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建立教育目的导引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础教育被扭曲为“应试教育”,与教育目的没有发挥其导功能有一定的关系。主要原因在于人们理论上模糊了实然与应然的差异,社会主体与个体主体的差异,内在的教育目的与外在的教育目的的差异。在既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实现教育目的的关键是把外在的教育目的转化为内在的教育目的。而社会主义意义上的教育评价则是实现这种转化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教育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本文从教学工作的关键环节入手,深入探讨了高校学生如何实现将学习需求、素质和能力、行为习惯三位一体化,实现三个转化:将外在的学习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将外在的知识、理念与技能转化为内在的素质和能力;将内在的素质和能力转化为外在的行为,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教育本质内在规定的全面价值是否被教育主体内心所追求为标准,教育价值分为合理建构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教育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与功利化非教育价值是对立关系。消除教育功利化,促进教育健康发展,要促进教育外在价值向内在价值转化,并使二者相互促进;改变片面教育价值,减小教育负价值,消除教育的非教育价值,关键是增强教育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领导力是卓越教师应具备的、能达成教育愿景的综合性教育素养,其生成逻辑由内在、外在和系统逻辑构成。"师生间的有效互动"和"追领型关系的形成"是内在逻辑;"愿景激励→动力催生→实践修炼→互动创生→文化彰显"的超循环联动是外在逻辑;通过"三维时空条件的保障""四重转化机理的实现""立体多元路径的运作"和"开放循环流程的互动"等系统逻辑的整合不断实现着教学领导力的持续生成,故伴随外在"机制"与内在"机理"的有机耦合,教学领导者在立体、多元修炼路径的系统实践来促成领导力效能的实现是生成逻辑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5.
教化指向人的内在发展,规训则是对人外在规范的约束。当前"规训式"人文价值教育的改进,需要人文价值教育理念向主体性教化观回归。主体性教化根本特征在于,选取形式与实质、内在与超越一体的路径,引发人的内在精神生活和情感生活的转变。着眼于"教化"的内在秉性,主体性教化图式应当实现三个转变,即教化对象由客体向主体的转化,教化内容由知识向精神的转化,内化图式由自在向自觉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郝文武 《教育研究》2023,(10):22-32
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正度充实度、教育价值满意度、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和转化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率的统一和促进,既有机会、过程和结果公平,也有区域、城乡和学校间的公平;既是教育正义的重要内容,也需通过推进教育正义来实现。高质量教育公平,是在受教育权平等基础上接受高质量教育、教育资源高质量均衡与高质量教育成效相促进、东中西部及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相互促进、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相互转化促进的教育公平。推进高质量教育公平,就是不断努力提升教育本质规定性的纯正度充实度、教育价值的满意度、教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统一和转化促进的质量水平,不断努力提升教育机会、过程、结果公平和区域、城乡、学校间的公平及其相互促进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7.
学校管理:莫让"教育使命"沦为"教学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教学是一项具有艺术性质的工作,它需要外在管理制度的规范,但更依赖于内在使命感的召唤。当学校管理制度为课堂教学设置了外在标准之后,教师容易将内在的教学使命感转化为外在的教学任务,从而推卸应有的专业职责。因此,恢复教师的荣誉感与内在责任感,并为教师的教学艺术预留成长空间,是教师恢复教育使命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是具有超越性的精神生成实践活动。将外在思想道德规范内化为教育对象的内在思想,从而实现人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做一定的分析,可以提出充分发挥内化机制作用的系统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育伦理是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内容的伦理学科,教师德性是教师对职业意义、精神归属、教育伦理等体认后所形成的精神品质与道德境界。教育伦理是客观的,是外在的道德规范;教师德性是主观的,是内在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在师德建设中,应将教育伦理转化为教师德性,以提高教师的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从教育伦理与教师德性的内涵出发,分析教育伦理向教师德性的生成机制,探究教育伦理转化为教师德性的方法路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现代德育是一种知性教育,其割裂了道德内在与外在结构的联系性.为摆脱现代德育的困境,需要通过体验道德教育、情景道德教育、生活道德教育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完成隐性道德知识与显性道德知识之间的转化,以实现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体育素质教学应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地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素质教育以人为中心,着眼于人的个性发展,注重于人的内在价值,强调人的主体存在。而体育和人的个性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体育是人的个性的外在表现,体育能对人的个性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中存在的“钟摆”倾向的反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教师学习是教师基于发展这一目的而对外在教育经验、观念的吞吐、适用和整合活动。在当前,一种以教师个体、经验、实践为本的教师学习观大有主宰我国教师教育主流之势,导致了"钟摆"倾向的产生。教师的发展需要教育理论,需要教师教育者,需要接受学习。从内因与外因间的互动转生关系出发,重建"教师学习"概念,是我国教师教育实践走出钟摆困境的应然出路。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目的论也就是用音乐教育的目的或实施音乐教育的原因解释音乐教育为什么的阐释方式。音乐教育目的有外在目的和内在目的之分,前者体现为社会功利,后者体现为音乐审美。音乐教育实践总是期望二者能够统一,然而,音乐的本质却导致二者最终的对立。音乐教育目的论的探析也就是如何从二者中做出选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走向多元化的大学教育——从高校推展博雅教育谈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解构和消除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得以成立的逻辑和判断的立场出发,以当前我国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肯定大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应是多元化的,而博雅教育则是必由之路,它所倡导的大知识观的教育思想是多元思维方式在教育领域的典范,表现出广泛的包容性与创新性。  相似文献   

15.
人权运动推动下产生的融合教育一直是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融合教育的内在生成机制和外在演进方式也有所不同,面临着多维的困境,制约着融合教育的深入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从融合教育理解的不同视角、融合教育理念的不同层面、融合教育理论的不同成分、融合教育理想实现的不同路径来探讨融合教育所面临的各种困境,以期获得对融合教育更丰富和深层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中的主导性教育和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的大环境中,在教育网络、教育目标、教育环境、教育活动等四个方面如何处理好辅导员的主导性教育和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性质和状态会对整个教育系统产生影响.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随着社会和教育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当前促使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关系发生变革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其自身所存在的单一化、等级化、封闭化、绝对化等问题对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其二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教育的兴起、民办教育的发展、教育国际化等要求这种关系发生变革.目前,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出现了从单向依赖走向双向互动、从合作到衔接、从刚性到弹性等新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知识形成与演进、教育目标与价值、时代发展与需要、教育现状与进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归纳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要与现代教育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地方文化、校园文化、学校师资相结合的六条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教育实效性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实质上指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程度,目前,我国德育教育的投入与实际收效相比十分不协调,德育教育实效甚低。既受到了经济全球化、社会转型、信息多元化等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是德育教育本身存在问题的外在表现。要提高我国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除了积极创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外,还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教育功能,更新道德内容,发挥道德对象的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高职教育与相关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它本身所需求的人才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也即对教育结构、教育类型、教育层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将高职与普通高等工程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高等专科教育从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招生对象、人才类型等方面的关系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