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新课程视野下教师文化的反思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菲菲 《教育探索》2012,(4):113-115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与新课程理念中的教师文化产生了冲突,包括角色认同和价值取向两个方面.教师文化具有情境性、智慧性和反思性的特性.教师文化重建的路径应从启发内部文化自觉和创设外部文化环境着手进行研究.内部文化自觉包括教师要确立课程意识、更新教学观念和转变教学方式;外部文化环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学校支持和社会保障两方面来完成.  相似文献   

2.
李黔蜀 《教育研究》2012,(3):107-109,15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自我身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提高教师素质要改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课程结构、内容、评价和管理。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也给重构新的教师自我身份提供了机遇和可能。促使教师自觉投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构建教师新的自我身份的前提,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教改实践是构建教师新的自我身份的基础,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构建新的教师自我身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从教材改革入手推进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之选。这一课程改革推进视域尽管有其必要性,但也有使改革成为单一的技术操作行动、遭遇改革的瓶颈阻碍之危险。当下的课程改革需要回到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变革实践这一继承性变革的视角,通过关注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和尊重教师的文化主体地位,将自上而下的专业化改革行动与自下而上的文化创造与革新相互联结,以突破课程改革作为教材改革实践的痼疾。  相似文献   

4.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以多重复杂的形式存在。课程改革对教师既有经验的挑战、改革理论自身与教育教学实际的落差、课程改革的不确定性风险及学校文化中的落后保守因素是导致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产生抗拒的重要原由。文章认为,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抗拒既有破坏性的影响,也有建设性功能。公允客观地评价教师的抗拒、课程改革主动寻求教师的认同、提升教师作为变革主体的意愿和能力是改善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抗拒行为、促进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呼唤教师的文化自觉。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育人为本,当学生完全淹没在做不完的作业和无穷无尽的测验考试当中时,我们的教育也许已经偏离了育人这个目标。现在,全社会都在反思我们的教育目标和教育行为,我们教师更要用专业的精神来思考“减负增效”这个问题。之所以要呼唤教师的文化自觉,就是要教师“不拘泥于行政命令,不受制于潜在规则,不屈从于世俗观念”(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尹后庆在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校长会议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课程变革的关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中,由于深刻的文化、制度缘由,教师阻抗表现为改革认同缺失、专业自我认同危机、课程权力泛化、课程素养弱化等,导致改革并非一帆风顺。应对课程改革对教师文化的挑战,重建教师教育专业共同体、重构教师教育者的专业自我认同并推进教师教育者的专业发展,从而再造教师教育专业文化,应成为高师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与教师发展是整合一致的,课程改革是在教师发展中推进的,教师发展是在课程改革中达成的。课程改革可以不断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能结构,培养其课程意识和开发技能,创造与课程改革一致的新型教师文化。应确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发展观,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校本课程开发、课程行动研究和教师自主发展等方式,在学校课程改革中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8.
课程创生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但目前教师的课程创生仍处于自为状态,离自觉尚有距离。要使教师的课程创生从自为走向自觉,完成从应然到实然的转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一是需要在观念层面上准确理解课程本质,二是需要在操作层面上创造性地进行课程运作;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则需要学校积极创设并形成以探究、合作和平等对话为基本特征的课程文化。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文化的深层次支撑,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必定会发生自在的教师文化与自觉的教师文化的互动,即教师文化身份的冲突。当教师“感觉”到这种冲突存在时,教师文化身份转型会采取内在创造性转化的途径,也就是文化自觉模式。当两种“文化”缺少必要的和恰当的张力和冲突,即缺乏内在的驱动力而无法通过内在因素的创造性转化而完成转型时,教师文化身份转型就要以一种新的自觉文化因素从外部切人,才能同原有的自在文化层面构成张力和冲突,从而推动教师文化身份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在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研员工作的价值到底如何体现,尤其是教研员的工作方式如何转变,才能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这是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切实帮助教师理解课程,增强课程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课程执行能力,是教研员从学科指导者走向课程领导者的关键所在,也是形成浓厚的教研文化、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而深度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前,课程改革已成为整个教育领域的“动感地带”,课程文化也应社科人文领域的“文化热”之运而悄然兴起、方兴未艾。文化型课程改革需要加强课程文化的实践品格与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之间的整合、融合与和合研究。文化型课程改革旨在培养、铸就自己的文化品格.文化品格的提升和完善,是课程改革成熟与成功的标志。课程改革的文化品格集中体现在:“古今中外”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宽阔视野下的知识观问题;文化型课程改革中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地增强教师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生命自强。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的课程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原有教学文化中,各种外在因素对于语文教师课程权力的侵占,同时语文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造成了语文教师课程主体意识的淡薄。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应重建课程主体意识,实现课程主体意识的自觉,并在课程实践中深化课程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林初艺 《中国教师》2013,(21):69-7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转变着学习模式,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践行着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但是随着改革的推进,新理念与新课堂的磨合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新教学与新学法在转变中的矛盾也越来越凸显。自主学习成了漫无边际的放羊式学习。  相似文献   

