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同时强调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要构建充满生活气息的课堂,必须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初中思想品德课标也明确指出:"人的思想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思想品德新课程内容的设置,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让师生在共同学习的基础上共同生成人生体验和全面发展,以达成课程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引领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现思想品德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是在回归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改革,无论是课程标准、教材还是教学都面貌一新,根本的原因在于课程与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要。但在这种向上的整体氛围中,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何考试?  相似文献   

4.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改革是在回归生活的理念指导下所进行的改革,无论是课程标准、教材还是教学都面貌一新,根本的原因在于课程与教学能够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贴近学生需要.但在这种向上的整体氛围中,始终有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如何考试?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与“实验稿”相比,进行了重大修改。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上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特性主要有四个方面: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的一个重要观念就是“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它的显著特点是强调“生活逻辑、注重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经济生活》模块有着浓郁的时代生活气息,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尽可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贴近实际。它的编者、华南师大陈友芳教授提出,发现生活、理解生活、参与生活是学好经济生活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7.
杨碧春 《西藏教育》2012,(11):36-37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注学科逻辑向生活逻辑转变,强调课程回归生活,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对思想品德形成的特殊价值,重视师生间、同伴间、亲子间的双向互动和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8.
思想品德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明确要求:"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生活经验,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由此可见,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重视对其生活的指导,使中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体验、内化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  相似文献   

9.
<正>2014年福建省各地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坚持探索创新,彰显了《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理念,体现了思想品德学科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试题立足社会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体现能力立意,凸显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一、立足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品德课程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生活之树常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不竭源泉。2014年福建省各地市中考思想品德试题立足社会实际,贴近学  相似文献   

10.
叶伟胜 《教学月刊》2006,(12):24-25
人教版《思想品德》新教材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贴近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很好地起到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作用。但教材无论如何完美,其整齐划一的内容和样式编制,是无法满足各地、各校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学需求的。其中,教材的知识逻辑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课程生成和发展的基础。在上思想品德课时,笔者适时地调整教学方案,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紧紧联系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生活及社会实践,从而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使其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克服现有课程的交叉重复,让德育课程更适应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国家对现有课程作了重大改革,将原思想品德课、社会课、自然课和健康教育整合成“品德与生活”(一、二年级)“品德与社会”(三、四、五、六年级)。新的课程在内容、形式、理念上都有重大突破,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钻研新教材,尤其是要更新教育思想,树立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实践性是很多课程的追求,思想品德课程更关注这一点。因为思想品德本质上是致力于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的课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教学要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德育小情境为视角,探索富有生命活力的思想品德课堂。 一、生活小情境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相似文献   

15.
初中思想品德课标明确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可见,新课标十分重视初中生的生活体验,重视使初中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体验、感悟、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习惯。因此,新课标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应贴近生活、真诚对话、亲历体验。  相似文献   

16.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当前,思想品德学科要扭转不受学生欢迎的局面,教师就应该在...  相似文献   

17.
“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之一,也是与以往思想品德课程的区别之一。如何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这门课程的生活性,是值得教师探讨和深思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贴近中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现截取一个教学案例的几个片断,来说明体现这一主题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教学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高中生群体;思想政治新课程以生活为基础,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1].在数学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课程的情境创设有了一定的改善,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的生活.各地中考试题也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基本理念为:"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当前,思想品德学科要扭转不受学生欢迎的局面,教师就应该在课堂上多下工夫,要让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快的生活享受和情感体验,教师必须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