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考作文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联想能力有关。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专门谈谈这个问题。 一、联想与切题 无论单一命题作文,还是材料命题作文,摆在考生面前的第一个难关就是切入题意。怎么样切入题意呢?这就必须要展开联想,谁善联想,成功就属于谁。 如88年的高考作文《习惯》,面对此题,你必须要想,想些什么?你可能会想到写议论文,也可能会想到写记叙文或散文,也许会想到写说明文。确定体裁以后,怎么样才能切入题意呢?这就靠联想。如果写说明文,很容易写成对一般现象的介绍说明,选写一个关于习惯定义的说明,然后用几个例子来说明  相似文献   

2.
作家秦牧说过:“要把平常的东西也写得光彩照人,就要注意观察事物,发挥联想能力,抓形象,用这比那,用那比这,使之相得益彰,才能达到平中见奇。”可见,联想与作文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如有位同学写《大山情》,充  相似文献   

3.
写记叙文需要联想能力,以再现生活中的场面和情景。写议论文章同样需要联想能力,用以拓展思路,分析道理。在议论文中,常运用求同联想和求异联想来立论,运用求同联想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浅显的道理深化。例如富兰克林的《哨子》就用了求同联想,作者先写“我”七岁时用四倍价钱从一个男孩手中换回  相似文献   

4.
所谓系列作文,就是用一个作文题目写一组文章.这组文章在内容上既互有联系,又各自独立,这种联系表现为多侧面、多角度、多体裁地写同一个题目.比如:“写在黄昏后“这一文题,可以写成夕阳西下后以写景为主的散文,也可以写成某件事发生在黄昏后的记叙文,或由黄昏景色产生联想写成议论文,也可以写成抒情诗.……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言语交际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联想能力突出表现为词语联想能力。善于联想有助于语言的表达和理解;积极地进行联想是一个人富于智慧的表现。《世说新语》记写的魏晋名士的言语活动,其中大量的交际言语是用词语联想方法去组织的。词语联想是魏晋名士在特殊背景中的独特思维方式。研究他们用词语联想方式构成的交际言语,可以为当代的言语交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一、借助音乐,展开想象,进行扩写在进行《月光曲》一文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联想的作用,并学会展开联想,在联想的基础上进行扩写,我在学生明确什么是联想,通过比较了解联想的作用后,发给每位学生一张纸,上面写着一段话:“春天来了。小溪从森林里流过。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开联欢会。它们玩得多开心。啊,春天是多么美好!”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这是我听了音乐《春天奏鸣曲》之后写的一段话,但是写得不具体。现在,请同学们也来听一听这首曲子。然后,请大家给短文增加点联想,扩写成文,使文章更优美。相信同学们的联…  相似文献   

7.
当你有"作文"这门功课,却不知道要写什么的时候,怎么办呢? 教你一个快速又可以写得多彩多姿(zi)的方法:这个方法我暂时叫它"XX的联想":方法是:请你先画个圆形。 想一想:这个圆形让你想到什么东西? 再想想:这个东西,让你想起-件(两件以上也可以)什么事? 然后按顺序(xu)写出来,但是写这件事时,要顺便把"感想 写出来。 先看看下面的范(fan)文: 形状的联想  相似文献   

8.
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须从命题的改革入手。作文命题如何改革?近几年来,我们作了如下探索。 一、题目改小些,启迪联想 “写一篇关于秋收的作文”、“写一种动植物”等作文,都含有相当的联想成份,如借物喻人,借景抒情。对这样一些命题,学生常常放不开思路,拓不开文笔,舒展不开联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把原题改小。这小,是针对内容而言,即把原题集中到一个“焦点”:由什么联想到什么。如写秋天,由看到的金黄稻谷联想到披星戴月辛勤耕耘的农民叔叔,由听到的马达轰鸣联想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忘我劳动的工人伯伯…如写植物,由鲜艳多姿的菊花联想到积极  相似文献   

9.
笔者前不久听了《月光曲》一节课。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时,教师提出问题:“这一段主要是写什么的?”学生回答:“这一段主要是写兄妹俩听了贝多芬弹的曲子而产生的联想。”教者立即纠正:“这一段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学生有些疑惑不解,提出质疑:酷爱音乐,懂音乐的盲姑娘听了贝多芬弹曲子难道没有联想?那么“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在干什么?于是教者反反复复地解释,耗费了不少时间。很显然,教者的良苦用心是想让学生搞清楚这一段主要是皮鞋匠的联想,不是盲姑娘的联想,讲解时一味的回避盲姑娘也有联想,也在联想。因…  相似文献   

