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职百万扩招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高职院校应将百万扩招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优质劳动力。通过对沈阳及周边地区的社会人员及所在企业走访调研和对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招生学员进行调查,对百万扩招的社会需求进行分析,对扩招生源的学情进行分析,探索在百万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提升地方服务能力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苏波 《科教导刊》2022,(35):1-3
面对扩招,高职院校保障招生质量才是当务之急。聚焦生源特点,做“深”学情分析,做“特”双元育人,做“细”课程教学,做“好”多样需求,做“足”线上教学,做“实”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聚焦学生成长,高水平做好服务保障强化;强化协同管理理念,以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以多元化建强师资队伍,以精细化推进服务育人。  相似文献   

3.
4.
百万扩招是我国职教领域的最新发展战略,承担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人才培养实施困难、校企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四个方面分层有序推进此项工作:以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关键点,做好顶层设计,拓展办学资源,完善招生方式;以校企协同办学育人为突破点,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企业品牌文化,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合作;以开展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为发力点,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人才培养建设,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以社会生源心理认知为创新点,完善自我管理机制,加强"级差"主观认知,激发创新创业潜质.  相似文献   

5.
百万扩招是我国职教领域的最新发展战略,承担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双重任务,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人才培养实施困难、校企合作有待加强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四个方面分层有序推进此项工作:以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为关键点,做好顶层设计,拓展办学资源,完善招生方式;以校企协同办学育人为突破点,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形成企业品牌文化,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合作;以开展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为发力点,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推进人才培养建设,加强教学组织管理;以社会生源心理认知为创新点,完善自我管理机制,加强级差主观认知,激发创新创业潜质.  相似文献   

6.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万扩招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也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提供了更为综合化的方案。但同时,也应该认清教师教学工作面临的问题,如高职教师教学工作一直处于相对边缘化位置;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机构不健全,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还没有为百万扩招做好充足的准备。为此,在高职院校层面,要深刻理解百万扩招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将推动教师教学工作的发展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加强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建设。在教师教学发展机构层面,要构筑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共同愿景;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主动对接政府和企业,整合资源,服务教师教学;组织开展形式活泼、富有吸引力的教师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7.
扩招百万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趋势。高职院校要积极做好扩招背景下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实现不断提升。本文进一步明确了扩招百万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德育教育的价值,深入分析了当前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找出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从百万扩招的新背景发展需求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实施策略,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水平,促进学生个人思想品德培养。  相似文献   

8.
扩招百万背景下,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崭新的趋势。高职院校要积极做好扩招背景下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觉悟实现不断提升。本文进一步明确了扩招百万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加强德育教育的价值,深入分析了当前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找出了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从百万扩招的新背景发展需求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实施策略,进而提升高职院校德育教育水平,促进学生个人思想品德培养。  相似文献   

9.
百万扩招是政府部门充分考虑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与经济形势的正确决策,其关键是扩招后的教育质量如何保证,而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将为教育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基于此,文章从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义出发,分析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在责任肩负、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面的挑战,提出从完善顶层设计,扩充教师队伍;统筹发展布局,转变教师观念;坚持工学结合,创新教师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改进,旨在为扩招形势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与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高职扩招是国家基于我国当前国情提出的重要战略选择,也是我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缓解就业压力、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矛盾、关切人本主义的重要手段。以当前高职院校的现实基础为基准,理性分析高职院校的基础条件、教学资源、师资队伍、实训设施等是否具备基础以应对高职扩招带来的冲击,结论是:基本条件已经具备,在政策条件下如何灵活运用和配置以及协调完善是成败的关键。应对高职扩招的相关策略,可从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学模式与评价模式的革新、治理模式的完善、资源配置模式的调节、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以助力高职扩招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12.
百万扩招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百万扩招自然会引发对资源供给问题的思考。事实上,在本世纪初,我国高职已经历了第一轮大发展,当时也的确面临短时期内资源供给不足的严峻挑战。而本轮扩招,也面临来自供给数量、结构、师资和均衡性等方面的挑战。但与上一轮高职规模扩张不同的是,这一轮扩招的生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各种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和试点工作已全面展开,并已积累起一定的经验,因此可以通过整合多种教育资源,改革招生、人才培养及评价模式,提升师资供给质量,改革地区间、校际间资源分配方式等多种举措,实现扩招后资源短缺的"软着落"。  相似文献   

13.
随着百万扩招工程的推进,招生规模扩大和生源结构多元化对于中高职教育衔接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中高职教育衔接是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也是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但现阶段中高职衔接存在诸多问题:社会普遍缺乏认同,价值认知存在偏差;以教育“定位论”为主导,衔接断层脱节明显;职业特征体现不够,专业对接不够精准。为此,要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形成正确的职业教育价值观;以“课程”为核心衔接基点,促进中高职教学一体化建设;以职业精准导向为衔接基础,重构中高职专业对接,从而加快推进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国家提出的高职百万扩招令,主要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工人和新型职业农民等人员。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标准不降、模式多元、学制灵活”原则开展培养工作,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专业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教学管理制度五个方面,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了改革,为其他高职院校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5.
高职扩招是应对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重要战略举措。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立足于高职院校自身的现实情况,理性分析高职扩招所围绕的区域经济生态、教育生态、制度生态、校园文化生态等因素,提出在学分制框架下,实行多元产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获得“合适”教育,是扩招成败的关键。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的配置、师资结构的调整、教学管理等具体实践环节上进行了系统变革,不断破解难题,助力扩招平稳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6.
从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扩招100万以后,大量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非传统生源群体进入高职院校.基于此,解构百万扩招时代意蕴,审视非传统生源群体差异特征,剖析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创新创业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分类制定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对分课堂"等课堂革命,加强专...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百万扩招有利于扩大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覆盖面,通过职业教育大扩招政策红利的杠杆作用,面向贫困群体开展精准培养和精准帮扶,促进扶贫对象在技能技术、精神、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快速提升,实现贫困群体的“精准就业”和“精准脱贫”。新时代高职院校的百万大扩招是我国精准扶贫补短板的重要战略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使命,为我国打赢扶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软实力支撑。  相似文献   

18.
百万扩招后高职院校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高职百万扩招,给高职院校带来了治理范围复杂化、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模式多样化等一系列新问题。与此同时,学生结构的变化、行业企业的参与、评价的多维化也为高职院校改善治理体系提供了新契机。以多元共治为基石转变治理理念、以产教融合为方向明确治理目标、以效率提升为关键创新治理方式、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优化治理环境,是高职院校改善治理体系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19年高职院校开始面向社会扩招100万人,扩招之后的生源变化,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的扩招生源为例,从生源结构、学习基础和学习需求三个方面分析了高职医药专业生源学情变化,并从理念、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