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堂资源,它蕴含着社会文化,凝聚着许多专家、一线教师的心血和智慧。因此,只有立足文本,用好文本,才能把语文课上得生动、有效,又不失语文味。多年来,我在备课时通常以"三读"的方式来解读文本。现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一课为例,谈谈我在备课时解读文本的一些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把教材把握好了,才能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诚然,解读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要打造高效课堂,离不开课前对文本的精心解读。  相似文献   

3.
一、对“文本解读”的基本认识 1.“解读”的基本内涵。教师必须认真深入地解读课文,这是备课的根本任务,也是教师的职责。“解读”本来就是一门学问,有的按照日常的口头习惯称之为“解读学”,也有称之为“读解学”。蒋成璃教授在专著《读解学引论》中指出:读,是文本理解的起点,侧重于文字、结构及作者写作背景等的研究,尽量读出文本原意:解,是以文本释义为起点,侧重于文本意义的辨析、评判及潜在意义的发掘,要求读者有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如何引领学生进入文本,开展有效、深入的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自身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引领学生进行文本解读。一、反复朗读,其义自见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朗读的意义十分重大。散文要读出意境,诗歌要读出韵味,童话寓言要读出情趣,说明文要读得"明白",课文中的人物要读"活",无论什么课文都要读出标点符号等。朗读是学习语文的根本手段,也是文本解读的重要前提。如果离开了"读"字,文本解读也就失去了意义。若课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当前教学现状中教师备课迷信教参和优秀教案,不敢做个性解读的问题,提出要细读文本,让备课从深入文本着手的看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论述了细读文本要从读出“情”“趣”,读出内蕴,读出超越三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师课前备"读"是指语文教师在上阅读课之前,通过反复读,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并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的过程,成为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的第一基本功。千重要,万重要,文本解读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读懂文本就没有法。文本解读的起点在哪里?不是看教参,不是网上查阅各种资料,而是静下心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课文,读出理解,读出感受,读出创意。  相似文献   

8.
解读文本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解读文本犹如品尝美味,要细嚼慢咽,才能真正品味出文本的奥妙。要读懂文章,就要反复读,读出作者的想法,读出学生的需求,读出教师的教法。这个过程,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通读、复读、细读、回读。  相似文献   

9.
文本解读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效益。只有在文本解读中努力读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文本言语表达的奇妙独特之处,才会有厚重丰盈、扎实有效、精彩纷呈的语文课堂出现。文本解读要努力读出自我的感受,可以从裸读文本、走近作者、通读全篇、转换视角、联系现实等五个方面建构文本解读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不论怎么改革,总是离不开文本,如何解读文本,是语文教师功力的体现。现在的语文教师培训总是过多地专注于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之类,套用一个颇为时髦的概念就是忽视了语文教师的“元素质”。我所言的语文教师的“元素质”就是文本的解读能力。8年前钱理群教授身体力行地进行名作重读,现在许锡强老师又倡导名作重读,我理解的名作重读,就是名作新读,名作心读,名作自读,也就是用自己的视角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会名作,读出自己的心得,读出自己新的见解,读出自己的个性,这无疑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窃读记》这篇课文细腻生动地描绘“窃读”的百般滋味和复杂心境,这也是此篇课文的一大写作特点。如何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身受感染,让一个清新纯朴、酷爱读书、痴迷忘我的女孩浮现在学生眼前,是我在备课时考虑最多的问题。在多次解读文本、阅读作者的相关背景资料之后,我确定课文的中心点,即“急忙打开书,一页,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钱梦龙谈备课的方法时说:“每次备课.我总要把课文一遍遍地读,反反复复地想。有的课文语言优美,声情并茂;有的课文说理严密,逻辑性强。我就采取不同的读法来评析、鉴赏、品味,直到确实品出了味儿,读出了心得,才进一步考虑教什么和怎么教。”钱梦龙就是在用心走进文本。教学设计就是要用心关注文本,反反复复地想。在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从三“会”开始。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课标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水准。如何提高这一能力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关键在于"读"。一、以读者的身份读教学一个文本,不管是第一次还是多次接触,首先要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忠实的读者。每一个文本,至少要读三遍,或默读,或轻吟,以求读出文章脉络与主旨。有一次,我在办公室轻声吟咏七年级下册《回  相似文献   

14.
<正>文本解读指的是对文章进行分析,揭示文本的主旨、作者的思想及其独特的语言和写作方法。一堂语文课就是一堂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文本解读的过程。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漠视教材和缺乏文本意识的问题。不少教师在组织学生阅读课文时没有注意整体性,喜欢提出碎片化的问题,这种点状解读的方式很难读出文章的韵味。还有的教师提问过于随意,过于拘泥于标准答案,这使得学生没能将文章读活。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指导小学生展开文本阅读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藤野先生》是初中语文教材的经典篇目,教师备课时应充分细致地解读文本,将文本读深读透,在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以“四三二一”为要点的条理清晰的教学,分别从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四件事、文本主要涉及的三个地点、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一个主题的角度深入剖析文本,在教学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觉得语文课要上出效率,教师备课时.细读文本,品出文味,理出教脉是个关键.我平时教学,把备课与上课看成是一个整体,一个互相关联、互相制约的完整流程.如果备课时读得细,读得深,读出了文本的内蕴、特点、亮点,上课就比较从容、清晰、有效.反之,对文本把握不深、不透,授课时就容易漂浮、摇摆、游离.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教师课前备“读”是指教师在上阅读教学课之前,通过反复读,把文本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并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现出来。它是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课前备“读”的具体要求和作用,很多教师缺乏清晰的认识,因此这个环节往往被忽略,而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追求教学设计与教学手段的新颖与奇特上。  相似文献   

18.
随意猜读、一味深挖细抠,难逃过度阐释之嫌。关于这个问题,我无意做理论方面的探讨,拟通过一些案例,简单说说文本解读的基本原则。窃以为,读出的是否是文本的应有之义,应该是文本解读的基本原则。当然,拿例子也难以定出公认的原则或标准,但是,例子应该是讨论的前提或依据。而且,讲反例更能明正理。且以《老王》的解读为例。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中,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教学的局限?怎样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新课程呼唤教学返璞归真:以长远的眼光审视教学效益,以整体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以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刊特别推出《新课程模块备课教学示例(小学语文)专辑》,以期在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中,让一种新的备课、教学理念浮出水面,提供一种新的备课、教学思路,倡导一种在中观视野下,开掘整合教学资源的新的备课、教学实践,从而解决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遭遇的困惑和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亲爱的读者朋友,请你读下去,读出你的思索,读出你的体验,读出一条实施新课程的新路。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中,教师如何走出传统备课教学的局限?怎样整合文本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新课程呼唤教学返璞归真:以长远的眼光审视教学效益,以整体的思路设计课堂教学,以高质量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刊特别推出《新课程模块备课教学示例(小学语文)专辑》,以期在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中,让一种新的备课、教学理念浮出水面,提供一种新的备课、教学思路,倡导一种在中观视野下,开掘整合教学资源的新的备课、教学实践,从而解决广大一线教师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遭遇的困惑和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亲爱的读者朋友,请你读下去,读出你的思索,读出你的体验,读出一条实施新课程的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