10.
营造情境     
水说,其实灵动的我常年保持着一色的蔚蓝,我也有山的沉稳。山说,其实沉稳的我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我也有水的灵动。文章从山水而联想到绘画,由绘画而联想到画家的构思.由画家的画笔而联想到山与水对画家的“自荐”,是构思中善于联想并凡善于将自己的想像用一个巧妙的结构来“固定”的较好例子。开头写得真切而生动,最终的结论颇有哲理性,都是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用文字或口头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活动,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实践。作文的目标在于如何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一、激发学生联想联想是探索和创新的一把钥匙。许多小学生写起作文来思路狭窄、语言不生动,这和他们的联想薄弱有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联想活动。例如,在写命题作文《钢笔》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拿出  相似文献   

12.
茅盾虽以小说知名,但也擅长写散文诗,且不无技巧。先说象征,比如《叩门》,写叩门声引起的一些思绪与联想。作者的心是迷惘中不无期待的,但开了门,原来叩门的是一条黑狗。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的"少慢差费",长期困扰着语文教学,这一顽疾涉及的因素很多,其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也有很大关系。学生缺乏联想思维能力,就会造成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或写出来(说出来)的语言又不生动形象,这大多都与平时没有重视训练学生的想象与联想方式有关。想象是文学的翅膀,想象力不好,语文自然不好。培养想象力的一个办法就是:多看文字,少看  相似文献   

14.
从10年(1981-1991)高考作文命题看,其中有6次作文命题对联想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换句话说,这6次作文立意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联想的水平。高考命题具有稳定性的基本特点,既体现了国家选拔人才对智慧素质的全面要求,也是对中学语义教学的正确导向。但在实际上,可以说多数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讲读分析,习惯于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主题;写作指导,习惯于一个题目只有一种立意。这种僵化的思维模式和教学习惯,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当然是南辕北辙。其结果是造成学生单一的线性思维习惯,写《春蚕》离不开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献身精神,写《桥》离不开弓着背让踏人过去的献身精神,写《蜡烛》离不开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精神,写《石头》同  相似文献   

15.
翅膀     
从"翅膀"联想到"人生",在写"人生"时也应该有"翅膀",即使难于找到"翅膀",找到"臂膀"或"肩膀"也是吻合的。第四自然段与第五自然段之间,用"聪明"过渡,不如用有"翅"或"膀"的词过渡更好,写朱自清的人生不如写航天航空者的人生更好。此文有一个好的题目和开头、结尾,升格为满分作文。近在咫尺。倒数第二自然段中的"穿越"应改为"飞越"。  相似文献   

16.
物我交融     
“物我交融”是借物写人的一种技法,用这种笔法写出来的文章,既是在写“物”,也是在写“我”——这里的“我”是作者自己。人们在生活中往往能想到、谈到、看到、遇到能触动自己情怀的事物。在这种事物面前,人们可能会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自己的经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成长等等。于是有的人就会把这种联想化作文章——巧妙地把自己与引起自己联想的“物”放在一起来写。学写“物我交融”的文章,可以学习它“转换”的笔法。这种笔法的特点是:先写物,然后写自己也成了此“物”。“物”在文中进行了由实到虚、由物到人的转换,作者的经…  相似文献   

17.
把好作文单元关静宁县城关小学王寨生小学高年级语文教材在编排体系中,每单元突出一个读写结合点,并围绕这一知识点安排一次习作训练。如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读写结合点是“分辨事物和联想”,作文训练则要求“写一处景或一处东西,把自己联想到的也写进去”。...  相似文献   

18.
联想是创造思维经常使用的一种连动思维方式,是培养创造性心智机能的一种思维活动,是由此及彼的思考,是非一般思考的延伸。一个人如果不会联想,他的知识不仅是零碎的、孤立的,而且也是有限的。一个老师不会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就很难教会学生写好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进行联想思维训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创造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的这首《题西林壁》想必大家不会陌生吧。这首写观山的诗告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用在写作文上也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来做个实验吧。要求:根据公式“1+1”展开联想,并将联想内容写一段话。甲:“1+1”是一张桌子加另一张桌子,就是我和我的同桌。我和我的同桌是一对快乐冤家,我们俩会因为对方超过“三八线”而“保家卫国”,又会因一起联手完成了一份自创小报、一个飞机模型而欢呼雀跃。总之,我的快乐冤家总是“让我欢喜让我忧”。乙:“1…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不起眼的文章,粗心的同学会一眼扫过,不留下半点痕迹。但如果细细品味,你将会从中悟得如何写好议论文的一些道理。你看,报纸上登载的一条消息,引起了作者的联想。由联想生发议论,正说明了议论有时需要借助联想的道理。“不禁连声叫好”,既是对这条新闻在感情上产生共鸣,又是对它的一个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