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进入到各学校教育的课程体系当中,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机整合问题却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密切关注。心理健康的课堂教学还是脱离不了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2.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在深入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探索出"345"工作模式,即建立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塔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网络,寝室—班级—系部—学院"四级贯通"的预警机制,宣传教育、调查研究、课堂教学、咨询辅导、危机干预"五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王晓燕 《考试周刊》2012,(93):69-70
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办学条件的逐步改善,基础教育开始逐渐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化,教育改革的重心已转向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向科研要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黄静 《成才之路》2010,(30):62-6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深入,为了建立适合新课程和区域教学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我市新课程改革掀起了新的热浪,即运用"活动单导学"模式进行教学。经过我市的教育专家们的不断研究和教育教学实践,目前"活动单导学"已经成为我市中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进一步深入实施课堂教学质量工程,深化课程改革,海原县教研工作始终坚持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核心,以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达标"和"复核"为抓手,帮助农村学校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何春风  赵文博 《文教资料》2014,(19):128-129
随着高职教育全面进入"90后"时代,"90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备受关注。作者结合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对"90后"高职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心理特征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研究,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它会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如鱼得水,也会使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育人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课程改革在小学阶段开设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目前,其课程实施在开课、教师、教研、师资培训、课堂教学等方面都不容乐观。其原因在于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任课教师、家长等诸多方面。反思"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本身,其综合的教学内容、多元教育功能、活动化的课堂教学形式、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心灵实际的课程特点,对任课教师和课堂教学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亟待社会各界和教育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有待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对其课程实施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9.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不可否认,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如果在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也会使品德与社会  相似文献   

10.
谭琴 《考试周刊》2011,(16):177-178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办好教育的重要前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慢慢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物理学科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都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课和品德课都是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也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人的素质整体结构中,心理素质是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对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的重要途径。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品德与生活课中渗透的作用在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品德的内化与外显,提高教学实效。随着心理健康教…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的出现引起了众多学者关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下,本文研究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从平台搭建、教学资源库建立、教学过程设计等几个模块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研究,旨在为翻转课堂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3):75-75
在以往的教育中,学校、家长只重视学生学习成绩的高低、品德的优劣,却忽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深入,中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在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4.
孙维平 《四川教育》2009,(12):46-47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综合素养的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应始终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生活化的实践学习活动,在深度参与中探究、体验、自悟、共享和习得。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心育渗透当今社会对人的心理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针对当前小学生心理问题日见增多的现象,如何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通过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以此达到改造传统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塑造学生健全人格,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儿童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出现了"行为霸道、不懂礼貌、磨蹭马虎、自私任性、孤僻胆小"等不良品德,我校部分学生也存在这些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对此予以关注,探索小学生不良品德矫正的方法和途径,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初中思品课程是初中课堂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初中生心理健康以及个人品德的塑造,如何有效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每个思品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课堂教学中被越来越深入地应用到辅助教学中,初中思品课也开始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如何关注学生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参与,品德与社会课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正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参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谈谈个人的体会。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着这样重大的教育责任,直接关系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深入贯彻实施课程教学的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深入思考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的问题,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活动的生活化和学习所得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教育的主渠道,无疑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从调整课程体系、完善教材建设、更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和解决方案,以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