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喉舌论"引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一、"喉舌论"的由来和发展 在中国,最早提出喉舌论断的人当属梁启超,他最早把报纸性质概括为"耳目喉舌",在实践中真正把报刊当作政治活动的武器.正是他明确提出了政党报纸的概念.可以说,"喉舌论"最初的提出便早已具有了浓厚的政治色彩,突出强调了新闻传媒的政治宣传功能.在这之后,政党报纸的理论在孙中山那里成为真正的办报指导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提出的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新闻学说为核心的关于新闻事业性质的观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根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指出报纸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一种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的反映.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发展,终于,胡耀帮同志在<新闻工作的性质问题>中指出:"我们党的新闻事业,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事业呢?就它最重要的意义来说,用一句话来概括,我想可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中也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所以,党和政府、人民的喉舌,这种对新闻传媒性质的界定成为我们新闻传播观念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报纸的特色,报纸的特色包含哪些内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深理解。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在新闻事业要当好党的喉舌的前提下”,“应当各自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各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面貌”。胡耀邦同志这段话阐明了新闻事业的共性和个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阐明了报纸的个性、特色和多样性,是我们办出报纸特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中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这不但是站得住脚的,而且是不能动摇的。”“至于人民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报纸,以及某些业务部门的各种专业性、技术性的报纸,性质有所不同,当然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也叫做‘党的喉舌’,这一点也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4.
评论,有人说它是报纸的“旗帜”,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眼睛”,还有人说它是报纸的“灵魂”……“旗帜”也好,“眼睛”也好,“灵魂”也好,总而言之,是说评论在报纸上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它关系到报纸舆论导向及喉舌作用的发挥。作为党委机关报,新闻评论不仅代表了编辑部的政治见解,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同级党委说话,可以说,党报的重要新闻评论,就是作为党委的声音出现在报纸上的,读者往往是通过阅读党报的评论而意识到应当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明确提倡什么和反对什么。近年来,各级党报对新闻评论工作高度重视,刊载出一批思想性、针对性强,道理…  相似文献   

5.
“喉舌论”,在以往的新闻活动中曾作为党的新闻事业的一个概括性形,产生过重大的影响。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这一概括性形象已显得缺“胳膊”短“腿”,不足以怍为新闻事业的一个科学性定论。所谓新闻观念更新,无非是对以往新闻活动中,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所形成的概括性形象和认识,依据新闻规律和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将其过时了的、有错误的、欠准确的、带片面性的,用反映同类事物新发展的、本质的新观念加以代替。我同意《新闻知识》1987年第2期宋志耀关于新闻观念更新的见解。时于“喉舌论”这一概括性形象,也应本着观念更新的精神去思考。所谓“喉舌论”,即曰“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关于党的新闻工作》)。这一强调党报喉舌性质的定论,自形成之日起到如今,不仪成为新闻工作者而且也成为党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指导新闻实践的一个重要定论。目前,有的党报、新闻工作者、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开展新闻批评,实行舆论监督,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应该是全方位的。这里就涉及到报纸批评同级党委和政府的问题。因为中央有明确提法: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喉舌仍然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在大脑支配之下的发音的工具。应当承认,我们的舆论工作,是在党的领导之下,必须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绝不允许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去反党、反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的根本,是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然而,当今  相似文献   

7.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明确地向我们指出:“从最根本的特征来说,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这不但是站得住脚的,而且是不能动摇的。”他又说:“新闻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新闻工作的任务。党的新闻工作最主要的任务是什么?也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用大量的、生动的事实和言论,把党和政府的主张,把人民的各方面的意见和活动,及时地、准确地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当好喉舌并不容易。当前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我以为:  相似文献   

8.
三、新闻要改革,喉舌的性质要坚持。目前有一种倾向,一谈新闻改革,就把它同喉舌的性质对立起来,似乎坚持当喉舌,新闻就不能改革,要进行新闻改革,党的新闻事业就不能当党和人民的喉舌。弄清当喉舌同新闻改革的关系,是不可回避的重要理论问题。把党的新闻事业比喻为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刘少奇同志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一文中讲得非常明确:“你们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报纸每天把党的政策告诉群众,同时把群众的呼声反映上来。“党依靠你们的工作,指导群众,向群众学  相似文献   

