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帅万轩 《四川教育》2005,(12):37-37
【案例】 北师大版《语义》二年级上册《影子》教学片断:师:小朋友,学习这篇课,你们想了解有关“影子”的哪些知识呢?带着这个问题看看图,读读课,想想自己从课中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相似文献   

2.
陆慧 《教书育人》2008,(12):9-9
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我并没有按照原本的教案上课,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临时改变了方法,效果竟然出乎意料地好,其中片段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时,我并没有按照原本的教案上课,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临时改变了方法,效果竟然出乎意料地好,其中片段摘录如下:板书课题。师:通过预习,你认为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走进课堂—小学信息技术》一书中指出,小学生情境的创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生当前的心理特点和生活实际,巧妙地将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第二,情境要给学生以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进得去、出得来";第三,情境的创设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时代性气息,教师要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以增强教...  相似文献   

5.
李敏 《四川教育》2005,(12):32-33
【案例】 “东南西北”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方向与位置”单元中的第一课题,它是在学生已经辨识上、下、左、右、前、后的基础上学习这4个基本方向,旨在为今后进一步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4个方向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的预设谋划于课堂生成之前,又贯穿于课堂生成之中。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精彩生成,课堂才会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单德元 《青年教师》2009,(11):47-47
阅渎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对话,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对话。课堂教学进程应是“预设”和“生成”的辩证统一,只要有利于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感恬,有利于三个维度的整体提高,教师就应及时调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必去担心预设的进程“失控”。最近,笔者听了几节公开课,最深的感触就是老师们太重视课前“预设”,不敢去抓课堂“生成”,看着生成的课堂资源白自流失,真是让人惋惜。  相似文献   

8.
时间计算是地理高考的高频点,几乎每年高考地理试题都有出现,而且命制的题目新颖、灵活,往往是全卷的压轴题,让人回味无穷。但是,前几年的高考题在命制关于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区域的划分问题出现一些瑕疵,以致造成现在一些教师和学生对这个问题还比较混乱。下面通过几道高考题谈谈如何划分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区域。  相似文献   

9.
正在学习证明(二)第一课时"你能证明它们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一道练习题:已知:△ABM和△CBN都是等边三角形.求证:AN=CN.设计的意图是利用SAS公理证明两三角形全等,继而学习证明的其他内容.当时由于笔者的疏忽没有画出图形,使得学生的证明出了"意外",甚至得出了AN和CM不相等的结论.笔者突然明白,这是因为不同的图形造成了不同的结论.笔者急中生智,何不利用这次"疏忽"来培养学生的创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互动和变化的过程,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动态生成,教师不可能按照预定的设计一成不变地进行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不断做出调整。一个成功的课堂,必然是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的课堂。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越来越成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那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使小学英语课堂"预设"更好地走向"生成"呢?我认为可以  相似文献   

12.
调控内容,让预设有利于生成“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如在教学小数加法的时候,如果简单地告诉学生小数加法的法则,这对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也不能体会到这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魏军 《湖北教育》2004,(9):21-21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广大一线教帅,对生成性课堂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变动位置和朝向)、提问权和评议权等还给了学生。然而,由于对生成性课堂的片面理解,一些教师认为“生成”就不能预设,课堂教学应让“教”围着“学”转,一切跟着学生走,学生想学什么就教什么,学生想怎样学就怎样学。凡事都应有个度,一味的或不适当的跟着学生走,没有教师这个“重组者”角色的重要作用,学生将可能变成散沙一团,基础知识掌握和基本技能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越来越成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  相似文献   

15.
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今天,广大一线教师,对生成性课堂进行了有益的实践,把学习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陈华忠 《四川教育》2006,(10):25-26
调控内容,让预设有利于生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它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载体。”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学层面上的教学内容,也就是教师和学生作用的对象或客体,它是经过课程设置和编制具体化的知识、技能、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师生研制而由学生获得的全部经验的总和.[1]教学内容的固化性指的是教师参照课程标准,注重认知目标,忽视情感目标、轻视学生个体,传授给学生的仅仅是知识,课堂教学流程如同一个不具变动性的算法,输出固定流程.实际上课堂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地生成许多新的东西.要彻底改变传统课堂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超出教材内容的东西或对于学生不在预设范围内的提问或是另外的解答方法不应一掠而过或者留到课后再解决.这将错过了一个生成的大好机会.  相似文献   

18.
何燕 《考试周刊》2011,(88):52-53
预设与生成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对立与统一。课前预设是教学规划实施的蓝本,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作。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而没有生成的预设是呆板的、颓废的。预设与生成是手心与手背,具有不可偏废的同等价值。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预设和生成有机融合,使师生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得到共同提高,是摆在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9.
本栏编辑的话现代人都知道抓住机遇的重要性,机遇就是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所产生的、可遇而难求的、有望得到的、达到某种目的的可能性,时过境迁,机遇也就不复存在了。所以,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从新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目前,我国的教育与我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同步,也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的变革。即在基本上普及了9年义务教育,中等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一些大中城市已经或正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校扩招向大众化方向发展;多种类型的教育和培训已有了相…  相似文献   

20.
游小云 《广西教育》2013,(37):27-28
“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是理想课堂呈现出来的绝妙风景。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理想的数学课堂是充满动态生成的过程,课堂的精彩之处往往来自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精彩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