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播电视新闻中的细节运用自有其一般事实叙述所没有的传神的威力。那么,到底什么是细节呢?笔认为,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细节是新闻人物或新闻场景的最具个性的画面或音响,它能给受众长久的回味。“窥一斑略知全豹,以一目尽传精神。”细节可以是新闻人物的一个面部表情、一个手势、一句话甚至是人物的穿着打扮,也可以是某一新闻场景的特写镜头。  相似文献   

2.
细节是指作品中的细小情节。在通讯写作中大量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中,也常用这种技巧,只是消息的写作中细节的应用更加精炼。西方的新闻研究者很是强调细节在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作用,这从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中可明显地看出来。当然普利策新闻奖作为美国的一项新闻奖,评选自然离不开美国的新闻价值取向,但新闻作为人类社会共有一种文化现象,其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果说情节是骨骼的话,细节便是血肉。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新闻写作中同样也很重要。当然,新闻与文学中的细节不同,它要求情节和细节的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景不同于散文,它要求简洁、质朴。那么新闻写作应怎样描绘景物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二、景物描写要紧扣作品主题。新闻中的写景,无论渲染气氛,还是衬托人物的行动,都要从主题需要出发,确定取景的角度。被评为全国好新闻的《邓副委员长一行在京都等地游览》一文的结尾是这样写的: 垂樱迎着春风,落樱缤纷。邓副委员长称赞说:“抬头看樱花,低头看落花,樱花花开时是美的,花落时更美。”高桥所长说:“一般人只知道樱花开花时的美,而知道落花之美,才是真正了解日本的人。”这段描写把景物描写和人物对话融合在一起,形象地再现了中日  相似文献   

4.
小刘: 你寄给我的稿子收到了。很高兴,我能够作为你这篇新闻稿的第一个读者。读了以后,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能在这篇新闻中作一些细节的描写,就能引人入胜了。你既然征求我的意见,我就借此机会谈谈自己在新闻采写中描写细节的一些体会,与你共同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济报道具有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的特殊意义,经济新闻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民众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经济新闻就要像多棱镜一样反映出市场经济这些绚丽多姿的景观,要把报道的触角伸展到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要转变职能,政企要分开,政资要分离,政府将从直接的微观管理中解脱出来,转向运用经济杠杆、产业导向及法律武器等间接手段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这就要求经济报道的重心从部门,企业转移到市场,反映与追踪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全过程。从宏观着眼,增加对经济动向、经济走势、经济全局的纵览式报道,加强国家对市场进行有形调控的解释式报道。同时,经济新闻要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经济中揭示出内在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报道中,紧扣主题、生动、有特点的细节描写,可以提高新闻的可读性,增加新闻的厚重感,收到"独家新闻"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细节指作品中具体描写的地方。古人云“无论记事纂言,其中皆须表微意在。”此微即指呈现细腻状态的细节描写。它包括目击一个人的一眸一笑、一举一动;可视范围的一花一木、一禽一兽……细节是构成形象艺术的细胞,一篇可读性很强的作品,往往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细节。 细节描写在报告文学中大有市场,它是一篇成功的报告文学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报告文学是用文学的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往往兼有新闻与文学双重属性,所以报告文学中的细节描写具有特殊作用。 加强报告文学的新闻性 细节描写有两个特征:第一是要“细”…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主要是能及时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但景物描写也不应忽视。当然,这与文艺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不同,它既不同于散文中那样细腻地表现景物,也不同于小说中因艺术典型的需要,而用较大篇幅来对周围环境的景色与陈设大肆描写和渲染。但  相似文献   

9.
洛阳八里台被盗的空心砖壁画是中国汉墓壁画的首次发现,亦是洛阳汉墓壁画的首次发现.洛阳汉墓壁画堪称20世纪的重大发现.八里台汉墓壁画被盗掘后,几经辗转,流失海外,最后被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整幅壁画呈梯形,画面高0.74米,长2.41米,砖厚0.14米,它是由4块空心砖合成.分别为左右各一块三角形砖,中间是方形砖,下由一长方形横额空心砖承托.其中这幅壁画右边绘人物10人,均宽衣博带,表情不一,有的持物顾盼,有的搭讪对语.左部绘14人,或拱手谒拜,或恭而舒袖,有的提剑执戟,有的下跪施礼.  相似文献   

