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雕塑伴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完善,城市雕塑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征.但是,目前中国城市雕塑的"进化蜕变"并不完善,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本文正视城市雕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探索中国城市雕塑在"时空坐标上的良性蜕变"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文质彬彬——漫谈城市雕塑的形式与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雕塑在空前的建设热潮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城市雕塑如何达到中国传统美学中关于“文质彬彬”的要求,使城市雕塑真正做到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已经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文化课题。通过对城市雕塑形式与内涵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城市雕塑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要兼顾文化属性、本体语言、创作主体以及与环境景观融合等几个方面,而且当下中国雕塑的现状,对我国城市雕塑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试图从中国士绅的蜕变角度重新审视鲁迅笔下的“假洋鬼子”形象。学界以往对“假洋鬼子”形象的内涵的理解有不够准确之处。假洋鬼子可以说是新式士绅的代表,其从“文童”到“假洋鬼子”再到参加“柿油党”等身份的变化,形象地反映了科举废除后中国古典士绅的土崩瓦解而新式士绅兴起的必然进程。假洋鬼子的“革命”、假洋鬼子的人党等行为,体现了近代中国士绅政权化、政党化的蜕变趋势。因此,假洋鬼子形象不仅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而且还具有政治学、文化史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2002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艺术展”上,“童心、绿色、未来——少年儿童雕塑制作大赛”获奖作品和孩子们现场的创作,吸引了不少参加本次活动的中外雕塑艺术家们。  相似文献   

5.
“文史合一”的学术传统使得中国史学在古代有庙堂、文人、民间三种价值取向,演变至今则蜕变为代表“民间”的戏说、娱乐之风畸形发展。易中天《品三国》打着精英文化的旗号,实际上是“文史”不分的媚俗之说。中国的历史言说应该具有超越性的视角,上升到对历史精神的形而上思考。  相似文献   

6.
“自我”的发展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笔者认为学习者“自我”的发展就是一次次从“实然”迈向“应然”的“心理蜕变”。当然,这个“蜕变”的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有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研究者概括出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物色》篇提出“诗人感物,联类不穷”,以及“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观念由“言志”说经“缘情”说至“感物”说的一次蜕变,在中国诗学史上首次对中国古典艺术玩味山水、摹画山水、寄情山水、放意山水的精神作了探问。其中涉及情、景关系;境、象关系;形、神关系等中国艺术精神的诸多方面,反映出中国艺术精神的一次重要蜕变,烛照出中国文学艺术的诗性之路。  相似文献   

8.
《十四行集》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经典之作,蕴涵了浓郁的存在主义意蕴与“蜕变论”思想。如:死亡的先行;生命的承担,沟通的隐喻,蜕变的具化。  相似文献   

9.
《音乐世界》2013,(13):20-21
01 吴建豪《Different Man》新的自我 公司:球球音乐 褪去“叛逆”的色彩,吴建豪带着全新专辑《DifferentMan》强势回归。这张专辑以“蜕变”为主题,展现了吴建豪经过时间的历练,学会怎样去“爱”,就如同他在主打歌曲《DifferentMan》中唱的一样“更爱你,是我蜕变的关键”。他也在改变过后变得更加男人、更多了一份责任感。  相似文献   

