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敦煌石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经典集合,敦煌图案设计艺术是这一集合中一朵博大精深的艺术奇葩。作为敦煌石窟建筑、壁画、塑像的重要装饰性构成要素,敦煌图案设计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图案设计艺术,敦煌艺术就是不完整的。本文拟探析敦煌图案设计艺术成就的形成过程及其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2.
《全国新书目》2023,(8):29-31
<正>敦煌图案作为敦煌石窟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装饰建筑(石窟本体及其木构窟檐)、塑像与壁画,同时其自身也具有独立的形态。本书从多文化、不同社会背景的角度阐述了敦煌图案、纹样的表现、内涵和意义,并引申出敦煌图案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关系。过渡期:秀美精致隋朝从公元581年建立,到618年灭亡,只存续了短短的37年,却创造了非常辉煌的藻井装饰文化。这也是敦煌建窟最多的时期,为唐代敦煌洞窟壁画艺术的繁荣打下了基础。在中原政权的推动下,中原纹样大量涌入敦煌,与中亚风格相互融合,使敦煌石窟藻井纹样迎来了最为丰富且最具异域风采的独特时期。  相似文献   

3.
甘肃人民出版社是敦煌故里最大的一家出版社,自1957年出版了第一本敦煌学著作《敦煌石窟艺术》之后,便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推动敦煌学的发展为己任,四十年来出版的敦煌类图书达170余种,其中有40余种图书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并有10种图书获国家级奖项。出版内容涵盖了敦煌学的方方面面,是国内出版界出版此类图书最多的一家出版社。其中许多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和研究成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的空白,代表着敦煌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古人真迹弥足珍贵——敦煌遗书研究文献的出版 敦煌藏经洞遗书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极其珍…  相似文献   

4.
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包罗万象,是一部形象的历史。文章从较为宏观的视角,就敦煌壁画艺术中的尊像画、经变画、故事画、供养人画像、出行图、装饰图案、音乐舞蹈、飞天、生产生活画、交通资料、建筑画、服饰画、动物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使我们对敦煌壁画艺术宝库的了解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线索。  相似文献   

5.
<正>一、敦煌壁画的发展历史敦煌石窟艺术属于一门多学科艺术,它是建筑艺术、宗教艺术、壁画艺术民族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结晶,敦煌石窟艺术历经千年,时间跨度上从北魏、西魏直至北宋、西夏等贯穿十六个朝代,它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艺术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敦煌壁画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军事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生  相似文献   

6.
张春雷 《兰台世界》2012,(28):36-37
敦煌文献是我国数量庞大、内容丰富以及技艺精湛的古代艺术文化集大成者,涵盖了近五万件古代文献和珍贵文物.作为千古圣地,敦煌莫高窟洞藏了古代优秀卓越的典籍文献,在中外文化史界产生了久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琅嬛?鼗跋裳     
敦煌石窟,包括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县境内的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等。在古代,上述石窟都在敦煌郡境内,其内容及艺术风格亦同属一脉,因此,人们通常把它们总称为敦煌石窟。 西千佛洞距敦煌37公里,位于南湖西二  相似文献   

8.
另一个敦煌     
在著名的丝绸之路沿途,先人们留下了多少令后人惊叹的宝库?当人们热烈地纪念敦煌发现百年之时,却不曾想到,除了敦煌,新疆的龟兹也有无比辉煌的佛教石窟艺术,而同样,这些艺术品也被疯狂盗窃,甚至比敦煌石窟的遭遇更惨烈  相似文献   

9.
陈琪  韩伟 《图书与情报》2007,(3):135-136,144
文章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深入剖析了郑炳林、沙武田著《敦煌石窟艺术概论》之于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进而指出,该书融专著学术性和科普趣味性为一体,是对敦煌石窟艺术的一次集结性展示。  相似文献   

10.
甘肃发现的北魏至隋代千秋图像作为中原句芒、千秋向唐代敦煌壁画迦陵频伽图像转变的中介,更多源自它们在死后世界想象中的角色功能,而非仅为人首鸟身的组合形式。迦陵频伽是作为中国佛教西方净土思想的组成因素出现在敦煌壁画中的,古代中国佛教艺术中的迦陵频伽最早应为出现于唐初的"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敦煌风格"迦陵频伽是印度紧那罗形象、印度迦陵频伽文本、敦煌唐代佛教画工、唐代净土信仰、中原先唐人首鸟身形象等多种因素碰撞的结果。"敦煌风格"迦陵频伽的共同点体现在华美头冠、伸展双翼、修长卷尾、站立姿势、乐舞角色、净土场景等方面;有些迦陵频伽在双手合十姿势、献鸟献物角色、边饰纹样功能等方面有所突破。"敦煌风格"迦陵频伽在盛唐以后东进中原,出现在中原佛寺塔基地宫、佛教金棺银椁、皇室贵族墓葬等艺术载体中。  相似文献   

