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到徐兆荣先生的新著《实用新闻评论写作教程》,很高兴。兆荣先生是我近年才结识的新朋友——源于嘉兴日报实施“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他对于新闻评论的这项改革很热心,多次参加会议,发表论文予以高度关注和热情支持。正是这样的交往让我们一见如故。大致相同的经历,让我们有了许多共同的理念和语言。他的新书出版,也是给我学习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就文艺批评任务的话对我们的电视剧批评不无借鉴意义。他说“所希望于批评家的,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批评家的职务,不但是剪除恶草,还得灌溉佳花,——佳花的苗。”但曾几何时,不少电视剧评论文章却不痛不痒,甚而有些写评论的拿了制作单位的好处,就自然只能捧场。于是,一些不太  相似文献   

3.
忆张大先生     
我和“新民报三张”都曾同事过,但在年龄上与之却有一代之隔。我视他们为师,他们却谦虚地视我为友。工作之余,我们一起聊天、饮酒、下棋、打牌,从未感到有什么“代沟”存在于我们之中。平时,我随大家一直称张友鸾为张大先生。他透彻世情,言语幽默,让人感到他有一颗质朴善良的童心,在他面前从没有拘束之感。张友鸾先生似乎是天生的总编辑之才。诚如他自己所说的,“18岁读大学新闻系,21岁参加报社工作,一直是‘总  相似文献   

4.
当前.国内电视剧理论和评论相对于近年来电视剧创作大发展来说.相当薄弱。虽说每年全国各报刊杂志刊登的电视评论文章不少.但笔者觉得这些文章总有些浮躁。一些评论要么先是对剧情梗概进行描述.要么是对剧中人物性格、情节发展等方面做简单的分析.最后指出一些不足.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而且很少提出中肯的改进意  相似文献   

5.
杨芝全 《大观周刊》2012,(30):29-29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也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及思考的水平。刘扬烈先生几易其稿,认真思考撰写的《诗魂永驻.公刘诗歌创作论稿》为我们打开了一个诗歌桃花源敞亮而幽美的豁口。驰入这个豁口,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著名诗人公刘拥抱生活,拥抱时代而流淌出来的诗歌运河.宽广而浩瀚,精美而深邃。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间有个电视剧《亮剑》,剧中一个将军的一句话给我印象深刻。他说:“每一个将军都要有一个假想敌。”确实,一军之将,没有了带军的目标和动力,不可想像,这个将军肯定不是好将军。由此我想到,我们写言论时“每一个评论都要有一个真靶子。”  相似文献   

7.
“总有一种思念让人刻骨铭心,总有一种关爱让人泪流满面,总有一种激情让人浑然忘我,总有一种结合让人守候终身”这段话很熟,依稀记得好象是南方一家著名媒体的广告语,读着挺让人冲动的。但是,最近看到这段文字却是在一套“家庭书架”上,由期刊杂志界的一面旗帜——家庭期刊集团编辑推出的“家庭书架”,包括《婚姻物语》、《恋恋风尘》、《绝对诱惑》、《性趣盎然》等分册。“这里有最感人的故事,这里有最动人的情感”,无疑,“感动”是“家庭书架”的主打词,所以有评论:家庭书架——久违的心灵感动。“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英雄匮…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创作,总根于爱。”电视节目制作就是一种创作。而且在今天电视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已经超过了普通的文艺作品。而在众多的电视作品当中人物节目可算是“永远的长青树”。“东方之子”、“杨澜工作室”以及从“今天我上镜”到我们的“现代人物”,可以说人物栏目的生命力就在于人的命运与性格的再现,这其中留住观众的便是节目中充盈着的浓浓的人情味。一、情感交流就是一次动情的过程当一个陌生的人坐在你的面前时,你首先让他感到一种真诚;一个新闻人物出现在你的镜头前时,你要让他感到你是一个平常的人,你和他都有着…  相似文献   

9.
由顾颉刚先生总其成的二十四史新的点校本,中华书局已经在去年全部出齐了。现在,顾颉刚先生在作什么? 九月十五日上午,我们去三里河拜访了顾颉刚先生。他听说中华书局的同志来看望他了,十分高兴,非让我们先坐在沙发上不可,然后让人端来藤椅,自己坐在我们对面。他笑着说:“年纪大了,怕听不清你们的话,这样近一点。”  相似文献   

10.
李开复微博:转发评论是一种力量更是一种责任,我们传播但不传谣,我们围观但不盲从,我们尖锐但不违背事实,我们率性但不出口成脏,我们是微博人在微博的舞台上,你我不只是看客,积极参与分享互动,从自己做起,让我们的微博更清澈、更温暖。  相似文献   

11.
一、电视剧是什么? 电剧视发展史有没有必要讨论?我看太有必要了,因为有的人说,电视剧哪有什么美学特征呢?电影美学已经研究的挺有成绩了,你电视剧就“借用”好了。如此大度慷慨,使我们许多电视剧的创作者们不竟迷惑起来,因此,就不能不从历史发展的过程来考证一下,电视剧究竟有没有美学特征。考证  相似文献   