10.
童伊 《科技文萃》2001,1(1):146-150
近年,随着台湾的领导人在对一个中国原则问题上不断玩弄各种手法,台湾局势更加复杂严峻。台湾文坛有关台湾文学的性质、源流、归宿、地位问题之争,随着时局和政坛的变化,也波谲云诡,变幻不止。争论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把“乡土化”、“本土化”蜕变为脱离统一的中国文学而“独立”的“台湾意识”、“台湾文学”,为“台独”张目。最近,台湾当局又公然决定在全岛的大学里设置“台湾文学”系、所,着手编印教材,开列课题,大批划拨经费,大量招兵买马,而把中国文学列入了“外国文学”的系列,在文坛上和文学高等教育领域里树起了“台独”的黑旗。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城市雕塑的人文价值观出发,对当代的城市雕塑创作进行分析,探求适合于当代中国的城市雕塑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城市雕塑是指设里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雕塑作品.在楼群耸立,街衢交错的城市中,它能起到缓解建筑物的拥塞和单调的作用,城市雕塑大致可分为纪念雕塑、主题雕塑、装饰雕塑等类别.城市雕塑在现代公共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每个观赏者对于被称为“凝固的舞蹈”的城市雕塑.既会产生共同美感,也会有审美的差异性.这就有了一个城市雕塑作品的审美定位问题.雕塑既要相融于环境,又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3.
《帝国的回忆》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7年1月至1911年。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经历了蜕变,人民经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企业的历史发展与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乡镇企业,目前正步履艰难,但乡镇企业是否真的已经“过时”而需要被“替代”、被“改名”?应如何看待目前乡镇企业发展速度放缓问题?如何看待乡镇企业数量的减少?如何看待乡镇企业的变化?本从乡镇企业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其不同时期的特点,由此说明处于发展期的乡镇企业有可能进入衰退期走向衰亡,也有在蜕变、改革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城市雕塑是毋容置疑的公共艺术,但不同于陈设在展馆里的公共艺术,它占有城市一定空间,被人们不自觉欣赏,因此建设城市雕塑要首先考虑其公共性,然后考虑其艺术性.城市雕塑应该在统一城市规划中体现“展示城市特色、反映城市精神和增加城市空间、构建休憩体系”的功能,为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做出特有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先进的课程理念必然催生精彩的教学实践。随着对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深入.诸如“兴趣”“对话”“语感”“体验”“感悟”等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小学语文教学元素,与“三维目标”“探究性学习”“发展性评价”等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整合成为颇具中国特色的和谐的语文教学。这是一次课堂教学的蜕变,其中脱颖而出的有以下两种精彩。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艺境界论传统的文化精神与现代裂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与现代在20世纪中国有着持续百年的长期冲突,20世纪文艺境界论集中体现了这一文化冲突,可以作为反思百年文化冲突的切入点。“治心以有内心”是中国古代文艺境界论传统的“传统性”,它所体现的是“以心体天地之心”、“赞天地之化育”的传统文化精神。与中国古代的价值取向截然相反,西方现代性在线性时间观主导下,凭借科学技术力量控制自然而打破了自然节奏;同时,资本逻辑成为整个生活的支配性逻辑,其力量渗透到世界各地区。面对现代性的强大冲击,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文艺境界论传统发生了现代裂变,20世纪中国文艺境界论经历了一个“蜕变”、“断裂”与“复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新诗发展图景当中,塑造了“诗的‘现代中国’的整体形象”的艾青是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诗人。但检视20世纪30-40年代艾青的“土地”诗篇,可发现其在写作行为、诗歌词汇表、人物设置以及写作时态等方面均有重要变化,这些变化表征了艾青如何由一位“土地诗人”蜕变为“颂歌”作者。而这种蜕变抑或说个人所选择的道路,固然受到新的历史情势的影响,但从稍早时候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中所蕴含的两种声音——“土地的声音”和“我的声音”——来看,也并不缺乏内在的线索依据与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9.
晚清政府1861年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引起了中国社会思想、学术、官制、外交诸方面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对中国封建制度的蜕变及中国社会向现代化的转轨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曾在农村生活及劳动过十年,近五年又因为从事“思想考古”的学术研究,经常奔波在田问、村落、小镇上。在跨时空寻访中国古代思想化大师的过程中,亦对现代中国农村的状况有许多的感触,我常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农民如何才能融入现代社会呢?这并不是说,中国农民没有生活在现代社会,而是指中国许多农民还没能实现自身存在方式的角色转换即由一个村落中的“血缘人”蜕变为一个现代的“公民”。由此引发出的一系列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创建应该说是有不利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