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园安全政策执行关乎幼儿安全健康成长和幼儿园长远发展,在后疫情时期尤为重要.通过调查幼儿园安全政策执行现状,发现幼儿园安全政策执行主体多元;政策理念认同和政策了解不匹配;政策资源充足但不均衡;政策执行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政策执行中亟需家园合力.基于此,应提高政策认识和政策执行能力、制定操作性执行细则、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大学生村官"政策的由来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中央政府文件《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发布以来,北京市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贯彻落实。然而,从北京市执行该文件的过程来看,“大学生村官”政策这一项内容相对执行得更为彻底,体现出了中央政策的地方选择性执行的特点。政策的地方选择性执行有其自身缘由和内在逻辑,是政策执行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辨证统一,也反映了政策执行的本土化自主创新内涵。  相似文献   

3.
"两为主"政策是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主要政策依据,学者的研究普遍强调经费不足、制度缺陷等客观条件给该政策执行带来的阻碍,提出的解决措施也多是围绕这些方面。但"两为主"政策执行问题还体现了明显的伦理冲突,必须从伦理的深层次来分析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4.
中国环境政治中的执行偏差一直是困扰环境治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以政策执行的模糊—冲突模型为概念框架,结合田野研究的经验数据,分析了中国环境政策框架的特征对政策执行偏差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环境政策框架表现出的冲突性与模糊性相结合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政策执行者将其解读为"象征性政策",选择"象征性执行"模式,从而产生了执行偏差。  相似文献   

5.
随班就读解决了许多特殊儿童的入学问题,但目前却处于从规模效应向质量效应转变的执行过程之中。基于政策执行综合模型的视角审视,随班就读政策执行的现实困境表现为:现有理论与技术不足、目标群体复杂和利益相关者行为调适幅度过大等特点影响了该领域问题的可处理性;随班就读的政策条款、政策资源以及执行机构存在的不足限制了对执行过程所具有的规制能力;文化环境、教育环境、舆论环境中存在的不利因素相互裹挟致使公众社会认知存在偏差,难以形成政策认同。据此,加强系统的循证研究、建立利益协调沟通机制、完善政策文本体系、优化经费资源投入、强化部门执行机制、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可作为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6.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完善,"以流入地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目前该政策的推进出现了资源性短缺和执行主体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使不断增加的流动儿童对城市教育的需求与城市供给之间产生比较尖锐的矛盾,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的执行陷入困境。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涉及多个执行主体,涉及多层次、多个利益群体和目标群体,这些政策相关者构成政策网络,对政策执行和政策结果产生复杂影响。运用政策网络理论,通过政策网络视角和途径,分析政策执行网络主体间的及相互的依赖和冲突,客观展示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执行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我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在执行中面临诸多掣肘因素。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政策本身、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等方面分析教师绩效工资政策的执行过程,发现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政策面临着政策本身的模糊性与"逐级发包制"的政策执行梗阻、执行机构及执行人员的执行能力与行动能力不足、目标群体的政策认同度与满意度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因素的支持力度不够等四重困境。在建设新时代教师队伍的进程中,需要从优化制度设计,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政策执行人员素养,改进政策执行方式;优化目标群体利益,增强政策认同感;优化舆论环境,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等方面破解困境,以全面提升绩效工资政策的执行力,推动政策目标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8.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治理是当前我国深化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描述并分析了21位一线教师对"去小学化"政策执行的困境感知及应对策略。研究发现,尽管多数教师认同"去小学化"政策的意义,但他们在政策执行中面临政策概念与目标模糊、执行方式单一、政策成效微弱等困境。面对政策执行中的不确定性,幼儿教师采用了三种策略弥合政策要求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包括忠实型实践、权变型实践和避险型实践。提升去"小学化"政策执行的成效,需要进一步优化政策设计、执行和评价环节。  相似文献   

9.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过程的重要阶段,利用一切的方式和手段推进教育政策执行对于政策成功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年来,以互联网和手机终端为主要载体的新媒体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阳光工程"政策为例,研究新媒体通过影响教育舆论环境、教育政策传播工具和教育政策传播模式等方式对教育政策执行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新媒体对教育政策执行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就如何在教育政策执行中有效利用新媒体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是对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制度传承,它有效契合了各省“精准在地”师资培养的需求,日益成为乡村教师补充的重要渠道,但其政策效能却未能充分发挥。政策执行是政策系统的关键,本文基于“米特-霍恩”政策执行系统的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执行目标笼统与偏离、执行主体角色模糊与冲突、政策执行机制分割与乏力、政策执行资源短缺与低效等多重因素致使政策执行出现偏差。要治理乡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执行的偏差,需搭建组织,建立教师定向培养组织体系;统整理念,以“新乡土性”整合培养实践;完善政策,科学优化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强化培养,追求高质量的乡村教师培养;加强评价,创设“以评促建”的提升机制;保障实施,改善政策环境提升政策效能。  相似文献   

