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敏锐感觉,也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能力,表现为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发展学生的语感,而且还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知,小学各年级阅读教学都应该重视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增强语感。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3.
王慧 《现代语文》2011,(4):68-69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教学行为,它是一种语言能力,是学生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4.
《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受力,它是在语言实践中所获得的。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一、诵读吟咏触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积累,读是语言积累的第一步。教师要搭建朗读平台,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本、品味语言,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在解读经典作品时,我们发现不少作品包含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句子,这些句子的感悟并非教师传授就能达到,而是需要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产生  相似文献   

5.
读中生情言之有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充分利用文章中的精彩片段,让学生充分感受,全身心诵读,激活语言,让语言所抒发的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共鸣。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我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应“读”占鳌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我认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  相似文献   

7.
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手段之一 ,因为语感是对于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 ,而朗读是感受语言材料的过程 ,是通过感知使语言材料所描写的客观事物变成读者内心情感体验的过程 ,是在反复感受优秀的语言材料而产生由外而内的吸收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朗读是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基本途径。那么 ,如何通过朗读来训练学生语感呢 ?一、读中比较要培养学生的语感 ,仅凭机械地诵读是很难达到的。俗话说 ,“有比较才有鉴别”。因而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然而,现实中往往会出现仅凭"反复诵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从语文新课标的表述与指示中,我们可以看出"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读"中学生可以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会语义、再造语境,从而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因此,"读"这个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的今天,对语文教学依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觉,是人们对反映客观事物的语言文字的一种心理反映.它侧重于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教师自己具备敏锐的语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修改后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顿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还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大纲的这一规定,是符合汉语言文字特点的。它明确地告诉我们,诵读是语言直觉、顿悟、体验、积累的最佳方法。读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通过读,将课文的词、句、段、篇以及听、说、读、写等融为一体,有利于进行综合训练。一、确立教学目标要以读为着眼点如果教学一篇课文只限于分段、归纳段落大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娅 《宁夏教育》2012,(12):33-34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然而,在具体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与提升,这样学生对本文的理解往往更多地打上了教师思维的烙印,而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语文学习中朗读能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这个良好的作用不断凸显出来。文章的意境是靠朗读来感受的,读能发现美,读能产生美,读能欣赏美,学生只有在读中悟义、悟情、悟理、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培养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读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落实在具体操作中,即念好"九字诀":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重又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和教师的追捧。然而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引领,而忽视了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和体悟。"此要求教师能真正落实到阅读教学的不多。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慈母情深》,把"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进行对比感悟,以读代讲,以读代思,以读代悟,真正让学生懂得了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果仅仅为了"读"而"读",是"假读",是形式化的无效的读。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培养语感的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直接参与感知语言的实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20.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已经证实了读书有很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鼓励学生学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重视读的训练,在教学中要多度少讲,以读代讲。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