14.
课程文化自觉的"‘微'生长",既指课程文化自觉的"微课程"生长方式,也隐含在微观领域内草根性生长的意蕴。课程文化自觉是人对课程的本质、功能、规律和主体责任等方面形成的一种认识理性和践行追求,这种理性和追求表现在课程对师生性向自觉、生命自觉、人文自觉和教师课程主体自觉的催生。思想政治微课程所隐含的意向结构、期待结构所产生的吸引力以及课程开发共同体所具有的主体间性,使其成为课程文化自觉的微型生长场域。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的生命力来自于以高度文化自觉的课程定位,实现文化与课程的有效互动。高职高专大学英语课程的文化定位,需要回归课程的文化的主体地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以文化自觉的态度处理课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课程所涉及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间的关系。文化自觉引领下的高职高专大学英语教学须打破教学方法的界限给教师灵活教学的空间,在制度上保障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教师的理论自觉即教师对自我作为理论主体存在的自觉,它意味着教师以一种独立思想精神和批判态度对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事件有意识地追问与反思,以寻求对日常教育现象、问题的澄清与解蔽。理论自觉是教师在教育变革中能够以变革主体参与变革推进以改革在实践层面真正发生的需要,也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自2009年秋季起,河北省普通高中学校全面进入新课程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适应科技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位教师都是新课程改革实践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作为高中历史一线教师,我把教学上的点滴心得写出来。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8.
《中学教育》2016,(6):53-61
课程改革文化研究的前提假设是"课程改革的本质是文化重建",也就是新文化的确立和旧文化的消亡,这不可避免地带来文化冲突。文化冲突是造成课改困境的根本原因,但对于究竟是何种文化之间的冲突,学界是有分歧的。对新课改持批判立场的学者认为是新课程理念脱离我国教育文化传统导致了二者间的冲突;赞同新课改的学者认为新课程理念本身不存在问题,是保守僵化的学校文化阻碍了新课改的顺利推展。他们都倡导课程工作者要有"文化自觉"意识,并积极进行课程文化创新。然而,课程文化冲突究竟应该如何解决,课程改革文化研究却不能够给我们提供明确的答案。课程文化重建不仅面临着理论的失语,更面临着实践的迷茫。课程文化重建仅靠文化自觉是难以实现的,从文化自觉到文化重建需要中介。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良好的制度。课程改革研究应更多地关注课程改革制度建设,以合理的制度涵养新型学校文化,并保障课改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改造教学习性:课程改革理想转化为教学行动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5):33-37
教学习性是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精神、生成教学实践行动的内在依据。课程改革必须诉求教学习性的改造,是被课程改革历史已经证明的结论,是可以得到理论诠释的逻辑必然,也是我们当下课程改革的实践呼唤。改造教学习性只能是一个渐进的漫长过程,需要首先改造支持教师改变的培训者的习性,也必须成为教师主体自觉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20.
宋祖荣 《教师》2019,(11):70-71
课程改革是中国基础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课堂革命”是新时期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师范学校开展“还课于生”的课堂教学改革,既是推进师范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服务基础教育的自觉尝试。所谓“还课于生”,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师“教”与师生同“学”高度统一融合的基础上,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人”地位,打造更高意义的“学本课堂”。为此,需要树立“为学而教”的理念,掌握“以学谋教”的方法,重视“以学评教”的导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