11.
隐念是近年来哲学和认知科学领域的前沿研究对象,是一种具象性、情感性和行为性联结的心理状态。现有的教育政策执行研究中,对政策执行者个体的研究基于"信念-执行"和"欲求-执行"两种假设,当分析政策执行者在具体情境中的执行行为时,二者都在解释效力方面存在问题。教育政策执行有赖于执行者个体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执行。对隐念理论的引介,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隐念-执行"这一新的执行者假设,对基于此的政策执行者R-A-B分析框架的初步探索为教育政策执行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进路。  相似文献   

12.
第一轮"公办高中禁办复读班"政策颁布以来,部分地区公办高中仍然公开或变相地招收复读生,不仅极大挑战了教育政策的权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局教育的发展,影响了教育公平的推进。从政策视角进行分析,政策未取得实效的原因主要在于"禁办"政策制定、执行过程中的问题所致,在于政策执行过程不尽完善。新一轮"禁办"政策要取得实效应认真归纳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在新一轮政策执行中吸取前车之鉴,达到政策有效落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教育政策活动乃至教育系统有序运行的基本保障。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不仅是教育政策目标实现的根本途径,也是强化教育政策操作与执行力度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再造教育政策"或"生产新的教育政策"的基本依据。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特定的方式方法,对教育政策执行活动作用于政策目标领域内的社会系统要素的影响变化进行事实描述与价值审判,并反馈于政策循环的活动,具有涉及复杂的利益相关者、目标模糊且广泛、过程不稳定与不确定并存、方法具有局限性、结果具有反馈性等特征。当前我国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存在着理论研究匮乏滞后、评估视域困守于实证范式、评估方法与技术单一、评估活动要素专业性有待提升、评估结果的反馈利用低效等问题。基于此,好的教育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需要从评估标准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指标体系兼顾要素多元与联动协调、评估方法与技术切实可行、评估结果分析说理与反馈应用并重等方面重构分析框架,从而使教育政策执行实践中的政策虚置、政策悬置、政策失灵等现象尽量少出现乃至不出现。  相似文献   

14.
政策工具是指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为促进社会公共问题的有效解决或者达成既定的公共政策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机制,理应成为转型期我国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研究一个崭新的视角。在剖析政策工具的内涵、分类及其选择模型的基础上,探讨政策工具在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政策工具自身的特性、政策目标、政策执行主体、政策目标群体和环境等五个影响因素揭示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工具"原因,为教育政策执行偏离的矫正和教育公平的实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视角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失真现象及其危害,认为政策执行过程中失真的原因在于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认知失误、政策认同不足、执行者的素质和能力低以及利益驱动等方面.这就需要政策执行主体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政策执行监督机制,使政策执行进一步透明化.  相似文献   

16.
信息不对称直接引发课程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信息损耗,导致课程政策执行效益偏低,并诱发课程政策制订者的奖惩错位现象.为此,应通过强化交流与培训、缩短课程政策执行的层级代理链条、建立有效的"报警"监督机制等措施,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对课程政策执行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在职业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象征式、附加式、抵制式、歪曲式与机械式等执行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职业教育政策的执行力度和效度,进而影响到职业教育实践的有效展开。导致政策执行失效的主要原因有政策本身的缺陷,执行者综合素质及其对政策价值认同度较低,执行环境的复杂性,监督机制的缺失,执行主体间的利益冲突,等等。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提高职业教育政策本身的质量,协调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关系;加强执行主体教育培养工作,寻求政策价值认同;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机制,构建良性政策支持环境;搭建全方位监督体系,完善政策监督机制;明确各利益主体的权责,实现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教育政策执行中存在着"政策内化"和"政策外化"两套"行为系统"。"政策内化"系统促使"文本性政策"转变为"实践性政策","政策外化"系统实现"实践性政策"转变为"行动"的过程。"政策内化"和"政策外化"系统有机地构成了学校政策执行的"太极图"执行模式,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只有通过有效的课程政策执行,才能保证课程政策目标的实现.在课程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若干障碍性因素,执行主体是课程政策执行中的首要障碍性因素.导致课程政策的低效、无效与失真,优化课程政策执行主体行为,是使课程政策有效执行,达成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政策出现不同程度的执行偏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学前教育政策体系不完善,政策执行主体专业性不足,科学地政策执行评估体系缺失,政策执行方案制定随意化,支持性政策执行环境缺失等。为提升学前教育政策执行效能,我国学前教育政策执行应当着力提升政策执行人员的专业素质,合理确定学前教育政策执行目标,有效配置学前教育政策执行资源,加强政策执行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提高执行主体及目标群体对政策的认同度,合理有效解决学前教育政策执行过程中的各方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