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为什么一提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要爬上那边的月台去为"我"买橘子的父亲的形象?为什么一提到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我们就会立刻想到"站着喝酒而穿着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满口‘之乎者也’"、"排出九文大钱"、"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的孔乙己的形象?那是因为朱自清与鲁迅对他们笔下的人物都成功运用了细节描写。作家李准说:"一个准确生动的细节描写,不亚于一场戏对人物刻画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学习鲁迅散文中的"贴着人物写"法,能用动作、语言等细节塑造儿童、少年形象,表现童真童趣和少年情怀;2.了解幽默的原理,并在生活和写作中实践。【教学现场】一、导入师:进入初中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鲁迅的文章?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  相似文献   

3.
<正>【作文题目】朱自清永远忘不了父亲那“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为他买橘子的背影。在你的记忆中,是否也有这样一个难忘的背影?请你以《背影》为题,写一篇作文。【题目解析】八年级,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朱自清在文中细致刻画了父亲买橘子的背影,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作用,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2.通过学习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3.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细节描写的具体要求——真实、典型、细腻。【教学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抒发思想感情。【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单元教材简析】本组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上承五年级上册“走近毛泽东”的人物专题,共编排了四篇课文,其中《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其他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有的人》是不同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是语言大师,其笔下的人物个个生动鲜明,栩栩如生,读着文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祥林嫂、杨二嫂、闰土、藤野先生、孔乙己、阿Q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因作者描写生动而令人过目难忘。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现以这些人物的描写为例,赏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孔乙己》是鲁迅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先生生平得意之作。作者将细节描写与环境描写相结合,引人入胜地描述了孔乙己不幸的人生。 在教学中,我结合小说的特点,以人物为中心,概括成“三笑三现”教学法,指导学生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读文学作品,我们往往会被一些精彩的细节所吸引,久久不能忘怀。不是吗?读鲁迅的《阿Q正传》,谁能忘记阿Q用尽平生的气力在供状上“画圆”的细节呢?细节,虽只是一枝一蔓,没有它却不会产生出好的作品来。由此,笔者联想到被誉之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是也该多给学生留些难忘的“细节”吗?让他们品味、咀嚼,甚至终身难忘。鲁迅先生在东渡日本求学期间,对穿着一丝不苟、教学认真严谨的藤野先生极为敬畏,一辈子都忘不了这位异国“园丁”,在自己笔记本上留下的那些改笔。笔者记得上小学时,因一件小事被语文老师错怪了一通。自…  相似文献   

9.
在文学大师的笔下,衣服往往被赋予复杂的社会文化内涵,有时寥寥几笔,就使人物神情毕肖,其性格奇峰般凸显出来;有时看似闲笔,但它的映衬作用和暗示功能却胜似画龙点睛。初中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典范也不少,如下:一、“父亲”的袍褂——家境折射点朱自清的《背影》打动了许多人,其中服饰描写是助了一臂之力的。当文章叙述到“父亲”为“我”买橘子时,作者抓住了“父亲”的衣着进行描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一个“黑”字,折射出了家境的惨淡,隐匿了暗自伤感的许多潜台词:本是烟酒公卖局局长的“父亲”被…  相似文献   

10.
《在《仙台》一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笔下的人物,体会作者对“人物”的情感。下面就怎样落实这一重点谈谈浅见。 一、体会写法,展现人物的活脱现象 教学第二意义段时,教师先提示:这一段里从正面(“我”的所见所闻)和侧面(留级生讲“掌故”)两个角度来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请学生找到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接着,教师设问:藤野先生到底啥模  相似文献   

11.
设计一【思路综述】抓住课文重点、力求长文短教是本教例的设计思想。在简要导入后,单刀直入:抓主要内容→析人物形象→学写作技法。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直至佳境。这是记叙类长文短教的一种常用“定式”。【教学简说】一、简要导入鲁迅先生笔下的长妈妈,我们是“接触”过的。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我们“听”过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来看看长妈妈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二、整体感知主问题设计:文章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长妈妈,作者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自己童…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看似简单、平常,实则含义深刻。一个好的细节描写,不仅能够增强文章的真实感,而且能突出人物的精神风貌,使人物“活”起来。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2.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并学会运用。【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并能提炼出文本的表达手法,学会将这种先详写后略写的“一波三折”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相似文献   

14.
读过鲁迅的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一个生活马虎,穿着粗心的藤野先生便立马在头脑立了起来。文章中有这样一个鲜活的细节描写: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相似文献   

15.
【我解读】 《故乡》是鲁迅深情描写旧中国农民生活的力作。小说写于1921年1月。为了揭示辛亥革命后旧中国社会和民众精神面貌的可悲变化以及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源,鲁迅采用对比手法,抓住小说主要人物二十多年来发生质变的细节进行描写。  相似文献   

16.
赖雯雯 《读写月报》2023,(27):28-31
<正>物象是小说的基本元素,是客观事物,也是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主要指小说中出现的道具、物件等。以往我们的小说教学都离不开人物、环境和情节这三个要素,物象其实也是我们不可忽略的重要信息。在语文教育学习实践中,笔者发现课文《孔乙己》和《装在套子里的人》中都有同质的物象值得关注——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标志性衣衫“长衫”以及俄国作家契诃夫笔下别里科夫的“套子”。在两位作家的笔下,  相似文献   

17.
【学习重点】理解形散神聚的结构特色,掌握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表现思想品质的方法,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精神及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导析举要】一、本文是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叙事散文。作者早年因“绝望于孔夫子和他的之徒”,于1902年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我要说人的手指也是心灵的窗户,因为十指连心呀。鲁迅先生最会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是众所周知的。实际上鲁迅先生同样是通过描写人物手指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高手。鲁迅小说的每个细节都有独到的匠心,他常以白描的手法,涉笔于“手”,勾画出一幅幅令人深思的画面,真可谓妙“手”生花。  相似文献   

19.
《水》教学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7课。【课文简析】本文根据现代作家马朝虎先生的《饿水》改编,描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爱水、盼水、节水的情景。作者回忆孩提时洗澡的不易,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中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11,(6):43-44
【设计理念】 “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是对应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所作的习作讲评课。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写人的习作,但对习作中“人物对话描写”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学生平时的习作,很少写到人物的对话;或者即使写到,表达形式也很单调,内容也不生动。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写好人物对话,我们结合“人物描写一组”,从小处着眼,把“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作为这次讲评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