12.
稻盛和夫先生对"人为什么活着"的思考之所以有意义,就在于他不是在宣扬某种宗教,而是在告诉人们他对人和世界的理解,以及自己恪守的信念是什么。我相信大家都可以从中感受到,这种信念是怎样从一种个人价值观转移为另一种企业家精神,进而让大家从如何做人领悟到如何做企业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我赞成一位新闻界同行的说法:“衡量一个记者、编辑的水平高低,要看他会不会写新闻评论,或者说有没有评论头脑。由此推论,一个有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如果也能有点评论细胞,或者经常磨磨笔头,那么他一定会受益终生。在迈进这一新的领域的入口处,有本书可以给我们当“向导”,这就是《怎样写新闻评论》。该书的作者于宁、李德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近  相似文献   

14.
我们处于一个大众传播极大发展的社会。每天,报纸、广播、电视向我们输送新闻、评论、电视剧、专题报道等各式各样的节目,以试图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或借助事实,或借助图片,大众传媒总在自觉不自觉的引导着我们。但是,当媒体考察传播效果时,却发现有许多事不是那么尽如人愿。受众的心不是那么容易被打动,受众的态度不是那么容易被改变,受众的情感  相似文献   

15.
王恒安     
《出版参考》2011,(6):F0002-F0002
恒安行书 王恒安先生是当代书法家,尤擅行书。他的行书好看,说其好看,指的是给人呈现的是一种寻常美感,让人感觉的是一种自然意趣;他的行书耐看,说其耐看,指的是秀丽中有情境,灵动中有气韵。在观赏之余,还似乎让人感受到他那深刻的人生体验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6.
《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刊登了这篇调查性报告后“合众国际社”发了该文的摘要,许多报纸加以刊载。美国较有影响的大报《华盛顿邮报》并作为特稿全文转载。《评论》1981年9—10月号的“出版人按语”说:“一位读者问道:‘斯凯夫先生相信保守思想,他把几百万美元捐给宣传他所相信的思想的一些新闻组织,这有什么可怕呢?’我们的回答是:‘没有什么’。尽管《评论》对斯凯夫先生的一些办报活动提出问题,他则是有权自行捐赠巨款的。虽然如此,这些巨款仍然构成一种令人震慑的现象,所以应当加以报道。”  相似文献   

17.
我们需要怎样的改革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不忍心批评这个人,但我们有必要对他的一些行为进行评论。仇和的无限权力让人感到恐惧:仇和用这权力来做好事,他就是仇和:如果用它来做坏事,他就是“程维高”了  相似文献   

18.
过去一向寂寞严肃、质朴无华的书评界,近年来也沸沸扬扬,热闹起来,而且在这条风景线上也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新景观…… 景观之一: “不读作品的评论家” 不读作品搞评论,提出这个命题好像是无稽之谈,在过去,一般人都不会相信,可今日不知怎的,不读作品搞评论的人运应而生,而且还有不少是名家,花样翻新,可谓书坛一绝。 在一次研讨会上,我一直很尊重的“那位”驰骋文坛、才思敏捷的先生,被作为重要人物特邀而来。会议还未开始“他”就郑重并煞有介事地说,还有一个会等着我,我必须得去,对不起,我先讲一讲就走了。会议不得不打乱程序,叫他先发言。听着他耀眼并用光环的表白,更加吸引着我去寻找他的新见解,我拿着事先准备好的笔和本,认真地听着记着。可后来,怎么也记不下去了,离了谱的问题滔滔不绝,一涉及作品的具体问题,总是张冠李  相似文献   

19.
叶至善先生离开我们快一年了。每当回想起与他如坐春风的晤谈时,他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眼前,如梦似幻,总有一种欣喜而又苦涩的感情,不能自已。去年2月间,至善先生病中住院有一个多月了,我曾去北京医院探视。他还很高兴地亲手从病床边的小桌抽屉里拿出刚刚出版的新书——《父亲长长的一生》,有点吃力地对我说,现在只有这一本,还不能送你。我抚摸着这本作者样书,心里清楚地记得至善先生这两年来没日没夜倾尽全身心力、充满无限爱心地写出这部叶圣陶先生传记的情形。他确实太累了。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从评论的写作过程看,立论是评论写作的第一道程序。立论,就是提出评论的论题和论断,也就是提出所要评论的问题和作者对解决这一问题的见解。那么,且看我们的评论作者都有什么见解呢刁沈我读到的一些评论来看,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评论作者立论太简单化,太想当然了,常常是形而上学地看身份下笔写评论。譬如,只要是余秋雨在电视上多说几句,我们的评论一定说人家在卖弄文化;如果是演员罢演,那一定是耍大牌;女人开宝马撞了路边商贩,则招来富人霸道耍横的痛骂。暂且不说这样的评论角度能给人多少新的启发,单是这样的武断和片面.就很难让人信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