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鲁迅先生《给颜黎民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对这段话中的“也有屠场”应怎样理解?有人解释说,鲁迅先生说那里“也有屠场”,是讲那个地方有屠场,但并非整个龙华全是屠场。这说明鲁迅用词很准确。我认为,单这样去理解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2.
纳兰性德酷爱读书,拥书数万卷,有藏书室曰“通志堂”.考“通志堂”又名“花间草堂”.据姜宸英在《跋同集书后》中说:往年容若招予住龙华僧舍,日与荪友、梁汾诸子集“花间草堂”,剧论文史,摩挲书画…….自后改葺“通志堂”,数人者复晨夕相对.几案陈设,尤极精丽,而主人不可复作矣.(《湛园集》卷十八)按龙华僧舍,就是座落在北京什海后海北岸的纳兰明珠府以左的“龙华寺”,即姜宸英在《祭纳兰性德文》中所说的“馆我萧寺”的那个萧寺.由此可知,“花间草堂”就在纳兰之居所,后经改葺,又名为“通志堂”.  相似文献   

3.
带雨桃花     
阳春三月,正是桃花开得旺的季节。上海的龙华是看桃花的好去处,古往今来,游人极盛。如今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龙华公园游人络绎不绝,前来观赏桃花。这使我想起多少年前,我当中学老师时带女儿到龙华赏花的一件难忘的事来……龙华的桃花真是名不虚传。你看,春雨过处,开出一片绯红的桃花,远远望去,就像是天边的彩云,又像一团团的火焰,东一簇,西一片,燃得真旺!在桃枝下端的绿蕾嫩叶衬托下,红绿相映,更显出桃花浓重艳丽的美姿。看着看着,我脑海里不由得翻起多少骚人墨客咏桃花的佳句来:早在春秋时的《诗经》中就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吟颂;东…  相似文献   

4.
龙华位于上海市区南郊,为上海县属大镇之一。历来文献关于龙华之得名,均谓:因龙华塔寺得名。然龙华塔、寺又如何得名的呢,则语焉未详,盖未深考之故。南宋绍熙《云间志》云:“空相寺,在龙华。张仁泰请于钱忠懿王始建。旧号龙华寺,治平元年改今额。西北隅有“白莲教院”。这段文字是靠得住的,今龙华寺内有界石一方,上镌“空相寺西南界”字样,可为佐征。据史载及钱氏家乘可知,张仁泰吴越忠懿王钱镠部属,大盈庄务将,重建龙华塔时在宋太平兴国二年。  相似文献   

5.
年龄年龄是一种盼望,“什么时候我才能……”年龄是一项权利,“我都……岁了,我可以……”年龄是一个借口,“我还不到……岁,我不能……”“我已经……岁了,我可以……”年龄是一道谜语,“你猜猜看?”年龄是一种经历,“我过的桥……”年龄是一个秘密,“对不起,这是我的秘密。”  相似文献   

6.
赵谦翔 《教师博览》2004,(10):22-23
我很庆幸自己是“晚熟品种”,这倒不是因为“四十而不惑”——真正能“四十而不惑”的怕只有孔圣人,而是因为我是在抵制了当官、出国等诱惑,经历了长期的“一不名”与“一名不闻”的历练后,在42岁时一夜成名。所以在我的心里始终有着一种幸运儿的侥幸挥  相似文献   

7.
春节的一天,吃饭时,儿子一失手,碗掉在地上,“哗啦”一声,碎了。我生气地责怪儿子:“看你!做什么事都冒冒失失的,连个碗也端不住了……”儿子不安极了,要哭。母亲却笑着说:“好,岁(碎)岁(碎)平安!岁(碎)岁(碎)平安!再拿个碗来。”我仔细品味母亲的话,不禁佩服起母亲的说话艺术!一句“岁(碎)岁(碎)平安!”就把儿子打碎碗而带来的“晦气”转化为“吉祥”了。无独有偶,春节,我还经历了一次酒桌上的文化。同学聚会,我姗姗来迟,同学说奖励我喝酒一杯。面对“奖励”二字带来的好心情,我无法推托,高兴地先干为敬。本是一种“惩罚”,换了种说法,“尴…  相似文献   

8.
名师的自省     
我很庆幸自己是“晚熟品种”,这倒不是因为“四十而不惑”——真正能“四十而不惑”的怕只有孔圣人,而是因为我是在抵制了当官、出国等诱惑,经历了长期的“一文不名”与“一名不闻”的磨炼后,在42岁时偶然成名。所以在我的心里始终有着一种幸运儿的侥幸挥之不去。我常常扪心自为静夜思:背诵过百十篇古典诗文,就可以算有文学修养了吗?  相似文献   

9.
我爱车     
“这是捷(jie)达王吧?”“不对,这是捷达!”“我怎么觉得这就是捷达王。”我从一岁半就能分辨(bian)出这两种车, 而妈妈到现在还经常分不清它们呢。我从小就被大家称(cheng)为“认车狂(kuang)”,因为只要是在我视线之内的车,都会被我大声地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这句话,我多次听到深圳市名园长甘露说起,感触颇深。书名《教育的情调》中“情调”二字让我想起了甘园长曾经分享过的一个例子:她刚刚来到龙华时,每天早上到办公室都会煮泡一壶花茶,并写上花茶的名称。办公室其他同事一大早就能共享到如此贴心的茶饮,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甘园长的这种举动,在我看来就是一种情调,一种富有生活气息和审美品位的格调。  相似文献   

