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高中文言文在篇幅上更长、篇目上更多,词的义项更为复杂,虚词的数量更多。本文将注重字本位,以探讨教师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以形表意”。绝大多数汉字的诞生是有其最初的造字理据的,即为什么用这个“形”表达这个“义”。在语文教学中,“因形求义”法就是通过剖析造字理据,寻根溯源式地获得对字义的理解。高中语文教学应注重“因形求义”法的具体运用。“因形求义”法在讲解文言字词、归纳一词多义、辨析形近字、解读古代文化等方面均能发挥以简驭繁、事半功倍之功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传统训诂学“以形说义”的训诂方法,以及使用这种方法的工具和原始依据。并结合中学语文课本文言文注释,说明如何应用这种方法进行文言文的字、词教学。同时,也指明了“以形说义”的条件和局限。  相似文献   

4.
"因声求义"是重要的训诂方法。借助这种方法,可以探求语源、寻求本字,正确地解释连绵词,对阅读古典文献,有很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因声求义"和训诂进行阐述,分析其作用,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这样表述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诵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而从考试来看,考的都是课外文言文。这时,对于文言字词的掌握理解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文言文教学时,老师对每一篇文言文都细讲细练。  相似文献   

6.
叶申平 《考试周刊》2014,(97):24-24
文言字词向来是文言文学习中最难、最乏味的部分,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文言文字词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师一字一句的落实,学生毫无兴趣。如何更有效地进行文言文字词教学?本文认为可运用巧借成语、对应互释、故事阐释等策略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字词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马克冬 《河西学院学报》2008,24(1):80-82,116
广义“因声求义”说是上古的声训、以宋代为主的右文说和清代的“因声求义”说的合称。文章从语源学、词族学的角度来探讨其发展情况以及上述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将语源学、词族学与广义“因声求义”说加以对比。  相似文献   

8.
李玲玲 《考试周刊》2013,(49):41-41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文言文教学环节是一个教学难题,而字词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字词讲得多了学生听得发困,失去学习兴趣。讲得少了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文章内容。教师应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汉字量大、形繁、音多、义杂,难认、难记、难写、难用,给外国人学习汉语带来很大困难。不过,作为世界上独特的表意文字,"因义赋形"是汉字造字的基本原则。而按照"六书"的结构方式,遵循汉字形义结合的潜在规律,将古人"因义赋形"的造字规律与当代"据形释义"的认识过程统一起来,依据字形辨析汉字本义,进而掌握它的引申义,这就是汉字"形义联想"分析教学法。"形义联想"教学法是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法方面的突破,可提高外国人学习汉字的兴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声训"与"因声求义"在训诂学著作中经常被看做两个等同的概念,在训诂实践中也往往没有区别地交替使用。其实"声训"和"因声求义"在"训释词"和"训释目的"上都有所不同,这些不同更反映出二者在其适用范围和求义层面上存在着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11.
“因声求义”是训诂学上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萌芽,从汉代的“声训”、到宋代的“右文说”,再到清代的“因声求义”理论,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现就其发展过程进行简单概括总结,从而理清其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2.
初中是学生接受规范性文言文教学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字词迁移能力已经成了初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中,文言文占据着非常关键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针对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展开教学活动,忽略了培养学生字词迁移能力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现代初中文言文教学。本文就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迁移能力的培养方法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左林霞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4-17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古代的字义和词义。字词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训诂学对中学语文字词教学特别是文言文字词教学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熊湘华 《时代教育》2013,(11):138-139
"以形索义"是训诂学中解释词义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引进"以形索义"的训诂方法,通过字形结构的分析,既能追溯到词的本义,又能进而探求本义和引申义之何的联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词语的精确含义,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堕入了"为考而教"的桎梏,我们当追求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回归古人的文化生活,于阐释中激发兴趣;深入文本生活情境,于猜读中增强语感;重视学生学习生活,于引领中养成习惯,使字词教学与文化生活、文本生活、学生生活无缝对接,最终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深度感受文言字词的魅力,实现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武媛媛 《语文知识》2013,(4):104-105
本文主要从现有一些词典对"暴虎冯河"释义的不足出发,运用"因声求义"的训诂方法探求"暴虎冯河"中"暴"、"冯"二字分别对应的本字及表达的含义,从而正确理解"暴虎冯河"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对形声字"形"的表义特点学者们已经达成共识,而往往忽视了其"声"的辨义作用.本文引证了古代学者对"声"的辨义作用的论述及"声"的辨义作用的实例,论述了形声字的"声"有表义的作用.掌握了形声字的这一特点,才能正确理解原文,不至于望文生义,曲解文意.  相似文献   

18.
19.
在古诗文教学中,学生学起来头疼,教师引导起来也比较费劲,容易出现冷场等意外情况。笔者发现,课文诵读的流畅度直接影响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程度,至少会影响课堂的流畅程度。所以诵读练习一定要走在前面,在诵读中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情感的起伏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初中文言文的考试中考题型由课内转向课外,在面临着新中考的这种格局下,我们尝试探索一种适应中考的文言文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