9.
孙维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这些年,不要说在报纸上公开批评,在一些地方和单位就是党内开组织生活会,也往往是“批评别人谈希望,自我批评摆情况”,在报纸上批评就更难了。在某些人看来,报纸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报上就不能公开批评他,一批评就受不了。他们对党报的性质理解得不正确,是“喉舌”,也不能只唱“喜歌”嘛。批评性新闻是报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报纸开展批评,也是党委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者说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1989年11月28日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并且强调:“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宣传在政治上必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各级党报要这样,部门和专业性的报纸也要这样。虽然有许多新闻本身不带政治性,但是,从任何一个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总的新闻宣传来说,都不可能脱离政治。”这就说明,不仅党报和电台、电视台,而且各种专业性报纸,都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都必须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江泽民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指出:“为什么我们的新闻工作会具有这样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呢?这是因为,它作为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能够最迅速、最广泛地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并变为群众的实际行动;能够广泛地反映群众的意见、呼声、意志、愿望;能够及时地传播国内国际的各种信息,直接影响群众的思想、行为和政治方向,引导、激励、动员、组织群众为认识和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斗争。”这段话,对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喉舌”作用,作了精辟而具体的阐述。我的理解,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喉舌”作用,可以概括为这样10个字:宣传、反映、传播、导向、鼓  相似文献   

12.
吕超 《声屏世界》2001,(2):43-43
播音员是新闻工作,是搞宣传工作的。播音员的任务要求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密切联系群众实际,以适当的方式,准确、鲜明、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有一种说法就很形象地说明播音员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而播音员则是喉舌的喉舌”。  相似文献   

13.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谈到新闻事业的性质问题时,一开始就明确地提出:“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喉舌,自然也是党所领导的人民政府的喉舌,同时也是人民自己的喉舌。”新闻事业是喉  相似文献   

14.
报纸的通讯工作,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报纸宣传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党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日报有做好通讯工作的传统。但是,近年来报社的通讯工作有所削弱,接待通讯员不够热情,有些稿件处理不及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忽视了党报通讯工作的光荣传统,对新时期报纸通讯工作如何适应报纸宣传,缺乏明确认识和有力措施。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对新时期报纸通讯工作进行再认识。党报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党报的性质决定了通讯工作在办好报纸中的重要地位。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新闻事业要能够充分发挥党的喉舌的作  相似文献   

15.
报纸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在新闻事业要当好党的喉舌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的是大力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不是束缚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不是要求各种报纸、广播、电视的面目完全  相似文献   

16.
报纸新闻雷同五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报纸的新闻雷同现象越来越严重,并且已经出现了跨地域的趋势。造成新闻雷同的原因主要有五种。1、稿源趋同,“一口井里争永吃”。报纸是党的喉舌,涉及重要新闻必须统一口径,按规定采用最权威的新华社通稿。这是报纸媒体铁的纪律,也是当好党的喉舌的不二法门。但许多报纸对有的大通讯社的新闻资源产生了依赖症。除了因为大通讯社具有权威性和其稿件质量高以外,也有其他原因。有的报社是觉着用稿后不用承担政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一文中说:“新闻事业要能够当好党的喉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凡是做过党的新闻工作的同志,都会深有同感。为什么当好党的喉舌不容易?首先,要深入正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准确地进行宣传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特性决定了它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江泽民同志在“新闻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提纲中明确指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这个根本性质要求新闻工作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敏感,把自己自觉地纳入政治的轨道中运行。这在具体的新闻采编实践中,就提出了如何加强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的政治自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报纸怎样办出自己的特色?胡耀邦同志在《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讲话中指出:“在新闻事业要当好党的喉舌的前提下,我们需要的是大力发挥新闻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不是束缚这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不是要求各种报纸、广播、电视的面目完全雷同。”“应当各自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各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重点、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面貌。”这里,胡耀邦同志阐明了新闻事业的共性和个性,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辩证关系。这“四个不同”,就是报纸的个性、特色和多样性。这一论述,正是我们办出报纸特色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党报对读者来说,既是普通的读物,更负有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党报是党的喉舌,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重要渠道,报纸负载着党的声音,必须能抓住读者,影响读者。用一句时尚的话说,就是必须能“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报纸靠什么吸引读者的“眼球”呢?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个时尚的词,就是吸引读者“眼球”靠报纸版面上的“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