11.
黄浦江畔,龙华之南,华泾镇西,一湾恬静的小河上,矗立着一座到石碑,民主革命的前驱、廿一岁的青年英雄邹容就长眠在这里。铁石栏杆围绕的墓地,高出绿茵茵的农田,墓前尖顶青石碑,四个朱红字大书着“邹容之墓”。过神道,上石阶,墓碑上是章太炎(炳麟)先生所手篆:“赠大将军巴县邹容墓”。“大将军”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的临时政  相似文献   

12.
我8岁那年,一个初秋的清晨,我跟妈妈到山上去砍柴。妈妈眼里的“猎物”是那些掉在地上的松毛针叶或是干枯的树枝。而我眼里的“猎物”是柴丛中的“织布娘”(蚱蚂的一种)、松树上的松毛糖和刺窝里的刺莓。如果偶尔听到山鸡叫,我一定会随声去找它的窝,有时能找到10  相似文献   

13.
王芳 《湖南教育》2005,(20):31-31
一、由浅入深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符合逻辑的“序”——由已知到未知,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所以,课堂提问也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例如鲁迅《给颜黎民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是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这个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比较隐晦,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可设计如下提问:①鲁迅喜爱桃花吗?②龙华既然是看桃花的名所,鲁迅理应去看看,…  相似文献   

14.
家住龙华     
一九八八年十二月十五日。我家住在上海西南角龙华。这是一个古老的地名,一闭眼睛,就能引出不少远年遐想。但在今天上海市民心目中,龙华主要成了一个殡仪馆的代名词。记得两年前学院宿舍初搬来时,许多朋友深感地处僻远,不便之处甚多。一位教师笑着说:“毕竟有一点方便,到时候觉得自己不行了,用不着向殡仪馆叫车,自己慢慢走去就是。”另一位先生立即安慰道:“它不至于只会就地取材。”我素来是乐天派,相信可以把这样的笑话轻松地说它几十年。最近竟然病了,而且不轻,说笑话稍稍有点勉强。请了病假,把学院的杂事推给几位朋友,又有点空闲读文学…  相似文献   

15.
一、串珠联想由一个感知点延伸开去,将有关的人事物贯穿起来。这种联想有纵向和横向两种,联想点总是在两个以上,有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境界。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由“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展开逆时联想,从“我四五岁时”开始到母亲去世前一年“仍不辍劳作”为止,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把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中留在“我”记忆中的珠宝贯串起来。这是纵向的串珠联想。  相似文献   

16.
国是≠国事     
国是≠国事江苏太仓高级中学唐惠忠《谭嗣同》首句有“定国是之诏”一语,人教社版课本译为“决定国家大计(指变法维新)的诏书”是对的。但接着注“国是,国事”则不妥。《现代汉语词典》注:“[国事]国家大事”,而另有“[国计]<书>国家大计”。闵龙华主编《现代...  相似文献   

17.
塞·约翰逊说:人的勇气能承担一切重负。十四岁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老师当时给的题目是“什么是幸福”,我给予的定义很奇怪。我说旅行是一种幸福,骑单车去旅行更是一种幸福。其中不乏流浪的字眼,而老师给予的评语是“流浪很美,但是流浪的心很累”。  相似文献   

18.
一个冬日的雨天,记者来到一所以“发展快、规模大”而享誉福建省内外的学校——福清龙华职专学校。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它于 1987年由印尼三宝珑华侨集资创办。从无到有,如今,学校已发展到占地 46亩,校舍面积 28200平方米,在校生 2800多人,教职工 252人,有教室 60多间,各种功能室 30多个,学校设有财会、计算机应用、机电、服装等 18个专业。十几年来,学校已为福建乃至全国培养了 7000多名优秀毕业生,学校先后荣获“福建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福州市文明学校”,“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等称号。记者信步走在龙华职专校园内,…  相似文献   

19.
倾听滴水     
<正>“滴答、滴答……”我抬起头,发现昨夜的雨,沿着别家的窗台,正淅淅沥沥地往下滴。我常常因现实中的滴水声响而困惑。在独处时,在拥挤的人海里。当我17岁,一个人住进这间房子时,我先感到的是一种与彻底的“解放”极为相似的情绪,在欢欣雀跃中我收拾好自己带来的行囊,胸腔里溢满了对短暂的自由无边无际的期许。“滴答、滴答……”而整顿完这一切后,我才注意到厨房的水龙头是坏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从电视上听到一个从12岁就开始痴追刘德华的兰州女孩林娟的故事。林娟为了能够到歌会现场亲眼见到华仔,不惜让父母变卖家产、倾家荡产而几次为她筹措旅资;为了自己的追星梦,她整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听刘德华的专辑而不惜放弃学业,从12岁一直追到28岁;为了自己虚无缥缈的梦想,当别人问她“在你的生活中父母与刘德华哪个重要”时,她甚至毫不犹豫地说“刘德华重要”。造成林娟这种行为和心态的祸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父母对孩子无原则的溺爱、退让和缺少爱心、责任感教育所致。就连知道林娟一事后“很不开心”的“当事人”刘德华也说:“一个女孩子因为喜欢我,而做那么多伤害爸爸的事情,我觉得有一种遗憾,(忽略了)一种我们所说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