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苏轼的散文无论在创作风格还是在思想内容上都深受《庄子》影响。苏轼的散文构思奇特新颖,使作品呈现出《庄子》般的奇诡恣肆、幻化多变的创作风格,主要表现在想象力的丰富超然和说理方法的新奇独特。在思想内容上,苏轼的散文大多表现出了一种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这与庄子的脱弃一切物累,超然物外的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女性散文创作是近年来常常引起关注的一个文学现象.其中斯好的散文就以她对人生、人性的探索与思考,创新的文体风格和女性情怀的相结合,体现出独特而成熟的审美品格。本文试图从文体风格。创新意识。女性情怀这几个方面来解读斯好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苏轼的散文不仅手法精湛,而且具有独特的个人特质。文章从自由的书写与高扬的主体意识、独特的审美视角与生活态度的情趣化、创作风格的转变及人生际遇的转折三个方面加以简单的分析和评述。力求透过文字,呈现一个命运坎坷、主体意识强烈和生活情趣化的苏轼。  相似文献   

4.
京派刊物的创办为京派散文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载体。京派刊物的文人精神和文化品格与京派散文思想具有一致性,纯文学刊物的理想和刊物独特的文化特征,丰富和整合了京派散文的艺术情趣和审美理想,使京派散文创作呈现出独特的文化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庄子》一书对苏轼的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在人格境界上,苏轼接受了庄子齐一万物的相对主义哲学观,形成旷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在创作观上,苏轼受庄子"物化""忘我"思想境界的影响,形成"虚静""忘我"的创作观。在审美追求上,苏轼接受庄子无待、天游的和与自然同一的思想,他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平淡自然的审美风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帕蒂古丽在多民族文化融合的独特视角下创作的散文具有独有的特质和异样的气息,成为了当今全国散文创作的佼佼者。在她充满维吾尔族味道的独特文字里,人们看到了内容丰富的一幅混血文化的大画卷。本论文从帕蒂古丽散文的创作内容与风格特色方面着笔,从大胆狂野充满幻想的童年时光、宗教依恋敬畏式的自然动物物体、与宗教紧密相关的风俗习惯、细腻深重的隐秘情感、深远透彻的现实社会人生、坦诚痛悟式的自我修复六个方面论述其散文的内容与特色。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散文具有自已的独特风格。本文主要以初中课文《春》为例,从精雕美、简练美、意境芙、含蓄芙四个方面来阐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及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写景散文《荷塘月色》的发表为现当代散文创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荷塘月色》从意脉结构、修辞语言、意境创造三方面,树立起新的范式和榜样,铸就了其独特的文学品格和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9.
冰心在现代散文创作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内容上,主要执著于对哲理意识的追寻,形成了“爱的哲学”与“生命价值”两大表现主题;在艺术表现上,形成了以真善美为主体的审美品格和以文白兼用、文白互补为主要特点的语言风格,本文拟对冰心特殊的散文创作风格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现实进程,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执著的理性探索精神。结合时代政治、文化的需要反思人文精神的内蕴以及散文内在形式、语言的革新,是梁衡散文理性探索的一个突出特点,从而使他的作品在表述视角上具有浓郁的文化生态意味,并且由此带来的作品风格在当代散文创作领域也很独特。本文从理论视野出发对梁衡的散文创作道路进行宏观读解,对其创作内在变化,理性探索的意义及理论启示等方面给予了概括性揭示。  相似文献   

11.
论苏赋     
文章分四个部分:首辨伪,认为《苏轼文集》所收苏赋27篇,有两篇非苏轼作品;次编年,考订了前人编年有待商榷之賦;次分体,认为苏賦诸体皆备,他以文赋闻名于賦史, 但他的多数赋仍是骈赋和律赋;最后是苏赋分类,认为苏赋题材十分丰富,含议政、纪游、吊古、咏物,苏轼不善饮酒,而咏酒赋特多。  相似文献   

12.
苏轼散文立意“新”而“深”,他把“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作为“衡文”的标准,由此创造出了许多意境高远的散文作品。  相似文献   

13.
赵令畤与苏轼的交往主要集中在元祐时期。从苏轼对赵的举荐和评价看,两人的关系相当密切,相知甚深。赵令畤元祐时期的仕途升迁得力于苏轼,而随后苏轼遭受贬谪,赵亦受到牵连。赵令畤的创作,特别是词的创作,受到苏轼刷新词风的创作精神的影响,从而体现出独立的个性与风格。  相似文献   

14.
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苏轼汲取了前人赋体文学艺术创作的方法和成就,运用古文的笔法,开创了赋体文学的新局面,并形成了自己别具一格的文学体裁——文赋。苏轼文赋的主要特色是:追求平淡自然,通过绚丽多姿的艺术效果把古文的散句融入赋体之中,使得文赋趋于散文化。同时在一种理性思辨中力求淡化赋体的功利性,从而增强了赋体的抒情性。而且这些艺术特色往往包孕于苏轼的文艺观和审美情趣之中,体现出苏轼独具特色的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5.
苏轼的创作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本文试图透过苏词把握这种弥散于其各体文学创作中的独具魅力的个性色彩:兼济与旷达相兼的情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创造精神;景、情、理的妙合无间。这是中国文化的结晶,也是苏轼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梅格即人格 契合两无间——谈苏轼的咏梅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的咏梅词主要采用遗貌取神的表现方法 ,收到了形肖神完的艺术效果 ,并将咏梅与个人的身世感慨、人格精神结合起来 ,寄托深厚 ,既有对前人创作经验的继承 ,又有自己的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17.
历来人们津津乐道于苏轼对宋人尚意书风的开创性贡献,却相对忽略了苏轼书法艺术观的守成性特征,这是不全面的。苏轼书法的守成性是儒家入世思想对他的主导性影响的必然结果。苏轼秉持“书为小道”、“学书为乐”的习书观,书如其人、人书并重的品评观,同时缺少书法艺术创作所必需的创作激情。这些因素是苏轼书法守成性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苏轼对书法艺术的贡献,以及居“宋四家”首席的突出地位,更多的是一种天才的文艺才华和人格气节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苏轼短制散的概念,分析了苏轼短制散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两方面的审美特点。进一步论述了苏轼短制散对宋代散以及苏轼一般散作品议论冗长、雕饰太多缺陷的匡正。  相似文献   

19.
一般论者以风翔诗为苏轼的最早期作品,而笔者认为,苏轼真正意义上的最早期作品应该是其二次出蜀赴京时所作七十八首南行诗。南行诗是苏轼文学创作的主要起萌,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我们对苏轼文学创作的全面观照,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来进行。  相似文献   

20.
七十八首南行诗是苏轼的早期作品。相对苏诗整体成就而言,南行诗尚显不够成熟,但对苏轼诗歌创作的全面观照,却实在不能脱离开南行诗。认真地认识和总结苏轼南行诗创作的经验,对于认识文学创作的本体规律,对于认识内外因条件在一个文学大家成长过程中的决定性或非决定性的影响,也对于认识一个真实而非神化的苏轼,都是大有裨益的。南行诗是苏轼诗歌创作的主要发萌,苏诗的题材特点、情志内容、艺术表现风格等在其南行诗中都可以找到灵蕴的发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