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疑是教师授课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设疑,可以克服“满堂灌”的教学弊端,从而能更好地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通过课堂设疑可以迅速捕捉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教学目标实现与否的信息.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上任何设疑都具有上述作用,要使课堂设疑能收到真正的效果,也得讲究一些设疑的艺术.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地提出经过精心设计、目的明确的问题,这对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好数学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设疑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2.
数学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设疑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提高素质的保证。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在“疑”上下工夫.教师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故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到好处地设疑,是启发和引导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的一种好方法。怎样使设疑恰到好处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设疑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动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正在发展,而随意性和情绪性仍然很明显。因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学习活动,尤其显得重要。例如,一次听一位二年级老师教学《六个“墨水瓶”》一课。一开始老师就问:“装墨水的瓶子是什  相似文献   

4.
疑在何处?     
设疑,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故意设置一定的疑难或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从教育心理学的观点看,善于设疑,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诱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究竟如何设疑、疑在何处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寻求答案、提升思维?1.紧扣疑难点设疑疑难点是指课文中学生易被迷惑、分辨不清之点和难以理解之处。它们往往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关键,也是学生思维容易受阻的地方。教师应通过设疑对学生思维及时加以疏导。例如,《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但作者却花了不少笔墨…  相似文献   

5.
数学活动与思维活动联系紧密,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思维因素,充分诱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加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设疑激趣。兴趣是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诱因,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因,而新奇、疑惑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学生兴趣,产生探求与思考的愿望,激发学生自觉、积极地动脑,主动地学习,从中培养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设疑或创设新奇情境来激趣导息。如在教学圆面积时,教师问学生:“这样圆溜溜的东西,既  相似文献   

6.
一、设疑提问法   “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开端。完美成功的设疑提问,不仅能控制课堂秩序和气氛,使学生很好地掌握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能够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   如在教学《浮力》一节中,教师先出示两个乒乓球 (其中之一钻一小孔,装沙后用透明胶布封住 ),提问学生:将这两个乒乓球同时放入水中,它们是“浮”还是“沉” ?同学们脱口而出:“全都浮上来。”但教师将乒乓球同时投入水中时,却出现了一个浮一个沉的情形,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设置疑点,制造矛…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中的设疑,并非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调节。下面就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驾驭教材而进行设疑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一、诱发式设疑。诱发式设疑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所设置的并带有诱发性的引导谈话方式。这种设疑,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兴趣和注意,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形成地理表象,达到对新知识的理解。如教学《世界屋脊》一课,当讲到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时,教师可设疑:青藏高原与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它们所处的纬度大体相当,为什么温度差异那么大呢?设疑之后,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祖国地形图,并引起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势高,气候寒冷,比起东面的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通过老师创设情境设置问题: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两个问题的探讨,揭示设疑和激疑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悬念,能诱导人们满怀兴趣地去揣摩、期待,产生心理追踪的意向。在课堂教学中巧设悬念,是刺激学生思维活动,激发学习兴趣的一剂良药。例如在一篇语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下面三个地方巧设悬念:(1)审题设悬,激活思维,使学生产生求知的创造心理。(2)课中设悬,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横向、纵向发展。(3)结尾设悬,使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激发课外探索的兴趣,扩展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做到精心设疑,教法新颖,直观形象;要通过开放练习,让学生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1.
设疑是小学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教师的每一个高质量的“疑”,都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地理教学中的设疑,并非是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学生进行简单的对话,而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引导,是对学生思维活动的调节。下面就小学地理教学中教师如何驾驭教材而进行设疑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的设疑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巧妙的设疑,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设疑呢?从设疑的新颖性、设疑的适时性、设疑的量力性、设疑的直观性、设疑的现实性、设疑的变式性、设疑的自发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离不开教师巧妙的设疑。设疑是课堂上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桥梁,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常文芳 《河南教育》2004,(11):39-39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设疑并引导学生质疑。设疑可以使课堂教学目标问题化,把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出发点。问题是思维的起点,疑能促思,有问题才会有思考,通过设疑展示教学目标,可以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巧妙的设疑能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及时进入角色,并能给学生以思维的支撑点,让学生围绕几个主要问题去读书思考,以免分散精力,偏离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如何使用电教手段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沈铁五校姚娅娟一创意设境,激情引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中一种自觉、能动的心理状态,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实践表明:能牵动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兴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  相似文献   

16.
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尽力实施艺术性教学;利用课堂设疑激发学习兴趣: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改革实验教学激发培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进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时,教师不仅需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还需要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好奇心以及探究心理,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兴趣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以及兴趣,并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主要阐述了创新小学语文课堂设疑教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疑、置疑,适时启发、引导,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一、巧妙设疑、置疑能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习的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一个直接因素。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设疑、置疑,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书刊、报纸、电视,知道点生物学知识,但不深刻,并非直…  相似文献   

19.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亦是思考的动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至此方是上进。”心理学家认为:“疑是引起注意的一种重要策略。”教学实践证明,设疑是现代目标教学中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一节成功的课经常是在设疑——解疑——释疑的循环反复中,探究新知,培养思维,完成教学的。因此,设疑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设疑策略。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疑则有进”。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过:“学问,就是学习问问题。”心理学认为:激发是使个体在某种内部和外部刺激的影响下,始终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质疑即提出疑难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可以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可以反馈评价,调控教师的教学;也可以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扩大思维广度,提高思维层次。本文试以地理教学为例论述设疑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