11.
敦煌石窟是研究中国文化的无与伦比的重要宝库之一,也是研究中国佛教文化的一个重要圣地。   提到敦煌的文化艺术,都知道是指大量的壁画、彩塑像、石刻像和丰富的佛经宝藏。著名的曲子词、变文就是从这里发现的。这些发现对于我国唐五代的词的起源及其发展提供了许多实据,人们因此把它称为“敦煌曲子词”。对于从敦煌遗书的偶然发现到曲子词的发现和整理研究,不少学者倾注了心血,其中有着王国维等前辈学者的贡献。   敦煌曲子词的发现对于我国词研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重民辑录的《敦煌曲子词》集子,计有 540余首,并有海外…  相似文献   

12.
陈辽 《中国图书评论》2011,19(12):84-86
中国的哲学、文学经典著作在海外的传播及其影响,如老子、孔子的著作在欧美的传播和影响,《三国演义》在日本、东南亚的传播及其影响,《红楼梦》在欧洲的传播及其影响,国人中的一部分还是知道的。但是,中华艺术在世界的传播及其文化影响,就只在某种艺术的专业圈子里为人所知,广大国人是很少有人知晓的。著名文化史、美学专家蔡子谔和民间艺术、地域文化学者陈旭霞两人以数年的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3.
《敦煌石窟艺术》是以洞窟为单元、全景式收录莫高窟与榆林窟代表性洞窟艺术全貌的大型系列画册,由敦煌研究院和江苏美术出版社合作编辑,并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它自1993年7月开始陆续问世,至1996年12月其第一期工程总共十五卷已经全部出齐。对于此项被列入国家八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的如期出版,我表示热烈的庆贺。以洞窟为单元,出版内容详尽的敦煌艺术系列画册,不论从文物保护工作的角度,或者从学术研究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都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国内外敦煌学界与艺术史界多年来的梦想。早在50年代末,当时任文化部副部长的著名…  相似文献   

14.
敦煌,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的西端.南枕祁连,襟带西域;前有阳关,后有玉门,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汉代起敦煌就是辖六县之郡.东汉大家应劭称:"敦,大地之意,煌,繁盛也".两千年后的今天,这一"繁盛大地"以其拥有的举世无双的石窟壁画艺术、藏经文物而成为人类最伟大、最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在异彩纷呈的人类文明史上,有四种文化范围最广并自成体系,它们是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印度文化和巾国文化.这些文化都在敦煌交汇过.敦煌是中国的,也是全人类的.  相似文献   

15.
"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装饰。敦煌藻井由于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敦煌藻井与同时期内陆的藻井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别,尤其是在配色上。多样的配色,让敦煌藻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藻井"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一种极为常见的装饰。敦煌藻井由于历史悠久,数量巨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敦煌藻井与同时期内陆的藻井具有十分显著的差别,尤其是在配色上。多样的配色,让敦煌藻井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洛阳龙门石窟是我国占代王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世界石雕艺术的一大奇观。龙门药方存于龙门石窟药方洞,具有明显的地域文化特色。在印刷术发明以前,它开创了以石刻药方传播医药知识的先河,不仅保存了唐代以前可信的医药原始记录,同时具有较高的金石学价值,因其未经修改,其文献价值大大高于经后人整理过的书籍,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瞩目。《龙门药方释疑》(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书,以翔实的资料、严格的逻辑系统考证了药方洞镌刻的年代,并率先验证了龙门药方与敦煌医学卷子的同源性,有着极大的传统文化史、文献学、…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 5月 22日,徽州历史档案与敦煌历史档案开发利用研讨会在合肥召开。这是甘肃、安徽两省档案部门首次进行的中西部文化合作与交流的一次学术活动,来自两省档案部门、兰州大学、安徽大学、敦煌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 30余人参加了会议。   20世纪以来,敦煌学与徽学先后在国内外兴起,成为享誉世界、与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作为敦煌学和徽学产生和发展重要条件与基础的敦煌历史档案和徽州历史档案,是 20世纪发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地方性历史档案,分别被誉为“中古时期的百科全书”和“研究中华帝国后期社会与经济…  相似文献   

19.
1月22日,中国美术馆正门前树起了一座牌楼,上写着“莫高窟”。穿过牌楼,仰头就看到美术馆的屋顶两侧也被装饰成了敦煌石窟的外貌。走进展馆正门,一层的展厅全部都按敦煌莫高窟的原样装饰而成,仿真的壁画和佛像安静地陈列在昏黄的灯光中间。  相似文献   

20.
敦煌籍帐研究孔凡岳敦煌千佛洞是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封闭近千年的敦煌石室,典藏十分丰富,数以万计的古代真迹文书公著于世,堪称世界上一个罕见的档案宝库。敦煌遗书中的籍帐是我国最早的赋税档案真迹原件,为我们研究唐代赋税档案的管理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材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