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突出结构 掌握联系──“归一应用题”教改谈崔林栋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本册应用题,特别是“归一应用题”(这里是为了方便,仍借用传统说法,教材中不出现这种名称),采用一课一例的教法,没有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学生不易理解其数量关系。所以,传统教法必...  相似文献   

2.
“归一应用题”难点解析绥化地区教育学院王淑芳“归一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最后一组内容,也是第五册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必须使学生在知识内化上完成三个知识点的转化。第一是要完成文...  相似文献   

3.
祝欣 《云南教育》2004,(10):42-43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归一应用题。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归一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解  相似文献   

4.
一、归一问题是用一般解题方法解答的应用题。在应用题中,归一问题所给出的条件和问题,一般涉及相关联的两种量,解题的第一步是用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一对数值,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用“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多少份、求一份是多少”的知识求商,得出暂时稳定不变的第三种量,如某一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某一物体单位体积的重量等;第二步再按同类的数量关系求出应用题的问题。由于上述特点,特别先要求出平均每份是多少,得出稳定不变的第三种量,所以,传统习惯认做典型应用题,命名为“归一”。1963年的小学算术“教学大纲”,只把归一作为“用一般解题方法解答的应用题”。这样处理,  相似文献   

5.
归一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教材中编排的归一应用题是简单归一问题,它的结构特征是题分两半,前半部分给出由总量求出“单一量”的条件,后半部分再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提出解答的问题。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由前半题所得的“单一量”用乘法求新的总量。这种归一称为“直进归一”或“正归一”;另一种是用除法求出指定的总量中包含多少个“前半题求出的单一量”。这种归一称为“返回归一”或“反归一”。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材,把直进归一作为基本题,而把反归一作为它的变式,不提“直进…  相似文献   

6.
归一应用题是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其变化规律是相同的。归一应用题实际上是数量间比例关系的问题。它也是在除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解答此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求出“单一量”,因而获得“归一”的名称。下面是我在教学归...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和记忆 “速度、时间,路程”三量间的相依关系。 (二)理解 1.相遇问题事理及“相对开出”、“相向而行”,“相遇”等词语的含义。 2.“速度和”、“单一量”等概念在题中具体含义。 3.相遇问题,归一问题及三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准确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审题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审题首先要重视读题。读题是了解应用题内容,对题中语言、信息进行整理、理解和思考的过程。只有准确理解应用题中关键字、词、句的意思,才能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例如,在教学“归一问题”时,只有...  相似文献   

9.
在实际生活中,反映数与数、量与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一组一组相依存在的。而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却把它们分散开了,一个一个例题地加以介绍。如果教师教学时用讲一例做一“题”的教法,学生就容易“就题套题”,结果是使学生学习知识与思维能力的发展脱节。对这些教材,如果教师在做好知识前后联系的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在一节课里抓住知识整体性集中讲解,就容易实观知识之间的“迁移”,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整体发展。例如教学“归一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用一节课时间集中教学例1和例2,提高了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0.
归一应用题是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六册数学教材中的归一应用题是简单归一问题,它的题目分两部分,前部分总是给出由总量求出“单一量”的条件,后半部分以这个“单一量”为标准提出要解答的问题。问题有两种:一种是由前部分所得的“单一...  相似文献   

11.
<正>“化归转化”是数学中最主要的思想方法,是数学解题的一把“金钥匙”.历年高考数学命题都十分重视对“化归转化”的考查,要求熟悉“化归转化”的各种变换方法,且有意识地运用变换方法解答有关数学问题.高考无论是客观题还是解答题,无时无刻都要用到“化归转化”.为此,以下从几个方面说明“化归转化”在解答数学高考题中的应用.一、函数与方程、不等式间的转化函数与方程、不等式之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归一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及结构特征,掌握解题关键,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正归一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根据下列条件,提出问题: (1)一个工人4小时做36个零件。 (2)小红有45千克糖,平均分装5个袋里。 (3)修路工人修200米路,每天修40米。  相似文献   

13.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三单元“应用题”中,例3和例4是一次归一问题。它是本册的新知识,是今后学习二次归一问题和正、反比例应用题的基础。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的一个个训练阶梯,让学生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规律,以提高其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1、该题训练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在读题时,弄懂题目内容及所求的是什么,并注意题中易混淆、难懂、关键词语。归一问题是在简单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然后把它作为固定不变的数量,进行推荐。如:①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去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②把①中的问题改变成200元可以买多少书架?在学生读懂题意,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后,抓住关键词“照这样计算”进行分析,再求出几个这样的单位数量是多少(或有几个这样的单位)。2‘分析训练根据归一问…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若干道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因此,搞清这种“组合”关系,亦即找出数量关系的基本结构——“主干”,再顺“干”攀“枝”,理清数量关系的细节——“枝叶”,那么怎样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现举几例试作说明。例2 一个机械化养鸡场一月份产蛋13600只,二月份产蛋的只数是一月份的2倍,三月份比二月份多产蛋1200只。这个养鸡场第一季度共产蛋多少只?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之后,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纵观全题找出数量关系的“主干”:  相似文献   

16.
对于已经习惯用数学方法解应用题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难点,而“商品销售”类又是“难中之最”,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商品销售”类应用题学生难以掌握的原因有:一是销售术语较多:二是应掌握的数量关系较多:三是数量关系较复杂,笔者做了一些尝试,首先联系生活实际介绍五个销售术语和三个数量关系公式,再用列表法把题中的数量关系理清楚,便可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问题即迎刃而解,下面先理解几个销售术语:  相似文献   

17.
比例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两种变化的量的本质特征,在理解正、反比例义的基础上,列出方程解答所求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不会概括数量关系,不会写判断语,正、反比例混淆等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正、反比例同步教学,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效果良好。一、分析题意,概括数量关系比例应用题,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往往只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先求“单  相似文献   

18.
在六年制数学第六册第四单元归一应用题的教学中,针对归一应用题的特征和学生解答的思维特点,有意识地通过隐蔽特征、改变情境、故设障碍、适当增加难度等变式训练,有助于打破学生学习中形成的狭隘、静止、单一的解题定势,加深对归一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应用...  相似文献   

19.
小学四年级(五年制)应用题,主要内容是三、四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复杂的归一应用题。三、四步应用题含有常见的五种数量关系和三  相似文献   

20.
陶继峰 《广西教育》2007,(5A):42-42
反思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一是题目内容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缺少“生活味”、“应用性”,导致学生对应用题理解困难、缺乏兴趣;二是题目的呈现方式单一,多是“两到三个条件加一个问题”的文字应用题,导致学生思维受压抑,思路不开阔;三是应用题的教学模式单调,多是“读题——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一例一练,导致学生习惯套用解题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