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由于生成土壤的不同而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其文化意识有着各自的内在价值,文章通过对中西文学的比较,并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分析了中西文化意识在文学中的渗透,明确了文化与文学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加强中西文学交流与融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学和音乐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两者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与文学虽是两种不同的表现手法,但二者却共生互补、相得益彰。文学可以为音乐提供创作  相似文献   

3.
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音乐艺术的特点,从审美的角度出发,潜移默化的进行德育的渗透,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  相似文献   

4.
浅议音乐实践教学中美育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代科学与教育的发展,审美教育在精神生活中的功能愈加被人们重视.美育不仅成为当今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音乐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美育的手段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审美素质和人文素质.由此可见,在高职院校的音乐专业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在教学中的审美教学意识,强调把音乐的"美"渗透其中.  相似文献   

5.
学与音乐本是同根生成,正如书画同源,古今中外的艺术史实表明,音乐离不开学,学也离不开音乐,学应该是具有音乐性的学,音乐也应该是具有学性的音乐,二分离便都不是艺术,因此,我们要求诗人作家们应该通晓音律,音乐工作也应该具备扎实的学功底,做到以养艺。  相似文献   

6.
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史前艺术的轨迹中,诗、乐、舞三者都是融合在一起的,但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文学与音乐各自独立发展,从三位一体中分离出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两门艺术。而这两门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地互相渗透、影响着对方,既丰富了它们的内涵,扩大了它们的艺术表现力,又促进了各自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小学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途径,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学的作用逐渐被关注,音乐也被各位学生所喜爱。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基于创新的教学理念,通过对学生情感体验的不断探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对小学音乐课堂渗透核心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音乐与文学历来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文学与音乐共生同源;在发展过程中音乐作品中蕴含着文学的因子,文学作品中渗透着的音乐的因素;诗与音乐的结合形成诗歌,戏剧与音乐结合形成歌剧,散文与音乐形成音乐散文,小说与音乐结合形成音乐小说,这些艺术形式的出现,更加体现了它们之间相互影响,携手并进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仅从笔者多年大英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并总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学渗透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0.
本土音乐与民族音乐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可以说本土音乐是民族音乐的土壤。我们泰州的本土音乐非常丰富,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本土音乐非常重要,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才能。  相似文献   

11.
朱谦之是中国现代浪漫派文人当中对音乐崇拜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音乐(情感)本位的宇宙观、文学观和文学史观,其著述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鲜明的信仰化、直觉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艺术,简称文艺。其范畴极其广阔,内涵极其丰富,关系极其密切。各种文学形式与各类艺术形式相对独立且交叉互连,相通相依,相辅相成。音乐属于艺术的范畴。它不仅与其他艺术密切相关,同时还与文学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3.
蒋君 《考试周刊》2013,(37):174-175
音乐教育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音乐教师要将德育教育寓于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内容中,通过深挖教材中蕴涵的德育因素、创设教学情境、净化学校音乐教育环境、开展课外艺术活动、创造良好的德育心理环境、言传身教等途径,通过音乐的特殊表达方式和不同的教育手段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修养的高素质的人。  相似文献   

14.
音乐与文学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艺类型,音乐通过音响的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而文学则通过语言的手段达到表现的目的。但是,语言与音响在表现形态上又有某种一致性,它们都是通过声音展示出来的。尽管音乐的声音与文学的声音有如此的不同,人们还是试图把音乐当作一种语言的艺术来看待。  相似文献   

15.
靳晓莉 《文教资料》2008,(12):74-75,59
音乐与文学历来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是在起源时还是在发展过程中都是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的.而歌曲做为一种声乐体裁,是音乐与文学合璧的典型,诗、乐凝聚在一起所产生的感染力可以更加强烈、更加深入地震撼欣赏者的心灵.本文就从歌曲的角度来进一步了解音乐与文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视域下的音乐教育,是关乎学生情感、审美感受的美育。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心灵不但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身心在乐声中也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与他人的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德育教育,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懂得真善美。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具有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文学欣赏课为基点,从两个方面论述了美育的重要性。1.自然美的必然流露,优美与壮美可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感受。2.人格美的初步塑造,使学生了解人格美的内涵,从而以美的标准逐步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  相似文献   

18.
音乐要素渗透下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设计更多适合的训练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学科能力。如旋律分辨、曲调切入、和声运用、调式构成等训练,能够为学生把握音乐节奏提供助力。因此,教师要整合与优化教学设计,从旋律、曲调、和声、调式、音色等角度,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巴莉 《甘肃教育》2003,(6):47-47
音乐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和起到情智互补的作用,起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作用。让美渗透在课堂,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感受、理解、创造中达到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20.
音乐与文学这两种古老的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首先在文学领域内兴起,浪漫主义文学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内心世界的刻画,对个人感情的抒发,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大自然的热爱,对民谣与民间传说的兴趣等特点,无一不影响浪漫主义音乐的形成,并且在浪漫主义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和音乐风格中获得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