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向天笑从事诗歌写作近三十余年,迄今已出版12部诗集。他的诗歌作品整体特征趋近于一个主观而理想的诗歌征象:"叶赛宁式诗歌理想的南方表达"。我们理解的"保守主义诗学"倾向,依然具有隶属于现代性抒情特质的温和与质朴,传统与留守,它潜意识地回避时代的先锋意识与开放精神,而追求汉诗传统的另一极:质朴、温柔与敦厚。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思考诗人向天笑的诗歌,我们就可以理解他为何固执地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自己的保守主义抒情诗风,而不妥协,三十余年的诗歌创作历程与面貌即是例证。向天笑的诗歌创作大抵包括三个方面:保守主义诗学立场、旧式中国乡愁与浪漫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4.
写诗的豪猪     
李亚伟的诗总是令我神往。他不是一般的诗人,低头,反手,看见水往东流,便说逝者如斯夫;或者抬头,叹气,望到明月在天,便但愿人长久。孔夫子的把戏,苏东坡的把戏,皆被他狠狠颠覆。王朔对古人圣人的那一套嘴角挂冷笑的调侃态度,李亚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玩“莽汉主义”诗歌时就业已得心应手。或许更早,他还  相似文献   

5.
徐涛 《四川教育》2010,(6):32-32
提及野性,很多人视为洪水猛兽,认为其意味着野蛮、暴力,是恐怖的前奏。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野性与暴力无关,更不提倡伤害。野性是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的果敢、正义、纯朴与个性的自由发挥。野性也可以是“温柔”的。  相似文献   

6.
中英诗歌是两国文化中的瑰宝,诗歌象征的背后隐含着深邃的文化语境.中英诗歌象征的文化语境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文学传统、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通过对比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鉴赏诗歌的优美,从而提高我们对诗歌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7.
认知诗学为诗歌的文本解读提供了一种认知的视觉,弥补了传统诗歌解析中重形式主义的静态的批评方式的缺陷。通过应用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李商隐诗歌中的意象,可以为中国传统诗歌赏析开辟一种新的路径,从而揭示诗人运用意象寄托情思的认知机制以及读者理解诗歌主题的认知动因。  相似文献   

8.
古代诗歌的翻译,既要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准确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同时要掌握外国的文化传统和思维习惯,打通不同的文化习惯,翻译出古代诗歌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泰德·休斯(1930—1998)是英国现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中多有暴力描写的内容,如动物间的暴力,人对自然的暴力,人对人的暴力等,因而有人称其为"暴力诗人"。文章重点关注休斯诗歌中人对动物和大自然的暴力,进而揭示诗人的生态意识。休斯希望通过自己的笔,将人们对待自然的冷漠与残暴表现出来,让人警醒。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语文教学对于诗歌的讲授只是要求学生会背诵、能初浅的理解,这实质上是对古诗资源的极大浪费。既然读诗诵词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那么,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把这个目标融入到古诗的学习中呢?特别是当儿童已经学习了一两年的诗歌之后,让他们在学习诗歌的同时,学会较好的运用语言,不是既可以达到传统教学的目的,又可以解决语言培养的目标,何乐而不为呢?  相似文献   

