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李茵 《青海师专学报》2005,25(Z1):158-159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每位教师都应在课堂教学中树立“六种意识”,达到“十项要求”,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一、树立六种意识(一)育人意识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普及性教育。因此,教书必须育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正确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二)服务意识教学的任务是使学生学会、会学,教必须为学服务。因此,教师要增强服务意识,要着眼于学生的“学会”和“会学”,要把数学课上成方法课、技能课,想方设法创设学习数学的氛围,给学生提供充分锻炼、展示自我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三)情感意识数学教学中应贯彻“情知”教学原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克服教学中的“情”“、知”分离,单纯就知识讲知识,忽视学生情感或意志因素作用的倾向,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我乐学”上来,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四)目标意识数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过程应是一个生动活泼、主 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 中,教师应当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活用教 材,多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 性强、参与度高的探索背景,让每一个不 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融入数学,乐于探索, 展示自我,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如何才能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引、研、结、用”教学法实验的研究》不仅引导教师要从“教”的角度去唤起学生“学”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教的最大化,而且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主动学习和动手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而达到学的最大化。在这个充满活力的教学法中,“用”是整个过程的升华。“用”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实践的过程。通过此环节能及时反馈信息,检测学生是否都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即是否做到了“堂堂清”,并将所学知识通过训练内化为操作能力。同时,拓展、延伸了课内知识,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原则。可见,“用”在这个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教唯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拓展想象、思考和发挥的空间,让学生的学习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从本质上打造有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先学后教”是以学生为“轴心”的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将过去的教师单向灌疏转变为师生双向互动,教师的教学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发现知识”,学生的学习行为由“带着教材走向教师”转变为“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对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无疑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数学教学如何才能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真正转轨到素质教育上来呢 ?自 1999年起,我校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开放式”教改实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以下是我们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开放教学内容,扩展教学时空   1.开放教学内容   传统的数学教学局限于教材与教参,局限于许许多多的练习,好像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做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了“活用教材”的观点,要求广大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实际,在遵循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使其便于教师的教和学…  相似文献   

7.
“开放”就是倡导语文教育过程、方式、内容、评价等全方位开放,打破“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加强语文教学与课外读写活动相沟通,与火热的生活相沟通,与其他学科相沟通,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在交际运用中学习语文。一、开放教学内容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世界的割裂状态,使语文学习成为枯燥的符号记忆,导致另外过重的学习负担。我们在教学中应注意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内容的沟通,并且根据教学需要或学生实际对教材内容加以适度的调整、扩展、续编,突破课本的局限,开放教学内容,缩短学生生活与教材…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中,帮助他们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能自觉地、顺利地展开,从而激活思维。根据这一认知特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教师要活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石。一、教学内容要横向开放即学生的学习材料可以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中引出,这种整合学科的做法,对学生形成辩证观、模式观和数学观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9.
一、以生活为依托,近"水"楼台先得"月" 1.单元重组,由近及远 《品德与生活》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并非教材说了算,当然也非教师说了算.教师备课时,如果能根据地理知识呈现的特点,从单元人手,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重组教材,安排教学顺序,教学效果将事半功倍.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们都有一个家》为例,该单元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教材按照民族→版图→河流→名胜古迹→地理位置的顺序,向学生阐释"家"的大,"家"的壮丽.  相似文献   

10.
<正>课堂从“教”走向“学”,建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是新时代课堂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在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的建构中,教师的教要促进学生的学,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凸显,师生共同走向学习中心课堂的建构。如何走向学习中心呢?如何让教师的“教”更加有助于学生的“学”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起着关键的作用,推动着学生学习的进程。从学生学习的视角来设计课堂提出的问题,会改变单向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知识灌输的课堂提问。教师应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去思考,去表达,明白教师的“教”仅仅就是起着关键处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对于课堂提问的学习导向要有清晰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把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这是广大课改教师在践行新课改理念时的一个共同心声。对传统课堂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着教转的革命必然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个课改氛围为各学科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充分的空间。新课标确定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将数学知识与社会生活、逻辑开发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关注学生学习态度、情感的同时强调了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改变学习方式。 这为数学科构建“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充足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条件,为数学科教师探究“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施展智慧与才华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数学与生活     
"新基础教育"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口号是"学有用的数学"。因此,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加强数学教学的实践性,给数学找到生活的原形,通过与生活的联系,充分体现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教学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积极探索和构建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于实际中去。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中,帮助他们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对于熟悉的情境,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能自觉地、顺利地展开,从而激活思维。根据这一认知特点,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要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放,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开放。教师要活用教材,使教学内容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14.
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探索背景,让数学的课堂活起来.新的课程理念不再强调是否向学生提供了系统的数学知识,而是更为关注是否向学生提供了具有现实背景的数学知识,包括学生生活中的数学,学生感受兴趣的数学和有利于他们学习成长的数学.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把教的主导作用通过学生“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努力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情境。教学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直接兴趣.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和教师一起进入思考的佳境.主动领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及其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观要求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即在教学过程中,要让“教”服务于“学”,实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最后达到学生带着知识走向教师、家长、社会……从而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为了实现这一转变,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环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活动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儿童接受。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获得真知。这样才能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 :“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解决和分析 ,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数学方法 ,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他反复强调 ,“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根据这一“再创造”学习理论可知 ,学习就是学生的“活动”。教学中 ,要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 ,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数学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 ,使…  相似文献   

19.
数学学习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数学的学习也离不开学生的认知实际.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钻研教材教学内容,思考新课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建构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这样,有利于改进、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消除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迎合新课标,变数学课堂“满堂灌”为“满堂问”等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都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lt;数学课程标准&gt;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