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德育中实施对话是对话的时代精神在德育领域的回应,它能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2.
道德对话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它包括民主、理性、宽容、平等的因子,是生产性的德育活动,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德育方法,它可以促使双方真正地理解,从而谋划了德育价值的本体论视域,奠定了德育具有终级关怀的价值向度。在对话的过程中,双方都向对方真诚地敞开自己的心扉,同时又是对对方的真正的接纳,不仅如此,对话还从根本上克服了由灌输所造成的道德中的动机危机,通过对话,[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许佩卿 《文教资料》2012,(8):135-137
对话德育的提出,既是对传统德育的理性反思,又是对现实变化的积极回应。对话德育体现人本性、基于平等性、强调理解性、体现互动性、追求互惠性。尊重真诚的教育姿态、观照生活的教育情境、宽松包容的教育氛围、求真向善的教育导向、运筹帷幄的教育智慧是实现对话德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德育课在大学教育中一直得到很高的重视,但是,由于其基本上使用传统的灌输方法进行教学再加上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其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荣辱观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的课题.本文从对话教育入手,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以做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德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确发挥过重要作用,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它的弊端日益凸显。现实生活中青少年思想道德的严重滑坡,道德行为的严重失范,让我们不得不对传统的道德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我们希望从“对话”的角度,重新认识“教学”对学生道德成长所起的“重要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对立与合作是高校德育对话的两种取向,两种取向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对话模式,即对立的对话模式和合作的对话模式.对立的对话模式无益于德育效果的提升,合作的时话模式有益于提升德育效果.为此,在高校德育中要着力推进合作的对话模式.具体办法包括确立合作对话理念、明确合作对话模式的特征特点、弄清合作对话的策略及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7.
身体是每个人自我的标志性特征,身体意向涵盖了个体对自己身体特征、外型容貌的客观认知与了解,以及主观层面的评价和感受。对身体意向积极或消极的评价,关系到青少年心理层面能否健康发展;对外表吸引力的肯定程度,是青少年建构身体意向的重要依据,而且是有效预测其同伴互动关系发展的主要考察因素。偏见和歧视、社会影响和人际知觉共同影响和作用于青少年身体意向的建构。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应积极发挥德育的功能,正视大众传媒和重要他人的效应,审视"多数的无知"的消极影响,消除"偏见"与"歧视"引发的态度问题,引导青少年获得客观全面的自我认同、积极正向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8.
走向对话式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洁 《湖北教育》2002,(20):36-37
长期以来,我国的课堂教学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遵从了教师权威、知识本位和精英主义的教育价值取向,这三种教育价值观融合而成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是独白式的,即承认并维护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否认并剥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与权利。  相似文献   

9.
在课改的今天,教师更多地关注德育体制的改革、德育理论的建设和德育教材的重建,忽略了对教育对象本身——学生的研究。学生最需要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当学生出事了,教师才意识到德育的缺失,才意识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对我们来说是那样的神秘和陌生。  相似文献   

10.
对话性德育评价是多元社会中对话德育范式的生成和第四代评价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必然结果。对话性德育评价是一种基于教育性对话的评价,除了具有一般对话的平等性和开放性,以内在权威为主要表现的教育性是其主要特征。教育性为对话性德育评价功能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对话性德育评价的实现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变革评价观点,建构基于包容性对话的师生关系,采取互动式、对话式的评价,并对三类不同性质的对话性德育评价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11.
对话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与形态.在对话的理念和精神深刻地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背景下,不少对话教学实践却没有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本文从对话教学实际现状出发,分析其问题原因,进而提出对话教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实现条件.  相似文献   

12.
灌输式德育是造成德育低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我们倡导对话式德育,是基于师生心灵交往的德育;对话式德育具有平等性、开放性、理解性、情境性和生成性。实现德育的对话,必须致力于师生相互解释、共同体验、合理交往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论德育走向     
我国渐趋成熟的公民社会决定了学校德育将走向公民、走向生活、走向对话、走向多元。走向公民的德育目标,要求审慎处理公民生活的三种基本关系,培养独立人格;走向生活的德育课程,极大地颠覆了德育的课程性质、课程标准和教材风格;走向对话的德育方法论,将重构德育课堂乃至学校生活;走向多元的思想教育,使德育"不同而和",真正起到启发思想的价值。当然,学校德育要完全实现"四个走向",还面临着历史文化心理、现有管理体制、教师专业化等方面的障碍,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14.
王跃 《天津教育》2007,(7):35-36
教育是一种交往和对话性的实践,会话、商谈、交往和理解是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内容,甚至可以说是极其重要的前提和本质.英国物理学家戴维·伯姆,把对话理论提升为一种哲学,一种对话世界观,其理论和实践对当今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下面,我谈一谈自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和由此产生的对"对话式德育"的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5.
论对话与德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 过 对 话 与 交 往 ,重 建 人 道 的 、和 谐 的 、民 主的 、平 等 的 师 生 关 系 是 德 育 改 革 的 重 要 任 务 。我 们所 说 的 “对 话 式 德 育”, 就 是 指 为 发 展 学 生 的 道 德潜 质 , 以 师 生 平 等 为 基 础 , 以 学 生 自 主 体 验 为 特征 ,以 问 题 为 核 心 ,在 教 师 引 导 下 ,通 过 师 生 之 间及 生 生 之 间 进 行 对 话 的 习 得 过 程 。 一 、 灌 输 式 德 育”与“对 话 式 德 育” “ 灌 输 作 为 一 种 由 外 向 内 的 教 育 影 响 过 程 , 是教 育 者 按 照 一 定 社 会 的 思 想 品 德 要 求 和 …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课堂教学主渠道”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4):149-152
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性,缩小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致使德育效果较差。德育对话教学具有极大的价值意蕴比如人本价值、教学价值、创新价值。这种教学模式更加适合当今尊重多元、强调协作、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社会的德育需求。构建德育对话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首先对对话教学进行有效引导;其次重塑教师角色,与学生形成一种伙伴关系;再次,要创造良好氛围唤醒师生对话;最后,要注意教学反思。在实行德育对话教学模式时还应注意对话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丰富性、教学进程的渐进性。德育对话教学模式的建构锻炼了学生自主思考、协同合作的能力,使德育吸引力大大提升。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的叙事取向不仅是一种道德教育方式,而且是一种新型的德育理念的体现。其核心就是“对话”。德育叙事与对话德育给我们的启示有:高校德育必须回归生活,必须重构师生关系,正确认识对话教学与灌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范式"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于1962年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来的[1]。它的基本涵义是指一个特定社团共同接受的信仰、公认的价值和技术的总和。教育研究者把范式引入教学研究领域,由此出现了教学范式。"对话教育范式"是以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在尊重、信任、平等、和谐、相互的理解基础上,以相互商量、探讨的形式进行的一种精神上双向交流、沟通,从而达到一种共识的教育方式。它与传统"授受教育范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全新概念。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对话是一种常用的教育方式,如何进行深入细致的对话教育。本文力求从与班主任对话、与学生对话和与家长对话三层面探讨"对话教育范式"在学校德育管理中的深度运用。  相似文献   

20.
德育的对话教育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话是主体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相互理解和交流的过程,在德育中,教师和学生在相互作用中达到相互理解和精神沟通,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对话教育模式有助于弥补传统德育中的缺失,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对于德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