11.
重读李亚伟的诗歌,我们依然能感受到阅读的愉悦:这基于李亚伟本人的语言天赋和所持有的文化姿志。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中,一个诗人生存的真实性和独立性,以及坚守这种生存的勇气、胆识、信心和信念,是决定李亚伟能否坚持写作,能否写出真实而有价值的诗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白诗歌不仅具有浪漫主义因素,还具有较多的现实主义因素。从表现题材看,李白的政治抱负及对诗歌功用的认识决定其作品并不缺少对现实的深切关怀;从创作手法看,由于李白性格及诗歌审美理想的影响,他的现实主义因素又表现了较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李纲以爱国著称于世。他的爱国情感不仅展现在彪炳史册的政治业绩中,还蕴涵在篇数不多的《梁溪词》中,读他的咏史词,一个以国家民族为怀的爱国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特有气魄浸透文字,唱响了时代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14.
李瑛是当代中国诗歌史不可忽略的著名诗人,在新时期以前李瑛的大部份诗歌创作,大约可以提炼出士兵、火热、花朵(多数时候是红花,一定程度上是火热的一种物象)和祖国等四个词根或基本语象。但在新时期以来的创作题材中,除了对自然景观的陶醉和咏叹,对历史的凭吊和沉思,对世界友谊与和平的渴望和祝愿得以延伸、接续而外,那经反复刻画和讴歌,而格外光彩夺目的士兵抒情形象,却在诗人的题材疆域里悄悄地淡化甚而是淡出了。而普通的、普遍的作为生命、生存状态的人的形象,更为得到诗人的关注而日益凸现。感怀、凭吊历史,是李瑛又一个动人心魄、引人注目的写作向度。李瑛的写景诗,既与当下不少青年诗人客观化的场景的“小叙事”、“冷抒情”不同,也与前辈不少老诗人过度主观化景观的动辄就“大叙事”、“热抒情”有异。李瑛还写有不少国际题材的诗歌,友谊、和平,是此类题材共享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是军功不够。李广将军所遭遇的匈奴兵力的强大,以及李广自身的一些弱点,是导致军功不够的直接原因,而其中也包含了一些偶然因素,因此,要分析李广难封的原因需要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同时不能忽视偶然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独特的语言风格是《无声戏》与《十二楼》两部短篇小说集得以在清初风行一时的重要原因,李渔借鉴市井的表达方式,又在小说中适度流露文人的情趣,使小说语言在整体上具有了“俗而不俗”的特点。从文学史角度着眼,李渔的创作固然是推动了白话小说的“雅化”进程,但由于李渔具有有意模仿市井语言的倾向,李渔小说又显然表明在文学演进中并不存在绝对单向的“雅化”或“俗化”,二者往往是并行不悖的。  相似文献   

17.
木斋 《天中学刊》2002,17(4):37-45
李白的入世精神实际上是华夏士人仕进文化发展到唐代的一个集大成。李白的极大极远的政治理想,只是一种诗文中的政治,是虚幻的政治理想。李白终其一生,都没有表现出来他的政治才干,李白虚拟了一个自己的极为远大的政治理想,并且终生为之奋斗,却成就了艺术上的巨人李白。其中含有积极用事的传统精神,也有着庸俗的一面;较少政治理想的具体内容,而更多的那种扬名显身、功名富贵的企慕。仕隐仙道的一体化,是李白成为李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杜甫对李白的叙写主要有三类,正是这三类描写,刻画了全方位的李白形象。在整个唐代,也只有杜甫这般细致描摹出了李白姿态,这最早同时也是最真实的描绘,于后人认识李白,具有非凡之意义。社甫对李白诗歌的推崇,也正是体现了南北文化合流在李白身上的体现,奏出了真正的盛唐之音。可以说,杜甫叙写李白,在树立了李白形象及诗坛地位的同时,也问接确立了李杜的并列地位。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一生写过三首以大鹏为题材的诗。《临终歌》表白的是他的死亡哲学,即钟爱坦率、乐观、超脱的死亡态度。诗歌显示了他对终极现象的思考高度。《上李邕》则表现了诗人作为交游高手的特有的心态,反映了青年李白优良的心理承受能力,展示了诗人积极的生存活力,也是李白情商学和交际学方面行为能力高强的佐证。《大鹏赋》是李白的少年之作,本赋不仅是李白少年意志的折射,也充分阐释了他高超的判断力和勇于扩张生存地域的非凡气质。大赋突现了李白的基本的性格,是诗人卓越胆商的象征。李白在中国诗史上的巨大成就当然是其优越智商的产物,而其超绝的胆商和情商也占据了他诗歌创作过程的基础性和主导性地位。正是李白高超的判断力,勇敢的探险精神,高蹈天下、纵横四海的生存方式,为他高水平的诗歌创作奠定了重要的生活基础。三种大鹏,不仅表述了李白智商学、情商学与胆商学三方面的精神维度,其现代性也值得今人探究。  相似文献   

20.
孙犁在小说创作中习惯于回避现实矛盾和美化现实生活,而童年生活是其回避现实的潜在心理归宿。从孙犁小说的男女人物关系模式中可以发现,孙犁对童年的迷恋其实源于他潜意识中匿藏的一种母性崇拜心理,这种母性崇拜心理在作品中还被延伸与泛化成了一种大地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