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者借登临所见,托物起兴,体物写志,或写景,或议论,或抒情,或议论,钩沉吊古.以精湛的笔触,描绘出极精美的图画,塑造出极鲜活的人物形象,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虫鱼,风光声色。器物用具……往往能引起人们的某种联想,寄托人们的某种情思。屈原喜橘,李白爱月,高尔基赞海燕,闻一多爱红烛,郭沫若颂雷电……古今中外,不胜枚举。不难看出,这些自然之“物”,一旦被作者摄取入文,它就会被赋予人格化的特点。表现作者的爱好、情趣、心志。托物言志,是许多名家名篇常用的表现方法,运用得好,可使文章言浅意深,富有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3.
4.
李秀卿 《学语文》2002,(6):16-16
台湾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美文。读罢全篇,心驰神往,那虚实相生、巧妙点题的精湛技艺更是别具一格,值得深究。那么本文虚实相生的手法究竟是如何运用的呢?点题之妙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文章以“我的空中楼阁”为题,语意双关:既指我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蒙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那么小屋到底是虚构还是实有?行文跌宕起伏,使人有扑朔迷离之感。文章前一部分对小屋和周围环境做了多角度、多侧面具体细致的描写:近观,那座落  相似文献   

5.
通过讨论《赤壁赋》中“舟”的作用,探索高中语文赋文的教学策略,即把文中的“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物”明“志”,体现赋文“铺采摘文,体物写志”的特点,从而突破重点,化解难点,实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美文美教的教学构想.  相似文献   

6.
《项脊轩志》的作者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时人称其为震川先生,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县)人。曾在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讲学二十余年。嘉靖年间中进士,时年已花甲。曾任湖州、长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和长兴县)知县,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明代后期的文坛上,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复古文风曾盛行一时。李、王之徒极力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其作品字摹句拟,古奥艰深。归有光则表示坚决  相似文献   

7.
孙智正 《初中生》2009,(4):38-41
《博物志》的作者朱尔·勒纳尔,1864年生于法国,在乡下长大。他的名作除这里介绍的《博物志》外,还有《红萝卜须》等。1907年,朱尔·勒纳尔当上龚古尔学院院士,1910年逝世。  相似文献   

8.
<博物志>的作者朱尔·勒纳尔,1864年生于法国,在乡下长大.他的名作除这里介绍的<博物志>外,还有<红萝卜须>等.1907年,朱尔·勒纳尔当上龚古尔学院院士,1910年逝世.  相似文献   

9.
【文题】 世界,充满七彩阳光;人生,充满美好向往。 品读上面的小诗,以“苦与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0.
黄曼 《语文知识》2006,(3):38-38
归有光的散文中最为人称道的是《项脊轩志》,但我更喜欢《寒花葬志》。《项脊轩志》表现的是一种对家道中落、物是人非的感伤情绪,《寒花葬志》则表现了一种更为深沉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1.
明代中叶,统治文坛的是前后七子。他们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卑视当世,盲目崇古,对当时文坛产生了恶劣影响。到嘉靖年间,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等人,对复古派“物不古不灵,人不古不名,文不古不行,诗不古不成”(《李开先昆仑张诗人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典散中,《项脊轩志》堪称悲情美的绝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三片叶子三片嫩叶像三只绿色的小鸟儿,骄傲地站在树桩上。树桩只发出这一条绿茎,绿茎上只有这三只小鸟。多可爱的小东西啊,它们还要为砍断的树桩歌唱。即使只有这三片绿叶也要向世界呼喊,  相似文献   

14.
<正>萤火⊙(宋)陈与义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却马已录仙人方,映书曾登君子堂。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简析]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历任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礼部侍郎、给事中、翰林学士等职。绍兴七年(1137)春正月,官拜参知政事。次年三月,以病请退,知湖州(今属浙江),冬十一月卒,年四十九。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就创作实绩而言,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散文中《,项脊轩志》堪称悲情美的绝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首先是“悲”的背景《。项》开头写道“: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字里行间笼罩着衰旧、破败、局促、阴暗的气氛。这三句不但交代了项脊轩作为南阁子的过去,也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悲”的基调。对母亲和祖母的怀念,作者仍是置于“悲”的背景下“: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封建时代,名门…  相似文献   

16.
感人心,情为首也。古人在动笔伊始,蕴浓情于腹内,诉真情于笔端,显至情于君子。因此,大凡仁君在读了《陈情表》和《项脊轩志》之后,没有不被这两篇传情佳作所感动。故古人云:读《陈情表》不下泪,其人必不孝;今我谓:读《项脊轩志》不下泪,其人必不善。我诵读之时,情自心起;掩卷之余,慨叹万端。挥笔写下:至诚至真“陈情表”,又悲又苦“项脊轩”。  相似文献   

17.
牛红梅 《学语文》2002,(3):55-55
《项脊轩志》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古文家归有光的写的一篇抒情散文。读之,如同一杯醇美的甘泉直沁肺腑,使人领略到散文艺术的美。  相似文献   

18.
作者简介席慕蓉,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精彩段落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小点周围又有着自成一圈  相似文献   

19.
距今二百三十四年前(乾隆十二年,1747年)脱稿的《西宁府新志》是青海省现存的最早一部地方志。在它以前,虽然有过[明]刘敏宽与龙膺撰《西宁卫志》,(清)苏铣撰《西宁志》或《西镇志》、(七卷,顺治十四年刻本),但这两部书现在巳找不到了。因此可以说《西宁府新志》是青海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了。从内容的丰富和编纂的完善方面看,它不愧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文献。它为明末清初(十六,十七,十八世纪)时的青海历史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当  相似文献   

20.
归有光是明朝后期著名的古文家,其散文以神味见长,善于应用疏淡朴实的笔墨,描写身边的日常生活琐事,随笔点染都富于深情,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王世祯称其“千载有公,继韩、欧阳”,有人赞誉他的文章“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项脊轩志》就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这篇抒情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