10.
11.
细节,存在于生活之中,是客观存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也展现着人们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主要是对现场场景、周围环境、现场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描写。当它受到了采访报道者关  相似文献   

12.
“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观反映.在新闻中采用新闻人物的语言,可以真实地再现新闻人物说话的口吻语气,表现新闻人物的思想境界和性格特征,使新闻作品精炼传神,真实生动.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物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生活环境等的不同,其语言都各有特点.在新闻作品中采用人物的语言,就要注意以最“本色”、最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去表现特定情境下新闻人物的思想感情、内心活动.我们熟知的新闻名篇《刘胡兰慷慨就义》,全文不足300字,但除了导语和结尾外,文章都是用人物的对话来有声有色地再现了新闻事件的始末,这里不妨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3.
高尔基曾说过:“说到特写这种文学形式时我们就应该追溯一下‘画’和‘描’这两个动词,只要考虑一下这个简短定义的实质,在你面前就会展现出特写有别于其它文艺体裁的突出特点。”在忠实于事实的基础上,如何通过形象化的手法来“描”和“画”,使我们的新闻作品更形象的反映客观事实,使受众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呢?笔者以为,写新闻特写关键是写好细节,而在细节描写中应注意下列几个  相似文献   

14.
广播新闻中所说的情景描写.不是文学作品中那种采取典型化的虚构的手法来勾勒画面,塑造形象,而是凭借语言文字把所报道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广播新闻写作中,恰如其分地进行情景描写,有助于更好地突出主题思想,弥补广播一听而过、不可随意重复的不足,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象,起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的作用。广播本身具有一听即逝,不留痕迹的特点。要使其宣传收到良好效果,仅凭平铺直述和一些高级形容词是难以奏效的。若使其中描绘出一点景,表现出一点情,让你的新闻活起来,听众就会乐意听,接受你的宣传.曾记得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相似文献   

15.
广播新闻要增强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不能无视描写的作用。 1、描写新闻现场的气氛或景物,使听众如临其境。广播新闻本身具有一听即逝、不留痕迹的特点。如果我们在广播新闻中对新闻现场的气氛或景物适当地进行描绘,就会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和吸引力,把听众带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使听众进入角色,产生共鸣。陕北新华广播电台1949年1月12日播出的,《战地新年小景》,对新闻现场的气氛、景物描写十分成功。“1949年的第一个早上在淮海前线人民解放军一个团的前哨阵地,对敌人喊话的喇叭调转头来啦,朝着自己的战友,唱起了轻快的新年歌曲:新鲜新鲜真新鲜,一块儿在地堡战壕里过新年,唱秧歌,说快板.  相似文献   

16.
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栏目为企业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并有效促进企业发展,同时对改变地方发展观念和均衡社会经济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民族地区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栏目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深入解读,希望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李焱 《记者摇篮》2007,(6):40-40
新闻档案就是新闻的历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一定的历史和环境下产生的。新闻一旦发生,就变成了历史,就变成了档案。有效地利用新闻档案,可以使新闻锦上添花。新闻档案都是旧闻,都是历史,在新  相似文献   

19.
读过唐代诗人自居易著名的叙事诗《琵琶行》的读者,大概不会忘记那成功的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尤其是诗中对江月的三次描写,堪称神来之笔。“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出诗人与友人惜别时的茫茫心绪;“唯见江心秋月白”,以万赖俱寂,只见江月的夸张来反衬琵琶演奏效果的强烈和听众感情的沉重:“绕船月明江水寒”则渲染出了琵琶女的孤单寂寞和凄苦抑郁。在这里,本来了无声息的月光被赋予了一种灵性,而且  相似文献   

20.
一些优秀的西方新闻作品,大都具有生动细腻、实感性强的特点,这主要在于记者注意了对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观察与描写,注意了描写有关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细节。他们勿需使用形容词和副词,便能使文章写得引人入胜。 重视现场描写,成为西方新闻写作的一条重要规律。美国新闻学教授曼切尔说:“记者的第一信条也许是:要表现,不要陈述。”他认为,平铺直叙的叙述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状况,表现主人公的言语和行动,会使人身历其境。由此,西方记者在写作中很注意在现场气氛的渲染、细节的选择与描写上下功夫。在作人物的现场描写方面,他们运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