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芳 《语文天地》2012,(15):33-35
一、文题设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50分)材料一: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巴尔扎克用有缺口的杯子,是想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材料二:沉香是我国名贵的中草药材,是高级的香料。有一种树叫沉香,但它不会直接产  相似文献   

2.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然后再用。大作家雨果对此的理解是:巴尔扎克是在用有缺口的杯子来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所以他才会不停地写下去。后人评论说,人都应当追求完美,但追求完美不  相似文献   

3.
江志向  李玲芸 《现代教育》2012,(11):118-118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然后再用。大作家雨果对此的理解是:巴尔扎克是在用有缺口的杯子来提醒自己,无论写了多少作品,这些作品上都有一个缺口,以此来激励自己,写下一部,将这个缺口补上,所以他才会不停地写下去。后人评论说,人都应当追求完美,但追求完美不是不留一点缺憾,有时,给人生留一个缺口,才会在完美之路上走得更远。在班主任工作中,也要给学生留一个美丽的缺口,让学生们通过这个缺口,自由呼吸,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4.
巴尔扎克有一个癖好,只用有缺口的杯子,买了新杯子,他会用调羹在杯子上轻轻敲出一个小小的缺口,而且无论是在家写作还是参加宴会,巴尔扎克都带着它。  相似文献   

5.
陈亦权 《成才之路》2009,(28):I0001-I0001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29年。巴尔扎克出版了一部描写旺岱地区共和国军队扑灭保王党叛乱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舒昂党人》。小说一出版就轰动了文化界。但是也有人对这部作品很不以为然,甚至有许多人对这本书发出了不认同的声音。有一次,一位名叫萨乐毫姆的读者从里昂给巴尔扎克写了一封信,说:“你那《最后一个舒昂党人》算是什么作品,你到底会不会写小说,你审视过自己的观点吗?”之后在信中把他臭骂了一顿。巴尔扎克看完信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给萨乐毫姆写了一封信,  相似文献   

6.
益智推理     
《好同学》2005,(7)
1.杯子里的东西桌子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上写着:所有的杯子中都有水果糖。第二个杯子上写着:本杯中有苹果。第三个杯子上写着:本杯中没有巧克力。  相似文献   

7.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1799—1850)是法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另一位法国文学大师雨果在巴尔扎克的葬礼上这样说道:“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一个;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法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和文学史家泰纳在其《巴尔扎克论》中评价道:“巴尔扎克跟莎士比亚和圣西门三人形成了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人性的最丰富的文献馆。”自然主义小说大师左拉也将巴尔扎克誉为“天才的创作家,未来文学最强有力的工匠。”巴尔扎克以庞大的作品总集《人间喜剧》,为…  相似文献   

8.
饭桶     
《新作文》2005,(6)
一位朋友来拜(bà访n巴尔扎克见他正i)(fǎ),在伏(fú案n)写作不忍打扰rǎo他就在一旁)(à,(),坐下等着。吃午饭的时候到了佣人给巴尔扎克端来午,餐这位朋友以为是招待自己的加上肚子饿了,,,就不客气地把饭都吃光了朋友又等了一会儿见。,巴尔扎克还在埋头写作就悄悄地离开了,。巴尔扎克写着写着突然感到肚子饿了就搁,,(ē笔起身找饭吃当他发现桌子上用过的餐具),时便biàn责zé备bèi起自己来你这饭桶,()()():“,吃了还想吃说罢又坐下继续写起来!”,。文学小常识哈哈哈巴尔扎克写作太入迷了连自己吃没吃过!!饭都搞不清了那么你知道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9.
成功小语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跳蚤放进一个杯子里,它轻易地跳了出来。再给杯子盖上一块玻璃,一次又一次,跳蚤重重地撞了上去。跳蚤开始变得聪明起来,调整了自己所跳的高度。一天后,去掉玻璃盖,跳蚤仍在原来的高度继续跳。一周以后,它仍没有跳出来。  相似文献   

10.
我看到《读者》杂志登过这么一则轶事。世界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多次说 ,他可以凭一个孩子的笔迹而准确地推测、判断其性格、禀性 ,并预测其将来是否有所作为。有一天 ,一位妇女拿出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来问巴尔扎克 ,请他根据作业本上的笔迹来预测这小孩子今后是否有出息。巴尔扎克把作业本仔细端详了几分钟 ,然后问她是这孩子的母亲还是亲戚。那妇女回答说什么也不是。巴尔扎克对那位妇女说 :那好 ,不瞒你说 ,这孩子是生性轻浮、反应迟钝的人 ,他必将一事无成。妇女听后笑着说 :亲爱的大师 ,你怎么不认识自己的笔迹?这是你上小学时写的呀!巴…  相似文献   

11.
巴尔扎克先生年轻时做枪手,聪明地用了别的名字,后来便可以不承认了所以他以一部《人间喜剧》无敌于天下。巴尔扎克先生认为一个作家笔下就是一个世界,他写的作品不应该孤立而应该组合起来,他把它叫做“分类整理法”;再不一部作品一些人物。要交叉再现他把它叫做“人物再现法”。他一共2400多个人物再现的有400多个重要的人物再现在20多部内所以拉斯蒂涅在《高老头》里还是个穷学生,到了《纽沁根银行》  相似文献   

