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过,人应该"按自己的本性去生存"。孩子的本性是向往快乐。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从"儿童文化"的视角去关注和审视语文课堂,在一个儿童接纳的、和谐的、支持性的、开放性的空间里发展儿童的语言,语文课焉能不生机勃勃、充满快乐?  相似文献   

2.
当前的语文教学追求"语文味",而写字教学也应该用"语文的方式""儿童的方式"去关切儿童,从传承母语文化的高度,开掘汉字的文化内涵,敞亮儿童的精神世界、深化儿童的意义建构、浸润儿童的人文素养,从而建设富有文化意蕴的"语文味"课堂,体现对教学本色、本性、本质的意义追寻。  相似文献   

3.
马磊 《现代教育科学》2012,(6):46-47,49
语言,是全人类共同的体验,也是童年经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从文化心理学视野下,对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进行了有意义的阐释:从符号到文化;从声音到言语,是儿童学习文化的工具,也是儿童社会化的工具。让儿童走向成人,走向集体化,成为具有真正功能的成年人。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小学语文应当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存在.儿童有儿童的感动,儿童有儿童的诠释,儿童有儿童的情怀,儿童有儿童的梦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尊重儿童文化,从儿童生态的角度出发,创设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让学生快乐徜徉于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中.一、保持童心"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从儿童成长规律出发,华士实验小学围绕儿童文化提出结伴式学习的教学主张,指明了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征与文化特质,建构了课程与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与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6.
文字是语言的基石,是文化的载体,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儿童文化积淀的过程。文章基于儿童视角,用儿童的眼睛去观察,用儿童的兴趣去探寻,用儿童的思维去热爱,以达到提升儿童的语文核心素养,并在潜移默化中进行文化熏陶,最终建立文化自信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娟 《现代语文》2015,(3):108-109
儿童语言习得过程是儿童在社会文化环境下潜意识地掌握语言和学习文化的一个过程。儿童学习语言虽然有先天的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后天语言环境因素的影响。本文试从语言观念、性格角色及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对儿童语言习得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进一步促进儿童语言习得水平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小学语文是儿童语文,小学语文应当成为儿童的一种生命存在.儿童有儿童的感动,儿童有儿童的诠释,儿童有儿童的情怀,儿童有儿童的梦想.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尊重儿童文化,从儿童生态的角度出发,创设适合儿童文化发展的环境,倾心营造与儿童心灵相通的情境,让滋润儿童语言、生命发展的阳光跳进课堂,让学生快乐徜徉于一片新的语文天地中.一、保持童心"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陶行知语文教育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在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中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课堂上的教师,应该真正拥有一颗"孩子的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人的本性。儿童首先是作为人的存在,之后才是作为儿童的存在,因此自由是儿童存在的本性。作为大自然中的一员,儿童是按自然的普遍法则而自由发展的,同时他们又以其独有的方式主动建构着自己的世界,在社会中他们也同样是被承认的拥有自身权利的社会主体。当前教育中无视儿童权利的现象十分严重,现实状况亟待成人改变对儿童自由的错误认识和态度,以利于儿童健康、快乐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张艳 《考试周刊》2013,(77):49-49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很多对话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需要,没能聆听到孩子的心声,导致对话教学中儿童文化的缺失。在课堂中我们要努力从儿童的视角审视语言,用儿童的感受体验文学,用儿童的智慧感受文化,从而让对话为学生插上一双翅膀,让对话带领学生走向远方。  相似文献   

11.
儿童有其自己的文化,这种文化显然是有别于成人的。语言作为文化的表征符号是区别不同群体的重要的介质,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不同首先反映在语言的表达上,当二者发生对话时,可以看到这种差异的突显。儿童的教育应该从认识这种不同开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澄清了长期以来人们对文化在儿童语言教学中的模糊认识,指出文化因素在儿童语言教学中十分重要,并通过大量事例,建议在语言教学中输入文化知识,使孩子们具备真正的外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儿童的玩具也相应发生了从“童年本体”到“学习媒介”的流变。这一现象的背后则隐藏着玩具更新换代过快、学习功利化以及亲子共娱时间碎片化等问题。为了更好地体现玩具的“童年本体化”价值,家长们应当一切为了孩子,并从传统玩具出发,促进儿童自主、健康、快乐地成长。基于此,本文试图发掘儿童本性“从社会遮蔽重返纯真”的可能性,进而揭示以儿童自身为主体的儿童发展观的再回归。  相似文献   

14.
研究立足于儿童二语习得和儿童英语教学的研究现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视角对来自北京城区的10位英语成绩优秀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跟踪访谈、观察和实物分析,旨在探究外语环境中影响儿童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因素和高水平儿童外语学习者的共性。研究发现影响儿童外语学习的宏观社会文化因素主要有两个层面:(1)宏观层面:社会环境和家长教育理念对儿童英语语言接触的决定作用;(2)微观层面:语言接触中真实语言的系统输入和文化体验的长效性。其中,微观层面为高水平儿童外语学习者的共性。  相似文献   

15.
儿童美术的表现和成长受到社会文化的各种影响.有学者认为传统的美术发展阶段理论解释不了儿童美术表现和发展上的一些现象.与传统阶段理论脱离文化的假设、没有考虑文化和社会情境产生的影响密切相关。儿童的美术学习表现为一种社会学习.儿童从外界,其中包括大众文化学习表现方式,并形成自己的图形语言.大众文化对儿童的美术表现和发展有很...  相似文献   

16.
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并成为儿童认识世界的渠道.游戏不仅带给儿童快乐,帮助儿童认识社会,而且还承载着人类文化.三喻文化的存在为儿童游戏提供了理论支持.本文从文化学角度分析儿童游戏与三喻文化的内在联系,以期引起人们重视儿童游戏、关注儿童生活及理解儿童文化.  相似文献   

17.
儿童发展评价是对儿童身体、认知、品德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所进行的价值判断。社会文化理论视野下的发展是指在某一方向上质的变化,发展的方向部分地取决于文化、人际之间的需要以及特定的环境。这样一种定义就使得儿童发展评价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静态到动态、教学与评价从分离到结合,以及注重在真实情境中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美国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强烈关注下,儿童语言发展与教育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一度重建了美国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学建议。近几年来,在语言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呈现出以下趋势:对儿童语言发展失调原因的认识,从单一基因解释向多基因解释转换;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儿童语言发展中的作用;拓展了对儿童语言加工处理方式的认识;在研究方法上,从注重研究范式向注重研究实效转换。  相似文献   

19.
<正>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表达着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的精神本质。既是儿童天性具有的本质,又是儿童文化的展示,它与儿童富有幻想的天性相契合。我们的语文童话教学在很多时候没有去更深地理解儿童内心,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去发现孩子们真正的需要。因此,我觉得必须真正走进儿童的童话世界去了解和呵护他们,去感受他们的需要,聆听他们内心世界的呼唤,才能真正感同身受,并从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邵玲玲 《教育》2013,(3):56-57
《童年期发展心理学》指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在儿童生理、心理都不成熟的基础上,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在促使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快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低年级是儿童迅速成长的阶段,此时正是儿童情感逐渐发展的时期,在课堂上让儿童体验快乐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要。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游戏是认识兴趣和情感兴趣之间的一个缓冲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