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多种期货价位涨跌的记录中发现,期货价位随时间变化有三种混沌周期.一种是以5~30min为一周期的价位涨跌混沌波;第二种是以0.5~1.5天为一周期的每日极端价位涨跌混沌波;3~7个每日极端价位涨跌混沌波构成一个涨跌的基本单元,称为大势涨跌混沌波;第三种是以大势涨跌混沌波为单元构成的13~25天的期货混沌走势波.这三种混沌运动组成了整个期货的混沌运动.共同组成期货价位随时间涨跌的宏观运动.发现期货涨跌混沌运动的意义在于:以三到七波为一单元,可以判断每天价位涨跌的走势,预测次日的涨跌趋势,预测5~15天的行情走势.期货的奇次方混沌理论是可以应用到实际期货操作的  相似文献   

2.
毛法根  叶中行 《科技通报》1997,13(2):112-117
推导了期货价格的奇次方方程,研究了期货混沌理论的定量形态.日平均价位X是时间t(d)的奇次方函数.一段完整的日价位图,由奇数个波组成.多逼空是奇次方程的最后一波.以上海商品交易所的9505,9507,9605胶合板合约来检验,用五次方函数数学模拟的结果与在非投机期的日K线图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3.
结构减震控制领域中有一种方法是基础隔震,它是利用隔震装置来增加结构的基本周期,隔绝地震发生时地面运动由下部结构向上部结构的传递,以减弱结构的振动反应。以某框架结构为例,通过输入El-centro波、唐山波以及兰州波三种地震波至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中,分析隔震结构与非隔震结构所出现的不同反应,最后比较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4.
甘永超原本是一位“乡村教师”,后经著名科学家王淦昌先生推荐,师从上海大学物理系沈文达教授读研究生。经过二十多年钻研,甘永超揭示了“第三种波粒二象性”、完成了“三种波粒二象性的和谐统一”,并提出了“‘太极粒子波’是构成我们世界的最小物质单元”。令人惊奇的是:甘老师所挑战的传统理论“光的量子理论能够包含光的经典电磁理论”,八十年来居然找不到过硬的实验证据支持!抱着好奇的心理,记者于近日采访了甘老师。  相似文献   

5.
正夸克的奇异组合我们知道,夸克是一种基本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夸克的不同组合形成了各种复合粒子,比如重子,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是中子和质子,都包含三个夸克。另外,一个夸克和一个反夸克可以构成一个比较短命的粒子,叫做介子。除此之外,根据理论预测,夸克还可以组成更多种类的复合粒子。2015年7月,一种由5个夸克构成的新的复合粒子就意外地现身于欧洲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这种粒子叫做"五夸克粒子"。这个重大突破意味着,应该有更多奇特的夸克组合方式正等着我们来发现。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夸克  相似文献   

6.
生命如何起源?极端条件下的生命现象暗含着怎样的生命起源秘密?最小的生命形式是什么样?这些问题至今依然困扰着每一位生物学家。1993年,美国科学院院士肖伯夫教授在对澳大利亚西部岩石的研究中,发现了地球上最老的35亿年前的微生物化石——蓝藻细菌微生物体,这些“微化石”里面有非常细的丝状物,被认为是生命的证据。他的研究小组用电脑三维图像技术这种丝状物进行了复原,这一古老生命看上去很像一段薄铁片绕成的弹簧。弹簧是一种螺旋结构,这让人们联想到染色体和蛋白质,它们在生物体内大多是以螺旋结构存在或以此为基础构成最后的形态。根…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相对论时空观的修正和相关假定,提出了物质构成基本单元的物空二象性理论、物质质能自守恒等观点。运用所提理论,不仅对微观世界的光子存在形式、红移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等现象进行了很好的解释,而且通过对四种基本作用力的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实际作用是由轨道场不同形式的奇偶性对称破缺导致的,物空轨道作为媒介来弥补对称破缺。通过以空象和空象场万有引力作为媒介的物空轨道相互作用计算,得出引力的传递并非如引力子和引力波一样以有质量物质传递形式存在的论断,进而成功将最后一种作用力引力与前三种作用力成功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M)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作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对人类健康有极大的威胁。DM发病逐年增多,已成为世界上继肿瘤、心血管病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病。目前全世界有糖尿病患者1.5亿;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分别为2.51%,据报道西藏糖尿病的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预计2025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将达到14%。糖尿病将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WHO把每年的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因而早期发现、早期确诊、早期治疗是决定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及能否达到临床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北方典型草原的地上生物量与气候的相关性已经有很多研究,多数注意到草原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但尚未分析典型草原系统又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的生产力机制,而该方面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草地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本研究根据中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羊草大针茅草原24年的定点监测数据,分析降水量变化引起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波动性,其波动幅度不如降水量波动幅度大,说明群落生物量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为研究草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机制,本文进一步分析了24年样方中出现77种植物的相对生物量,结果表明有31种植物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可能在这些种对之间存在着生物量的补偿性。通过分析这些种对间的补偿性,可以看出优势种与亚优势种、优势种与其他非优势种、非优势种之间均存在着补偿性;发生在多年生草与多年生草之间或多年生草与半灌木之间生物量互补较多,说明群落的稳定成分之间的补偿性较强;补偿性主要发生在典型草原群落中的旱生与中旱生植物之间,发生在中旱生与中旱生植物之间的生物量补偿性位于第二,而中生对于中旱生的补偿性位于第三位,这与草原植被组成、降水量变动均有关;种之间的补偿性发生在最多的是禾本科与其它科的种之间,其次是菊科与其它科种之间。总而言之,羊草大针茅草原的地上生物量随降水量的波动性较强,而其又能维持相对稳定性,依赖于群落中的植物种类之间的补偿性。  相似文献   

10.
环丙沙星在鳗鲡组织中残留的消除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6~28℃及18~22℃水温下,以每千克体重给予50mg环丙沙星的比例对鳗鲡(Anguilla japonica)进行灌胃给药,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别于给药后的第4、5、6、7、9、15及21天测定环丙沙星在鳗鲡的血液、肌肉、胆汁和肾脏组织中的含量变化规律.结果显示,环丙沙星在鳗鲡体内的消除速度与水温有密切关系.在26~28℃水温下,肌肉、血液、胆汁和肾脏中的环丙沙星残留分别在第6、第7和第9天消除;而在18~22℃水温下,除肾脏中环丙沙星残留于第15天消除外,其余三种组织中环丙沙星残留的消除时间均延长至21天,表明水温对鳗鲡体内的药物代谢有明显的影响,环丙沙星残留的消除速度随水温降低而减慢.从食品安全角度来分析,在26~28℃水温下用药的鳗鲡,其上市前环丙沙星的停药期应不少于9天,而在18~22℃水温下用药的鳗鲡,其停药期应不少于21天.本研究结果为鱼类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