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人的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两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其中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效应值最大.成人的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水平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动机既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产生正向预测作用,也可以直接正向预测学习策略水平,其中,自我效能感对社会情感策略的正向预测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207名远程学习者为被试,研究了远程学习者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归因与学习策略的关系。结果表明:(1)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能感对学习策略水平有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有间接正向预测作用;(2)不同归因方式对学习策略的影响不同,内部归因方式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产生间接正向预测作用,外部归因方式则既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对学习策略产生间接负向,也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学习策略水平;(3)远程学习效能感对学习策略的影响效应值最大,其次是归因方式,最后是学习动机。本文作者根据以上结果对远程教学的学习支持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海口市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学习动机是学习投入的正向预测因子;内在动机是产生学习投入的主导因子,外在动机是辅助因子;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投入既产生直接预测作用,也经由学习动机对学习投入产生间接预测作用,且间接效应大于直接效应;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与学习投入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社会自我效能感量表以及羞怯量表对885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父母心理控制、社会自我效能感对中学生羞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羞怯水平处于中等程度;男生的父母心理控制得分均高于女生,城镇学生的父母心理控制得分高于农村学生,城镇学生的社会自我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农村学生的羞怯得分显著高于城镇学生;父母心理控制与中学生羞怯呈正相关,社会自我效能感与中学生羞怯呈负相关;社会自我效能感能缓解父母心理控制对中学生羞怯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生涯成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中学生学习动机问卷、中学生生涯成熟度量表对750名高一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生涯成熟度两两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一般自我效能感不仅直接正向预测个体的生涯成熟度,还通过学习动机间接影响生涯成熟度;学习动机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和生涯成熟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职学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接纳量表(SAQ)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甘肃省某高职学院61名学生进行施策,并用SPSS16.0软件包统计处理与分析。结果:高职学生自我接纳与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结论:高职生自我接纳评分对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具有显著地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学校归属感对高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以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情绪的中介作用机制,采用问卷法调查了2136名在校高职生。结果显示:(1)高职生的学校归属感可显著正向预测其学习投入;(2)高职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分别和积极高唤醒情绪、积极低唤醒情绪、消极高唤醒情绪、消极低唤醒情绪在学校归属感与学习投入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建议通过增强学校归属感、提高学业自我效能感、培养积极的学业情绪、消除消极的学业情绪等措施来提高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水平。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高职生回避性拖延、情绪智力与职业决策效能感的整体现状及两两相关,对提高高职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提出对策,采用回避性拖延量表、情绪智力量表和职业决策自我能感量表对天津、北京、云南等地高职生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人口学变量在回避性拖延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性别在情绪智力得分上具有差异性,男生在总情绪智力、他人情绪管理和自我情绪管理上显著低于女生;工科生的情绪智力低于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同年级在情绪智力上存在显著差异;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回避性拖延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呈显著的负向预测;情绪智力与回避性拖延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专业承诺和学习效能感对高职生职业成熟度的作用机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445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专业承诺对高职生职业成熟度有正向预测作用,学习效能感在两者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7%。为了使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拥有比较高的职业成熟度,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在招生时甄别潜在生源的专业承诺,还需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在校生的专业承诺和学习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探讨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问卷法对6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显著正向预测高中生学习动机(γ=0.22,P<0.05),一般自我效能感部分中介了职业生涯规划认知对高中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效应量为0.354)。结论:职业生涯规划认知既可以直接影响高中生学习动机也可以通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于高中生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773名中学生施测班级集体效能感量表(CCEI)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探讨中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经统计结果表明中学生在班级集体效能感水平上中等偏上,在学校类型、年级、是否班干部、是否独生子女、生源以及用功程度这几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回归分析表明,部分人口学变量、学业自我效能感变量对于班级集体效能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结构模型分析发现,班级集体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正向预测作用,学生自我效能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且对学生班级集体效能感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高职生的学习投入是衡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探讨高职生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采用职业同一性量表、成就目标定向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以及学习投入量表对977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的职业同一性正向预测学习投入;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高职生职业同一性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在高职生职业同一性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该促进高职生职业同一性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成就目标定向,提升学业自我效能感,以增进其学习投入程度。  相似文献   

13.
以233名青海高职教师为对象,《中国大五人格问卷简式版》《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职业承诺问卷》为研究工具,考察人格特质、教学效能感与职业承诺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高职教师的职业承诺、教学效能感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宜人性和尽责性的人格特质明显;青海高职教师的职业承诺与其教学效能感、大五人格均呈显著相关,其中教学效能感、大五人格对职业承诺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青海高职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在职业承诺与大五人格之间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智慧  吴倩倩 《科教导刊》2019,(12):182-185
通过对近700名五年制高职生语文学习动机进行调查,发现五年制高职生语文学习动机中语文学习认知内驱力水平相对较高,而语文学习效能感水平较低;五年制高职生语文学习动机在性别、专业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附属内驱力和学业成就归因两方面,在年级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学习意志这三个方面。新的时代条件下,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需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更积极、更人性化的学生观,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习策略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学文 《教育探索》2007,(2):115-116
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成就目标定向和学习策略三个量表对5所高职院校的被试者进行测试与统计,结果表明:(1)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偏低,且存在性别差异;(2)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中掌握目标高于成绩目标,且男生掌握目标高于女生;(3)高职生的学习策略中深层策略水平最高,表层策略最低,且男生的深层策略水平高于女生;(4)影响高职生深层策略、成就策略的直接因素是学生自我效能和掌握目标,其中前者作用更大;(5)学业自我效能还通过掌握目标、成就策略间接作用于深层学习策略,通过掌握目标间接作用于成就学习策略.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后疫情时期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孤独感与智能手机成瘾、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对728名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的孤独感呈中等偏上程度;孤独感与智能手机成瘾倾向的相关呈正向显著、与人际交往效能感的相关呈负向显著,智能手机成瘾倾向与人际交往效能感呈负向显著相关;智能手机成瘾倾向、人际交往效能感均显著预测高职生的孤独感,人际交往效能感在智能手机成瘾倾向与孤独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与高职生择业效能感的关系,采用《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大学生生命意义感问卷》和《职业决策效能感问卷》对贵州省三所职业院校450名高职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高职生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与择业效能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关分析结果发现高职生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择业效能感存在极其显著的正相关,生命意义感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生命意义感在心理资本与择业效能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为二者之间的中介变量,中介效应值为20.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职生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以及应对方式的关系,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为高校心理咨询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18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专生的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一般自我效能较高,处于自信心较高水平,其应对方式以积极应对为主;②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无显著差异;③一般自我效能感在学科和地区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在性别和年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④应对方式在性别、城乡、专业上没有显著差异;⑤高职生的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与应对方式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积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存在显著负相关;⑥一般自我效能感能解释主观幸福感的比例达19.7%左右,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联合预测为22.4%,积极应对方式预测为12.8%,消极应对预测则为9.6%。结论积极应对方式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教师教学效能感问卷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对西安市的24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总体情况处于中上水平。精神质、神经质与个人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并对其有负向的预测作用;内外倾与个人教学效能感存在显著正相关,并对其有正向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连云港四所高职院校的700名高职生施测,表明高职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一是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二是高职生家庭环境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在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等因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三是高职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在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因素上,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环境与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