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我在霞村的时候》的最初的直接评价是1948年冯雪峰“发现”了这一小说的主题意蕴和人物塑造的重大价值。50-70年代许多日本学者关注其创作特点,他们的阅读具有明显的自我反省色彩,而中国学者则从政治革命视角理解这一小说并走向极端化。80-90年代的研究则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冷峻的多样性气象,直接关注这一小说深层性的创作本身的问题,甚至置放在现代女性文学的美学特征、心理现实主义、欧美现代小说、潜女性话语的新境界上进行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雷妍是20世纪40年代北平沦陷区的重要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既有现代都市,又有田园乡村;既有上层显贵,又有市井贫民。但不管取材如何广泛,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自身懦弱的审视以及对封建男权社会的批判,这也正体现了其创作的显著的女性文学特色。本文将从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女性自由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本体的审视三个方面来探讨雷妍小说的女性视角。  相似文献   

3.
周睿 《现代语文》2008,(6):100-102
沉樱的小说创作主要围绕着婚恋的空虚与灰白展开,在直面女性的生存困境的同时,以冷静客观的方式将女性的生命体验与自审真实地呈现出来,使其创作在女性书写转向革命话语的时代具有了另一种深切和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女作家廖辉英与张欣在各自的小说创作中,基于共同的女性意识和不同社会政治化背景,塑造出个性不同的传统依附性女性,徘徊于传统与现代间的“第三”与“城市情人”,现代社会自主自强的女性形象,表现了女性外在的生存价值和内在的生命体会,指出了女性的弱点和误区,她们的创作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和化意蕴,标志着城市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山田咏美是现代日本女性文学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创作了以现代日本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天国的右手》即是其代表性的小说之一。本文站在后现代性文学的立场,通过阐述该小说的女性人物的性格与心理,来探究作家通过文学这一形式来张扬现代日本女性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主体意识的意图,并由此来对这一表现形式予以审视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无望的突围:评德拉布尔的女性小说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英国当代妇小说家玛格丽特·特拉布尔的小说创作,以关注当代女性的生存境况,考察女性生命的本质为焦点,反映具有听当代知识女性背离传统价值,挑战社会规范,谋求精神突围的果敢和执,着重表现女性生命微妙细腻的情感体验和曲折复杂的心路历程。女作家在其系列长篇中试图在传统的女性角色和现代女权主席的中间地带寻找一块理想的生存东土,她的每部小说都是对女性生活道路的某一种可能性所进行的有意识的尝试。突围是执的,成  相似文献   

7.
女性自由的问题必然与当代女性写作遭遇。作为现代性追求中不同阶段的女性写作,同样创作于20世纪末的池莉小说、林白小说和朱天小说,其具有典型性的本个案,共同呈示了女性写作中女性自由的歧途与启示:罪恶游戏或乌托邦想象。这一现象表明了当代女性自我认同及性别自由的限度和可能。  相似文献   

8.
陈娟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37-40,67
丁玲小说中所塑造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女性形象是其小说创作历程发展的反映。从"莎菲女士"时期、"左联"时期、延安时期、"土改"时期四个不同时期对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进行阐述,可以深刻了解丁玲小说塑造的一批具有真正女性内涵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傅军 《文教资料》2011,(34):17-18
海派作家施蛰存在现代都市小说创作中一直擅长抒写女性心理体验和妇女命运。他的小说文本明显蕴含和突出时代都市女性的主体意识和形象.关注和表现理想女性与现实女性、传统道德与都市文化的碰撞、消解和平衡。本文通过对他前后期代表小说文本和人物的解析,从作家创作态度、视点。手法比较分析其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特内涵和表现。并从作家创作素养和背景局限分析这种意识成因与特质。  相似文献   

10.
雷妍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北平沦陷区作家之一,其小说取材广泛,在其短暂的生命中创作了六部小说集。其创作总是贯穿着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对女性悲惨命运的申诉。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形象多样纷呈。本文将雷妍刻画的女性形象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旧式乡村女性形象;另一类是新式知识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充斥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革命情结,这导致现代文学无法绕开革命,许多作家由于各自不同的主体性,投身革命洪流中时,他们在文学创作上与革命文学形成了不同的关系形式。老舍的小说在这方面具有典型性,它在讽刺的维度、情感基调上与革命文学存在差异,同时它在民族性批判及文学的大众化上与革命文学又有着潜在结合点。  相似文献   

12.
在搜集、研读及整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试从历代女性文学的边缘地位和近代女性创作群体的分类初步探索近代女性文学发展的某些层面。  相似文献   

13.
日本近代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是日本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迈进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从阿关、叶子、伸子这三个人物形象入手,分析日本女性文学形象的渐变与突破,以及日本社会近代化历程中女性思维的嬗变。通过对这三个女性人物性格、经历的剖析,透视日本女性文学向女性主义文学过渡的历程,以及与同时期的西方女性文学相比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张爱玲为现代女性文化学掀开了一个妇女性内囿的阴暗心狱,提示出千百年来文化积淀形成的女奴依附心理痼疾是影响女性自身解放的思想重压和禁锢,作家理性审视女性自身,揭露与批判毫不留情,具有性别批判的深化作用,把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进化和发展拓向更深的层面。  相似文献   

15.
在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密切关系中,翻译文学对中国文学现代性转化的时间问题和翻译文学如何影响中国现代文学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是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翻译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山东现代文学史上三个阶段女性形象的分析可知,山东现代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更多致力于表现她们身上的母性内涵和品质,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普遍存在于她们内心深处的的革命意识.这是与其他区域作家们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在以这种方式去塑造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命运时,却往往忽略了女性作为"女人"的本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17.
现代文学史学科历经“新文学”与“革命文学”为主宰的发展阶段,随着学科的发展,其存在的深层次的历史学问题也逐渐显现:既包括抽象的历史哲学,也涉及具体的写作、研究方法。这在一个方面向我们预示了文学史研究视域拓展的可能和必要。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女性文学扫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的女性文学 ,从“无性文学”中走出 ,走进女性独有的“黑色意识”,进而 ,又浮到生活层面 ,展开“新写实”的描写 ,然后 ,又沉下水面 ,开始了“女性自传体”的写作。从时间看 ,这是一种顺序。从艺术法则看 ,这是一次开垦与建造。女性文学 ,开垦着另一种真实 ,建造着另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在现代文学中留下了多彩的映像,从创作主体来看,有现代文学前驱者,更有辛亥革命的亲身参与者,也有不忘历史的后来人;从内容来看,有革命豪情的抒发与对烈士的礼赞,有革命历程的写实与对革命的肯定,也有对革命必然性与复杂性的揭示,还有对其不彻底性的批评;从文体来看,有诗词、联语、歌曲、通俗小说,也有杂文、随笔、小说、剧本、评论,还有各种历史叙述的文本;从风格来看,有激昂或悲愤的抒情,也有冷峻而真切的写实,还有鞭辟入里的分析。文学为辛亥革命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记忆,我们应该珍惜这份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20.
试对中国女性文学的主题进行梳理,指出在多元化的文学主题中,呈现女性作家在创作上表现出来的主体意识的苏醒及作品试验性的突围,从而展现中国女性高扬的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