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文夫,1928年出生于江苏省苏北泰兴(今泰兴县)。1944年,陆文夫由于身患伤寒而来到苏州治疗养病,从此与苏州结下了不解之缘。1948年,他投身于革命并被派到华中大学干部训练班学习,不久,跟随部队南下再次来到苏州,并任新华社苏州分社记者,及《苏州日报》的记者,同时身兼江苏省文联专业作家。在这期间,  相似文献   

2.
陆文夫的短篇小说<小巷深处>是百花时期描写爱情题材的一朵鲜花,在文艺界反右斗争扩大化中被指责为"毒草",到第四次全国文代会召开后终又被视为"重放的鲜花".同一篇小说,它的发表,发表后不同时期的接受与批评,以及接受与批评内容的不同,均与当时政治和文艺思潮、方针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超越单纯审美视角,用新的知识系统对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进行重新阅读和解释,以考察文本与语境及历史的关系,进而对当下现实进行镜像式批判,这在上世纪90年代传入中国大陆的《再解读》一书中就开了先河。90年代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洪子诚两位教授主持的“批评家周末”研讨活动,为当代文学研究树立了“经典重读”的范例。新世纪出版的李杨教授的专著(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则以新的文学史观和新方法打开了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更广阔的学术空间,在专业文学教育中极有启示意义。对“经典”的重新读解,目的当然不单是为文学史自身的建构,而是要通过深入历史性文本对历史进行反思,并且是为了认识现实去反思历史。在文本历史化的过程中,研究者的现实文化态度会决定他(她)重返历史时的价值取向,在这个意义上。纯客观地返回历史现场只是一种假象。正因为如此,“经典”可历时性地重读,也能共时地采用不同的读法。要紧的是不必偏执一端。而应承认无论从哪个角度进入文本,都可能是对历史的某一侧面的接近。秉着这样的文学信念,海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的当代文学学习研究,试图站在文学史知识层累上,从“经典”作品的本文中寻找当代精神生活中某些尚未被发现的历史擦痕,为此开展了系列性的作品讨论活动。对“百花小说”《小巷深处》的重读,是其中的一次。这次讨论由毕光明教授主持,参加研讨的有2006级18名研究生,卢水金作主体发言。现将发言选登如下。作为对“再解读”活动的一种响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教学设想 (1)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的情感是重点,激发学生理解爱、感悟爱是难点,这也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5.
《小巷深处》以苏州为背景,给文章提供了一个浪漫清新的环境。“苏州,这古老的城市,现在是熟睡了。她安静地躺在运河的怀抱里,象银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莲。”读起来像在欣赏一幅画。这也正是区别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小巷深处》(以下简称《小》文)是一篇写实性的散文。备课时课文中的真情感动得我鼻子酸酸的,课堂上,让学生朗读,读到高潮处,却读不下去了,读者哽咽了,一些女学生还在抹眼泪,不能不赞叹作品的艺术魅力,仔细琢磨,觉得这是一篇很好的陶冶情操的美文。  相似文献   

7.
王槐荣 《阅读与鉴赏》2008,(2):54-55,31
一、教学设想:这一课是继朱德《回忆我的母亲》之后,又一篇关于颂扬母爱的散文。由于课文所选择的事例、所表现的人物和学生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或者说文中的主人公的身上有着自己的父母的影子.文中的“我”也许是现实中的我的缩影。因此.我把本课教学重点放在:①从文章中体会母爱.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情感.增强对亲情的理解,对父母的尊重。②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作文训练活动。  相似文献   

8.
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学,其整个过程都应该贯穿着、渗透着"情",语文教学本身就具有着集智育、德育、美育、情育于一身的特质。我们在重视智育、德育、美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情育"的功能,因为有"情育"的语文教学才能走进学生心里,缺少"情育"的语文教学是没有色彩没有灵魂的。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善于用语文的深情蜜意浇灌学生的精神家园,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选入的《小巷深处》(第6课)就是对学生进行"情育"熏陶、感恩教育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9.
原来,差一点,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在这个学校里,推着自行车来来往往都一年了,却没有发现过你的影子。不管是校园的小路上落英缤纷时的美丽,还是被寂寞牵绊下梧桐叶的夕影。或许是我走路时太匆匆,或许是我的镜架架得太低。总之,我都没有看到过你。  相似文献   

10.
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重要阶段,语文学科中含有丰富的人文情感信息,将感恩教育引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和主动性,对实现人文教育和道德情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并且语文教学又是基础学科,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范本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本文从感恩教育的现实意义出发,探究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5,(A0):29-30
随着中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情感教学策略是近年来引入课程教学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通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更深入地接近教学内容,并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的理解。本文以情感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为例,分析了情感教学策略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巷深处》1956年在《萌芽》第10期发表后引起轰动,这部作品即使今天读来也让人回味无尽。作者将关注的目光锁定在曾沦为妓女的徐文霞身上,她挣脱命运缰绳之束缚,获得重生与自由,同时作者也将笔触深入到人的灵魂世界,激活人们对美与善的呼唤,描绘出一幅至情至性的人间图画。  相似文献   

14.
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和苏童的《红粉》都是在五十年代新中国解放背景下关于妓女改造的作品。同题材的作品却有截然不同的风格。《小巷深处》写旧社会饱受摧残的妓女徐文霞在解放后接受政府改造,通过政府和社会关怀,自我救赎,使自己的灵魂升华并获得幸福。《红粉》写妓女秋仪和小萼在解放后由于妓院被查封,被送去改造而开始她们的坎坷命运。它们对妓女这个特殊群体的命运安排有明显差异,甚至是相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标进程的深入,素质教育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初中语文是一门集创新力、艺术性、语感、美感于一体的学科,更是情感的凝结和绽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以个人魅力去影响学生,也可以将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出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充实心灵情感,让学生的成长更加健全和完善。课本中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的挑选,都是智慧的结晶,情感的迸发,更是审美标准的升华。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是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首要工作。  相似文献   

16.
几千年来,感恩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学科独特的优势,恰到好处的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教材中的文章合理的利用,并进行深层次的挖掘,让感恩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并转化为积极的行动,既能达到语文教学的目标,又能帮助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这是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章迪丽 《考试周刊》2011,(17):238-240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有其感性善良的一面,这就要靠成人、教育工作者挖掘其感恩情感的潜能,树立感恩榜样,实施感恩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其爱心和同情心,孩子若常怀感恩之心,则不仅能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深深的小巷,应该是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的。陆文夫的《小巷深处》有诗意的开头,讲述的却是一个算不上诗意的故事:小巷中,主人公徐文霞美丽的青春里蕴藏的是可能为人所唾弃的卑贱的过去——阿四妹在巷子里卖身卖笑的生涯。这篇小说创作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在解放后群情高昂的大背景下,作家们主要致力于描绘战争年代的斗争生活和英雄人物,或者歌颂社会主义新中国。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教学要把语言的熏陶感染作用充分利用起来,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充分重视对初中生的人文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地把知识教学和感恩教育进行有机地结合,以高效发挥出语文教学的优势,全面渗透感恩教育。文章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秋天的怀念》的教学为例,主要从挖掘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及加强写作训练四个方面展开相关教学探究。  相似文献   

20.
一、 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构建健康的精神世界。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国家教材编写委员会的专家经过深思熟虑,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其中包含着很多有关感恩的内容。教师在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充分挖掘其中的感恩因素,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过教学内容向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如教材中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