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被誉为歌王和高音C之王的著名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于当地时间9月6日凌晨逝世,享年71岁。2006年他被诊断出患有胰腺癌,最终,一代歌王没有挣脱“癌症之王”的魔爪。  相似文献   

2.
廖宁杰 《科教文汇》2008,(6):179-180
威尔第被誉为歌剧殿堂的设计师,他是继罗西尼、贝里尼和多尼采蒂之后使意大利歌剧复兴,并把意大利歌剧带向更高繁荣程度的音乐大师。威尔第歌剧中的男高音既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和英雄的气概,也有现实主义的精神描写和矛盾的尖锐冲突;要想表现威尔第歌剧剧情内容,声音就必须要求铿锵有力,慷慨激昂,要富于男子汉的气概和威力,于是男高音华丽、激昂的“辉煌唱法”就从威尔第的歌剧中就派生出来了。  相似文献   

3.
正视卑微     
卢素玉 《知识窗》2007,(12):10-11
20世纪40年代,一个10岁的男孩胆怯地走进意大利北部小城莫迪纳一家为贵族子弟开办的音乐学校。这个男孩刚出生时就能发出独特明亮的嗓音,当时医生认为他长大后会成为一个出色的男高音。童年时代,小男孩一直生活在要成为歌唱家的期望中。但是他出身卑微,一个靠卖面包为生的家庭是不可能让子女接受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好在这所学校的校长看中了男孩的天赋,破格让他在这里学习,作为回报,男孩每天最早到学校为学生们烧上开水,下午做完全校的卫生后才能最后一个离开。  相似文献   

4.
李鹏 《科学与文化》2011,(11):24-24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探险家之一——马可·波罗可能是一个“骗子”。日前,英国媒体引述意大利一组考古学家的调查结果称:“事实上,马可·波罗从来没有真正到过中国,《马可·波罗游记》(后简称《游记》)只是道听途说的汇集。”  相似文献   

5.
在美声唱法中,高男高音是其中的一个声部,但是这种说法至今仍然是音乐界所讨论的热点。由于高男高音是近几年才传入我国,还有很多对这种唱法还不太了解。因此,本文详细的介绍了高男高音的发展历史、现状、艺术风格、演唱特点,并且根据实际中高男高音的实践,分析了其艺术感染力,同时还提出了高难高音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策略,以期促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的科学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西欧大陆上第一个达到科学兴隆的国家。十八世纪,在反动宗教的黑暗统治下,意大利的科学曾一度丧失领先的地位,尔后又几起几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国家干预科学研究事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意大利的科学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叶进文 《知识窗》2007,(12):12-14
祖籍意大利的艾柯卡,1924年10月15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艾伦敦。直到11岁,他才知道自己是意大利人。那是因为他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凌辱。有人骂他“小意大利畜牲”。这件事给他产生了一个动力:你们不是看不起意大利移民的后代吗,我偏要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6):527-532
造就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二,....................................................……扎实推进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中国科学院党组召开2006年夏季扩大会议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  相似文献   

9.
梁袁媛 《科教文汇》2010,(28):148-149
本文根据美声唱法中男高音的特点,从气息、共鸣、声区、换声等方面着手,对男高音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最终找到好的解决办法。希望这篇文章能使男高音在声乐学习中得到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兰西 《知识窗》2005,(5):15
意大利有一名孤独的老人,名叫吉奥吉奥·安吉洛兹,现年81岁,居住在意大利提沃利市附近的圣保罗·德·卡瓦里里镇.安吉洛兹退休前曾在罗马最著名的中学之一--朱利叶斯·凯撒中学教了40多年的拉丁文和希腊文,是一名很受尊敬的老教师.  相似文献   

11.
戚方晨 《科学生活》2012,(12):86-87
位于米兰圣·维托雷广场的达·芬奇国家科学技术博物馆是意大利最大的科技馆,也是世界著名的科技馆。它于达·芬奇诞生500周年的1953年正式开馆。达·芬奇不仅是历史上著名的画家、文艺复兴三杰之一,而且是一位大科学家,他在工程、技术上的成就同样伟大。  相似文献   

12.
<正>1906年第六届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颁给了意大利生理学家卡米洛·高尔基和西班牙组织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这也是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第一次同时颁给两位获奖人。他们对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成果,成为日后神经科学这门新兴科学的重要基础。1906年第六届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颁给了意大利生理学家卡米洛·高尔基和西班牙组织学家圣地亚哥·拉蒙-卡哈尔,这也是诺贝尔生理学医  相似文献   