12.
可怜的父亲 ——巴尔扎克和《高老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小的时候,家境非常困难,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一个人要供养七八口人。我看着他那副经常愁眉不展的苦相,心里想,做父亲真难啊!但愿一辈子不做父亲。后来长大了,自己做了父亲之后,才知道,作为父亲最大的痛苦不是辛劳,而是子女长大以后把他们像榨干的橘子皮一样抛在马路边,还要再踢上一脚。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就写了这样一位可怜的父亲。巴尔扎克和《人间喜剧》巴尔扎克享有“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的美誉。一位著名学者说,如果法国人不承认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之父”的话,那么只能说孩子不配有这样的父亲。  相似文献   

13.
巴尔扎克最初写的所谓作品,不过 是一些适合小市民胃口的平庸的小说, 他的合作者是那些二、三流的新闻记者。 这些小说,诸如有《海盗阿尔贡》《最后的 小仙女》等等,都是凭空虚构的情节,空 想的人物,堆砌起来的可怕事件和命中 注定的爱情纠葛。这些东西因为荒诞无 聊,巴尔扎克都署了假名。直到1842年他 的《人间喜剧》功成过半,巴尔扎克才公 开否论了那些最初的文学尝试。“……只 有用我的名字发表的,我才承认是我的 作品”。  相似文献   

14.
作为法国文学研究者的金嗣峰,对巴尔扎克有着深厚感情。历时28年,他用12篇论文和20余万字的专著绘写了研究巴尔扎克的执著与厚实。他按照“作者-作品-作者”的研究步骤,紧扣重心,突出重点,在认同与继承中创新认识,承担着传播巴尔扎克的重任。他的巴尔扎克传播不啻是给“对巴尔扎克有兴趣的青年读者”以裨益、给国内巴学界以参考,而且为担负起搭建巴尔扎克与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之间的桥梁的历史使命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5.
茶水变墨水     
晚上,我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杂志,一个题目为“茶水变墨水”的生活小常识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有些半信半疑:茶水怎么可能变成墨水呢?我决定自己做一个实验来证实。我照着书上说的准备材料。我拿来一个杯子,里面倒上热乎乎的茶,又找来一些锈铁钉。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首届(1993—1994年)自然常识奥林匹克竞赛,已于5月8日降下帷幕,然而却给广大自然常识教师留下诸多思索。 就从塑料杯子被烧了一个洞谈起吧。复赛里有一道观察实验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推测,利用试场提供的一支生日蜡烛、一只塑料杯子、一盒火柴等实验材料,完成验证自己推测的实验,得出有关燃烧的条件的科学结论,三个实验是:蜡烛在杯子向上的杯口里燃烧、在杯口向下并扣在大桌上的杯子里燃烧和在杯口向下凌空悬着的杯子里面燃烧,出人意料的是,我所监考的一个试场,有24人的杯子被烧了一个洞,有的在杯壁,有的在杯底,占该试场的80%。  相似文献   

17.
上个学期,有同学提出要我教他们写读后感。于是我到处找,想找一篇小学生范文在课堂上给同学们念念,还真找不到。而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是有这个学习要求的。写读后感有两种情况:一是不确定题目,让同学们在自己所阅读的书籍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包括作品写出感受。二是指定阅读某一篇短文,要求写出读后的体会。对于第一种情况,同学们可以选择与我们生活比较接近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写。第二种情况是由老师指定一篇文章,或作品给我们阅读,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有鲜明特点,“有意义的”文章(作品)。不论是阅读自己喜欢的文章(作品)…  相似文献   

18.
闲时读书,曾读到过一则巴尔扎克的轶事。有一年,巴尔扎克写了一部中篇小说。内容是,有个知识分子,虽然颇有才气却不被社会认可,只能在反复拼搏后极凄凉极无奈地死去。小说写好后,主人公的名字却迟迟未定,因为巴尔扎克一定要给他起个"足以代表他的一切"的名字,决不能随意为之。巴尔扎克反复思考,不仅查  相似文献   

19.
我们是杯子     
我们是杯子。一群模式化的杯子。为什么作文比赛要限制时间限制地域限制题目 ?为什么要大家聚在一起听别人写字沙沙响接受老师的来回检查 ?为什么不能自己随意发挥任意想象 ?———这就是千古不变的杯子的职责啊 ,永远只能装水装酒装果汁 ,杯子长了腿 ,那还了得 ?不同厂家出厂的一群不同型号不同高度不同式样不同颜色的玻璃杯咖啡杯酒杯茶杯方杯圆杯大杯子小杯子聚在一起 ,写一个叫杯子的文章 ,时间是 1小时 2 0分钟。不用觉得奇怪 ,我们已经习惯这种约束性的规矩。因为 ,我们是杯子啊 !杯子们被厂家集中送到这里 ,大家被一个大玻璃“杯”禁…  相似文献   

20.
审视着并排在办公桌上的两只杯子,我举棋不定。明天,我要上一节市级公开课,为了在指导中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抓住事物特征,写一说明”的写作目标,我决定采用一个实物让学生在共同观察、思考、交流中发散思维,学会抓住特征。为此,我挑选了两只杯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