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新内容、新形式、新探索,课堂教学中尝试开展研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态度有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研究性学习的氛围,找准教学内容与研究性学习的切入点,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评价,让研究性学习引领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课程形态 ,应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中 ,应以开放性问题或课题为主线 ,以研究、探讨问题或课题的方式 ,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和成果为依据 ,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做出价值判断和信息反馈 ,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目的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地理研究性学习方式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与此同时,在地理研究性学习实践中也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本文将在对一些主要问题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一、地理研究性学习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深层目的,是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创新能力发展关键是学生个性的突显和发展。因而,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为学生营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但由于诸种原因,在当前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实施对策入手,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理性参考和操作思路,以期促进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
研究性学习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让学生在“重新发现”和“重新组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学习,鲜明地体现出“创新”和“创新学习”的本质。研究性学习满足个体发展的需要,对个体发展的可持续性产生积极影响。研究性学习通过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的体验,着眼于学生成长的内在动机的唤醒,使学生提升主动探求的欲望。研究性学习借助有效的学习和思维策略解决冲突,自主地建构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自我增生。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信息,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研究性学习重视自主的活动与交往,为学生精神世界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使学生主体性人格有效地形成。  相似文献   

6.
研究性学习作为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对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奠基性的价值。但由于诸种原因 ,在当前研究性学习实施的过程中 ,尚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实施对策入手 ,为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提供理性参考和操作思路 ,以期促进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是国家规定的高中地理必修课之一。近年来,我们结合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研究。本文拟就中学地理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途径、方法和意义谈谈看法。一、地理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研究性学习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多样。针对地理学科的特点,我们认为,必须重点抓好研究性课题的设计及组织实施。一研究性课题的设计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教育将学生置于教育过程的中心,将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目的,研究性课题的设计必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因此,课题设计要从学生的学习环…  相似文献   

8.
研究性学习由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受教育者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研究性学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建构新的知识结构和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强调学习过程,要体现语言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学提倡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运用新型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本文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着手,结合本人对新课程的改革和《英语课程标准》的理解,探讨了研究性学习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必要性,简述了把研究性学习运用到课堂中的方法,体现了研究性学习对学生整体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支架式教学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其各环节所蕴含的"研究性"特质。搭建支架是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创设情境是启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心理预设,独立探索是研究性学习典型的行为样态,协作学习是研究性学习得以丰富和发展、完善的有效途径,效果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总结与反思。  相似文献   

11.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型学习模式,在数学领域中,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动手、动脑。初中数学的研究性学习必须尊重学生自身理念,侧重培养学生独立问题意识以及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理解力的提高和个人的全面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要从基础教育入手,从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8,(73):125-126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必修的课题。作为研究性学习,它主要是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着重于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和主动参与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推行素质教育的实践。本文主要分析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并提出思想政治课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学习活动。主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目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相对于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而言,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活动。其渗透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学科教学与研究性学习是相直促进的,学科教学是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研究性学习绝不会取代和削弱学科教学,它的发展将促进学生主动加深并拓展学科知识。  相似文献   

14.
小学高年级时期正是学生世界观、性格形成和发展创造力、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在音乐教育方面,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采用研究性学习,就是激发学生研究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确定研究的主题和方向。群体学习应是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模式。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的评价。研究性学习应以互动式的,引导、启发为主,重在开发学生潜能,挖掘创造力。研究性学习是信息时代基础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改革中,研究性学习则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尝试。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然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新的尝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困难较大。无论是选题、研究方法还是研究过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困难。其中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则足研究性学习的第一困难,选题不仅关系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研究性学习最早来源于美国。其实,“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是我国的专有名词,是我国学者在引进国外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改编,但是原理不变。研究性学习对传统的授受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不仅强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与探究。美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本文拟对其历史沿革进行简单的梳理,探究现代美国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的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信息之窗     
研究性学习的十大特点1.法定性。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正式课程列入教学计划,它就应该有同其他学科一样的地位。2.开放性。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的开放、过程的开放、结果的开放。3.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主要由学生自己完成,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中心,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和创新精神的发挥,注重学生自我组织和相互启发,使学生个体学习留有广阔空间,也为学生多样化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4.问题性。研究性学习主要是围绕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5.综合性。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消除了以往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  相似文献   

18.
高中研究性学习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策略,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课程、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确定某些小课题进行研究,并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活动类作业。深入探讨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总结研究性学习作业个性化设计的原则、内容和形式,形成研究性学习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的策略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促进人格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西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多集中于对其本质的分析与案例的展示,关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与评价则是急需加强的领域。西方从学生、教师、学校在研究性学习中遭遇的挑战及解决的办法对研究性学习实施进行深入研究,从知识与技能获得、学科知识的理解、心理发展、不同学习风格及能力学生的表现对研究性学习评价进行深入研究。我国在研究性学习研究中需要加强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改进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课程形态,应贯穿于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学中,应以开放性问题或课题为主线,以研究、探讨问题或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应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的状态和成果为依据,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做出价值判断和信息反馈,以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和研究性学习目的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