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云龙 《青年记者》2010,(11):57-57
别看电视台的记者们拍过高官,录过百姓,神气活现的,他也有怕的,最怕采访一种人——那些被誉为"祖国的花朵"的孩子,因为他们在答记者问时,俨然一副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架势,而说的却多半是正确的废话,不是"今天听了这场报告会,深受教育",就是"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  相似文献   

2.
采访是记者职业发展中的主要技能,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采访也是一门艺术,一门说话的艺术。记者采访的过程是自身素质与专业水平的体现。要想获得一次成功的采访,就要灵活运用一些采访技巧进行交谈,采访技能的合理使用,能够使记者的采访更加轻松。只有熟练地掌握采访技巧,才可以在采访中准确抓住需要的信息,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本文就记者采访中的交流沟通策略进行分析,完善记者在采访中对技巧的运用,保证采访效果。  相似文献   

3.
赵颖硕 《新闻实践》2012,(12):16-16
2011年7月2日下午,在杭州发生了“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坠楼女童的感人故事。作为吴菊萍家乡的媒体记者,我第二天赶到富阳骨科医院病房进行采访。在现场,我发现,吴菊萍还是一位七个月大的孩子的母亲。当天她接到了很多祝福鲜花和电话问候,但当她平静下来的时候,面对自己天真可爱的儿子、面带愧疚的神情深深打动了我,于是迅速定格了这一画面。  相似文献   

4.
写老百姓,与做名人专访不同。在很多记者和编辑的眼中,新闻报道尤其是特别报道中,只有那些大人物、明星或是有特殊背景的人才可以写出精彩,写出深度,写出读者爱看也好看的故事来。因此,很多记者在选择采访对象时,总是去找名人明星或是奇人,哪怕他们已经被媒体报了无数遍,哪怕他们身上并没有什么新闻点。于是,很多有关  相似文献   

5.
也许,我们做记者最怕的,就是采访对象不在或拒绝采访。因为,一般认为,没有采访对象,意味着没有采访过程。但成熟的记者会在没有采访对象时,通过对采访者周边环境及人物的观察了解,同样能写出更为精彩的作品。这就是外围采访。  相似文献   

6.
《新闻实践》2008,(11):41-41
10月1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37号国务院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常驻新闻机构和外国记者采访条例》。这一天是《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到期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王健 《中国广播》2011,(1):45-47
《重返灾区——中国之声温暖行动》特别直播节目是一个创造历史的直播报道。我们敬爱的温家宝总理通过空中电波问候灾区百姓并了解灾区重建的情况,这让整个青川报道组深深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拱明 《新闻窗》2010,(6):124-124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写作过程的起点,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一篇新闻报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成功。因此,作为采访过程中的主体——记者,能否正确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中的主客体双方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距离为宜?如何来构建这种最佳的距离?以下是笔者在采访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新闻采访是整个新闻写作过程的起点,也是这一过程的核心环节之一。一篇新闻报道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采访是否成功。因此,作为采访过程中的主体——记者,能否正确处理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则显得尤为重要。新闻采访中的主客体双方要保持一种怎样的距离为宜?如何来构建这种最佳的距离?这就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立凤  谢雷 《新闻传播》2009,(10):110-110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是了解新闻事实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媒体间的竞争日益剧烈,新闻报道前期重要工作之一的新闻采访直接影响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媒体的竞争力,故记者对于新闻采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贯彻落实大众报业集团编委会加强采编队伍作风建设的要求,4月10日至11日,在大众报业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编辑魏武、山东省煤炭工业局副局长乔乃琛的带领下,大众日报青年编辑记者深入矿区采风团一行18人赴兖矿集团,实地采访山东煤矿安全生产和非煤产业发展情况,了解金融危机下山东省大企业的积极应对措施和保增长的最新进展,并对如何搞好经济新闻报道进行了实地调研。  相似文献   

12.
"两会"期间民生问题是热点,民生报道是新闻界的热点,大家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已经成为了一种自觉的东西。首先是十六大以来,党的执政理念的内涵所在。十六大以后,中央提出了很多新的执政理念,比如说以人为本、以民为民,"权为民所有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温家宝总理反复强调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是天下的事。十六大以后整个工作都围绕刚才的"三为",关注民  相似文献   

13.
阎亮 《新闻爱好者》2010,(11):170-170
在新闻报道的前行中,我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不断摸索学习,充实自己。从事新闻工作5年来,自己从一个门外汉到逐步成熟起来,已能熟练地运用各种新闻文体。在业务修炼中,我感悟最深的.莫过于采访。我深深地感受到老新闻工作者常说的那句听起来很俗,感悟起来却颇深的话语——七分采三分写。说到底.就是根深才能叶茂。我想.采访越深。写出的新闻作品才越有高度和深度。我搞新闻采访.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忽略印证环节导致阴阳恶果2011年6月6日下午,杭州蒋村龙舟热身赛上一条龙舟翻了,一位龙舟手被拉上来.目击者描述,他"脸色青紫青紫,肚子也鼓鼓的".记者在医院了解到,那位龙舟手说自己情况还好,只是呛了几口水.医生也说他没事,休息会儿就可以回家了.  相似文献   

15.
5月22日,四川地震灾区。在去绵阳的路上,央视记者李小萌遇上了一位挑着担子进山回村的农民,于是有了这样一段“采访”: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篇新闻作品都需要经过记者的采写和编辑的编辑,才能与读者见面。而在这一环节中,记者的采写是基础,其中的采访又是新闻写作的基础。采访的质量决定着稿件的质量,它也是防止报道失实的第一道防线。记者只要做好了采访工作,新闻报道的工作就成功了一大半。现在很多报社每年都会新进一批年  相似文献   

17.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过,当你提出一个笨问题时,通常可以得到一个聪明的答案。而对新闻报道活动,当一个编辑记者用心对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多打几个问号时,往往就有意外的发现和惊喜。因此,一些优秀的新闻作品之所以成功,关键是思维方式的转变,质疑思维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这种思维方式会对常人熟视无睹的问题提出许多个“为什么”。  相似文献   

18.
1月24日(腊月二十九),温家宝总理第七次来到北川,与灾区人民一起过年。在北川吉娜羌寨,温家宝总理接见了山东援川志愿者代表,并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向“山东人民问好,拜年”。在这次特殊的采访中,温总理还对山东人民支援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他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捎话:“谢谢山东人民对灾区的支持!”这也是温家宝总理灾区一行接受的唯一一次记者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又该如何冷静、忠实地履行记者的责任呢?看似简短的对话,其背后又有记者怎样的心路历程?且听亲历者—大众报业集团新闻服务队队长、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朱德泉讲述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9.
平等视角平和表述平易传播《盐阜大众报》在部署走基层采访活动时明确,牢固确立民本报道理念,强化大众视野、百姓视角,眼睛向下、脚步迈下、身子沉下,深入改革建设前沿,深入群众生产生活,掌握第一手素材,采写亲和力、吸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