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态教学的视野下实践Photoshop教学。在师生间定位互利共生的角色关系,重新构划课程知识体系,在施教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种群、教师种群内部和相互之间的交流,同时力图建立学生种群、教师种群和企业的互利关系。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本文结合“种群数量的增长规律”具体案例,探讨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种群增长模型的构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及其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初中《科学》(浙教版)第六册第二章第一节《种群和群落》的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学会识别种群。2.通过种群概念和种群特征的教学,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猜想、预测、计算(估算)、作图等能力。3.引导学生根据当地近十年人口数量变化和2012年人口年龄结构,对未来的某些趋势作出预测,鼓励学  相似文献   

4.
王孝娟 《成才之路》2013,(20):66-66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种群的特征"是为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两个重点打基础的,但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是科学方法教育上的侧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标准与本节相对应的要求是"列举种群的特征"。本节主要介绍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以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物教学》2016,(12):57-59
通过学习的3个基本维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种群的特征与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讨论、探究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数据表及相关数据,创设一例贯穿的情境,引导学生发现、理解种群具有的基本特征,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促进其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种群”既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又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最基本的结构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教材中,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基本特征两个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学生在学习中一般都是死记硬背,缺乏理解。为了改变这种学习状况,笔者对“种群”一节进行了室外教学。教法如下:1室外教学目的 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室外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种群的概念和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实践的能力。2室外教学准备工作2.1上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种群的概念及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2.2实地考察确定室外教学时间、地点。地点:…  相似文献   

8.
深度学习指的是教师以新课标为依据开展教学引导,学生以学习目标为依据,自主思考知识,掌握核心内容,以此提高科学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促进知识内化及迁移能力。以“种群的特征”为例,分析学生如何在体验中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9.
结合夏季校园小农场中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特点,以夏令营为契机组织学生进行校园生物种群探秘活动,探究校园小农场中的生物种类,模拟科学家如何进行种群计数,重点体验用样方法和诱捕计数法进行种群密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Photoshop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指向其就业的需求。为了解决教与学的矛盾,将教师视作一类种群,学生视作一类种群,尝试构建生态教学观下的教与学关系,以生态视角关注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需求;以生态视角关注学生的发展,解决学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以“试题整合、问题驱动”为总体思路,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改编高考题,再以题目为导向,辅以判断、选择、问答、画图等形式开展“种群的特征”复习教学,旨在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比较、建模等科学思维,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一、教材分析"种群与群落"是近几年高考的"四大能力要求"的高频考点。根据考试大纲和"新课标"要求,将教材内容分解为两个部分:1.种群的特征及数量变化,种群数量增长规律;2.群落结构。二、教学的三维目标A.知识目标:1.探究种群数量增长规律,解释有关生产的实际问题;2.群落结构。B.能力目标:1.通过看书、讨论有关种群特征和群落结构的相关问题,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以高中生物学"探究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实验为例,构建基于思维建模的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需要教师在综合利用多种数字化实验设备的基础上,开放性、多角度、科学地探究温度、溶解氧、营养条件、代谢产物等因素对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影响,以期借此缩短实验周期,提高探究效率,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14.
种群是高中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分别出现在现行人教版的3本教材中。那么,在不同章节、不同主题下,如何开展种群的概念教学呢?从学习进阶的视角,整体上系统分析种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分析学生对种群概念的认知水平,精准把握种群概念的进阶维度,合理确立"阶",优化进阶路径,从而实现种群概念的学习进阶。  相似文献   

15.
以“种群数量的变化”为例,开展论证式建模教学,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建模思维。以东非蝗灾为情境主线,通过蝗虫繁殖特点等事实证据,引发学生对初始模型Nn=2n适用性的质疑,驱动学生自主修订、完善模型,实现从理想模型到真实增长模型的转化,并迁移应用模型,为蝗灾治理、大熊猫保护、科学捕捞等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以朱鹮的种群数量分析为主线,创设真实课堂情境,激活学生思维,有效帮助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理解其他种群数量特征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最终促成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  相似文献   

17.
深度学习视阈下,实施跨学科融合教学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文章以“种群基因组成的变化”为例,尝试运用数学思想设计生物学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探究生物学问题,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并通过重组教材,建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学习进阶,逐步实现学生跨学科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以“种群的特征”一节教学为例,阐述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深度学习,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细研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深度学习体验目标;聚焦核心问题,创设情境开展深度体验活动;建构迁移应用,科学采用多元深度评价.  相似文献   

19.
"种群"是中学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在学习这一概念时容易产生理解偏差,导致核心概念的掌握不准确。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准确掌握"种群"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太湖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问题既是我国面临的典型生态环境问题,也承载了种群的数量特征、数量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等重要的生态学概念。在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的教学设计中,通过探究太湖蓝细菌和藻类生长的磷营养盐阈值,探讨太湖水华的现状和防治措施,引导学生形成种群概念体系,发展生态文明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