是其应当具备的一种应有权利,而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则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社会契约理论、人权保障原则、实质平等理论、程序正义理论、效率价值理论是政府承担农民工法律援助责任的法理基础,宪法、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和农民工自身的特性又为政府承担责任提供了法律和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4.
法律援助是国家(或社会)依照专项制度,为经济困难或其他社会弱势群体提供免费法律服务的司法制度。农民工应当作为法律援助的对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法律援助仍然存在诸如主观认识不足、法律法规缺乏、经费相对有限、援助力度和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救济权的实现、服务政府与和谐社会的理念,政府有必要继续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完善农民工法律援助,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制订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健全法律援助资金制度,推进法律援助主体建设,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异地协作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律援助是政府的责任,这在多数实行法律援助制度的国家中已形成共识.文章对法律援助制度建立过程中的政府责任进行了研讨,认为只有由政府来承担法律援助主体责任,成为法律援助制度的设计者、法律援助规范的制定者、法律援助资金的主要提供者、法律援助实施的管理者,才能最低限度地满足公民对法律援助的制度需求.  相似文献   

6.
法律援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和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而我国法律援助正面临突出的供需矛盾.大学生有能力也有义务担当这一社会责任,但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的现状不容乐观.高校法律援助是我国司法救济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大学生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既可以缓解法律援助的供需矛盾,也可以促进法学教育的革新和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国法律援助工作由政府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开展,社会力量偏居一角,未能够发挥实质作用。2021年《法律援助法》的出台改变了这一局面,开启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的制度化发展闸门。本文将从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的立法基础着手,挖掘社会多元主体在法律援助体系中的角色定位,针对社会力量参与法律援助面临的实践挑战提供建议,以期使社会力量能够与政府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我国法律援助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法律援助制度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法律保障制度。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经过十年的酝酿和准备,终于以《法律援助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标志正式确立。目前,学术界对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理论、立法和实践进行系统性、专门性研究较少,且创新不足、前沿问题研究不多。着眼于构建成熟、健康、文明的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立法体系,应对改革中国法律援助制度实践做出切实性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法律援助制度的现实选择.应该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法律援助专职律师.以国家援助为主,以社会执业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的法律援助为辅的混合制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出现了广大贫弱群体对于法律援助需求的日益增长与能提供援助的法律服务者严重短缺之间的供求矛盾,而依照法律援助条例规定,法律援助主要是政府的责任.为此,在我国法律援助领域内引入公职律师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公职律师在法律援助中的作用,我们必须从立法上确立公职律师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有的法律援助机构是按照行政区划来设立的,这种设立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履行法律援助义务。而新的《法律援助条例》仅仅对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置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在此通过对现有的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置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并依据《法律援助条例》的原则规定对法律援助机构的设置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外几种法律援助模式的比较和利弊分析,对我国混合式的法律援助模式进行了思考,试图探寻一条将专职律师与社会律师进行整合,共同实施法律援助服务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在我国法规中有明确规定,但目前国内各界人士对其认识仍存在较大分歧。本文从法律援助的概念和性质、律师社会角色的定位等角度论述了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同时,对实现律师的法律援助义务的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作为法律援助的一只重要的社会力量,在法律援助这项利国利民的伟大事业中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不仅为社会战轻了负担,也为高职院校的法律实践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积极参与其中,可使学校和社会双方受益。  相似文献   

15.
诊所法律教育作为一种法学教学方法和法律援助形式,在理论上具有提高学生法律实践能力和为社会贫弱者提供法律帮助的双重作用。但由于实践中存在着法律诊所及其雇员的从业资格、专业能力、经费来源、课程设置等难以解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法律援助工作的连贯性,使法律援助质量得不到保障。因此,从保护社会贫弱者利益角度,在法律援助上应该适当限制法律诊所教育的适用。  相似文献   

16.
法律援助是国家保障司法人权和司法公正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国家对公民承诺的一项基本义务。我省的法律援助制度自建立以来,为经济困难群体、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了平等法律帮助,为保障司法人权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实践中还存在不少缺陷亟待完善,包括制度建设以及法律援助队伍建设等。本文主要分析我省法律援助的现状、特点及存在的弊病,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构建符合本地实际状况的法律援助机制,以期进一步发挥该制度的司法人权保障功能。  相似文献   

17.
法律援助对象是建立并完善法律援助制度首要解决的问题。我国法律援助刚刚起步,而我国有关法律援助对象的诸多问题尚在探讨之中。为进一步在理论上廓清对法律援助对象的认识,本文对我国法律援助对象的概念、范围及如何确定各地援助对象等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社区法律援助机构的成立及相关法律志愿服务活动的展开为当下我国的社区法律服领域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但这一社区法律服务形式还没有发展成熟,尚处于青涩的萌芽状态。本文主要讨论了开展大学生社区法律援助活动的内涵与意义,着重分析了大学生们在参与社区法律援助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就这些难题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大学生社区法律援助体系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推动这一新兴社区志愿服务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从事法律援助是法律诊所课堂外的教学形式。来自于美国的经验在中国被认可与应用不能证明诊所教育就是成功的,中国诊所教育有必要对诊所开展法律援助从根本上明确它的社会定位。研究诊所法律援助独特的风格,使之区别于政府的和其他非政府的法律援助,将教学目标与法律援助有机地结合,在教学研究与法律援助理论上有所创新,这对于在多种法律援助机制并存的现实情况下,非常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