13.
徐乐 《百科知识》2006,(5S):26-27
在刚结束不久的意大利第15届议会选举中,普罗迪领导的中左翼联盟以微弱的优势分别赢得了参、众两院的选举,战胜了素有“政坛魔术师”之称的贝卢斯科尼领导的中右翼联盟,在此次议会选举中获得胜利。意大利的国家体制是议会共和制。因此普罗迪也将出任意大利新一届政府的总理。  相似文献   

14.
正说到意大利最典型最普通的食物,恐怕不少人会脱口而出:比萨饼(或译披萨)。有人甚至说比萨饼是意大利的国粹,是意大利食品的代名词。比萨饼历史久其实比萨饼就是意大利馅饼。中国人笑话意大利人时喜欢这么说:大约马可·波罗偷学中国馅饼只学了一半,没有学会怎么合上,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传说,马可·波罗喜欢中国北方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以后一直想再次品尝。有次聚会,他给厨师绘声绘色地讲起中国  相似文献   

15.
说起当今风靡于世的比萨饼,竟起源于一张小饼。 当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从一个小摊贩那里买了一个馅饼吃了,那是产于中国北方的一种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马可波罗还对那个葱油馅饼的味道念念不忘。为了能够再次吃到葱油馅饼,马可·波罗找到一位厨师,他将葱油馅饼的味道与形状向厨师描述一番后明确地表示,希望对方能够将这种饼制作出来。  相似文献   

16.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马可·波罗是13世纪来自意大利威尼斯的旅行家和商人,据称其17岁时开始随父亲和叔叔游历世界,曾在中国生活17年,受到元朝忽必烈可汗的接见;曾访问当时中国的许多古城,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马可·波罗游记》描述了当时富饶中国的景象,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甚至成为中国和意大利两国自古以来友好交流的见证。近日,美剧巨制《马可·波罗》又掀起了一股"马可·波罗"热。其实,国内外历史学界对"马可·波罗是否来过中国"以及"《马可·波罗游记》如何成书"的争论从未停息过。马可·波罗,这位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商人,因为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而为全世界的人民所熟知。他在游记中对元朝时中国社会状况绘声绘色的描述,在当时的欧洲引起巨大轰动,书中对中国"黄金遍地,香料盈野"的夸张说法,更是激起西方人对东方神秘大国的无限憧憬。然而一本《马可·波罗游记》是否就足以证明马可·波罗一定来过中国?书中所描绘的景象是他亲眼所见还是道听途说?马可·波罗留给世人的是真相还是弥天大谎?这些历史都没有给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始终徘徊于否定与肯定之间,争论如同潮起潮落。  相似文献   

17.
达·芬奇名画《蒙娜丽莎》的画中人究竟是谁,一直以来都是考古界试图解答的问题。近日,为解开谜底,意大利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将对此前发现的一具可能是画中人原型的遗骨进行DNA检测。2012年7月,意大利考古学家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厄尔索拉修道院的地下考古中挖掘出一具女性遗骨。考古学家们认为,这具女性遗骨很可能属于佛罗伦萨丝绸富商弗朗切斯科·乔贡多的妻  相似文献   

18.
多航行了9天     
张世普 《知识窗》2008,(9):11-11
在意大利热那亚,有一个孩子从小就向往着海上航行。少年时期,他偶然读到一本书,上面讲整个地球是圆形的。于是他就大胆地设想,一直向西航行也许可以到达东方的国家。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医生塞韦里诺·安蒂诺里最近在阿联酋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上透露,在其主持的克隆人研究中,一名妇女已经有了8周身孕.按照10月怀胎的理论,如果这一消息是真实的,如果不出其他意外,克隆人将在8个月后诞生.  相似文献   

20.
近代科学技术是指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中心是指一个国家的科学成果占有全世界当时科研成果的四分之一以上,这个国家就称为科学技术中心。在近五百年来,科学技术中心发生了五次转移。即从意大利,到英国,再到法国,然后到德国,最后到美国。每个时期内都有一批著名的哲学家和科学家。 意大利(1540~1610年)开创了自然科学新纪元的《天体运行论》这部由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所撰写的向教会神权宣战的“挑战书”,刚则出版作者便与世长辞。他的伟大学说由意大利唯物主义哲学家布鲁诺所继承、捍卫和发展。158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