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散曲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具有与以往抒情性学不同的审美取向,其中很突出的一点就是它的趋俗性。本主要论述元散曲以俗为美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其通过作品所表现出的以俗为美的独特情致。  相似文献   

2.
金莲川幕府文臣是古代散曲史上最早进行散曲创作尝试的一批曲家,对散曲的形成和发展,有开创之功,并完成散曲从典雅到通俗的艺术演变。元好问与刘秉忠,皆以词为曲,词曲一体,以雅为胜。元好问与刘秉忠自度曲的出现,加快了散曲的艺术演变,渐至由雅变俗,散曲艺术日渐成熟。至商挺与杨果,散曲渐至雅俗一体,以俗为胜,散曲完全走向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3.
元代的散曲作品是研究近代汉语的重要语料,以《全元散曲》为基本语料,对其中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中的程度副词进行了穷尽式的检索,并根据语义程度的不同将之分为极度类、过度类、甚度类、微度类、递度类以及适度类六大类别,进而对之进行系统的描写分析与统计。从中发现近代汉语程度副词使用以及发展的大致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审美角度考察马致远的散曲, 就其所反映的元代文人特殊心态, 探究其中的悲剧之美  相似文献   

5.
隐逸遁世是元散曲的主旋律,但元朝士子始终在骨子里没有背离儒家思想的精髓。通过对元代咏史散曲的分析,笔者认为元散曲承接着传统诗文不绝如楼的怀古之叹和咏史之音,散曲家们以忧国伤民、推崇悲剧性英雄、是非分明的精神为元散曲注入大气、坚实、厚实的养料。这部分散曲虽少,却是解读元散曲悲剧性的时代底蕴、审美内涵、精神意脉的关节所在。  相似文献   

6.
周礼静 《文教资料》2012,(26):33-35
贯云石是元代著名散曲家,也是散曲评论第一人,其曲论和曲作都显示了推崇"阳春白雪"的雅化倾向,明显受到中国传统诗学的影响。本文从贯云石曲论的美学意味出发,结合其曲作的题材特点和语言的蕴藉之美,阐发其大俗大雅的"诗人之曲"的美学追求,以及合理评价贯云石在散曲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试谈曲     
曲,世称元曲,是元代学主要样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有小令、 带过曲和套数之分。元曲一般指北曲。曲牌之前有宫调,用以表达不同的声情。元曲讲究格律,主要指仄分上去,平别阴阳和字有正衬,以求音节之美。  相似文献   

8.
在元代的咏史怀古散曲中,张可久自成一家。其作品以历史上归隐的高人或隐士为抒写对象;以怀才不遇之士或贤才遇"知音"为主题;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在全面探讨张可久咏史怀古之作的同时,还试图发掘他与其他散曲家咏史怀古散曲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开先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除其诗文、戏曲成就响彻于文坛外,散曲创作也闻名于时。在其现存的散曲作品中,大量为感叹世事、抒发愤懑之作,曲风以豪放为主,但其中少量悼人之曲哀婉绵丽、情真意切、凄切动人,着实值得一读。这里选其套曲《冬·夜长不寐》试析之,以使大家能了解其散曲风格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0.
李开先是明代中期著名的文学家,除其诗文、戏曲成就响彻于文坛外,散曲创作也闻名于时。在其现存的散曲作品中,大量为感叹世事、抒发愤懑之作,曲风以豪放为主,但其中少量悼人之曲哀婉绵丽、情真意切、凄切动人,着实值得一读。这里选其套曲《冬·夜长不寐》试析之,以使大家能了解其散曲风格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11.
李旦初当代散曲作品,以文学精神新架构、文学审美新构成和对传统散曲“代言体”的新突破,迈入了当代散曲创作的全新境界,是当代散曲创作园地诞生的艺术新葩.其主要艺术建构为:积极入世思想,强烈的忧患意识,讽刺之“风力”,叙述“旁言体”.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散曲的研究正逐渐由主题转向文本的艺术结构,尤其是白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研究方法,重新掀起了一个散曲研究的新高潮。然而古代与当今音乐不分、词与散曲之小令不分等诸多比较容易混淆的问题依然客观存在,对它们的研究尚且不够深入。因此,本文试从散曲中的北曲小令与词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加以探讨和论述,从而使散曲的文体特征进一步明确化,清晰化。  相似文献   

13.
散曲在审美水平上的确逊于唐诗宋词,但是在审美价值上却大放异彩。散曲规范少,用典少,生僻字少,歧义少;美就美在形式自由胜过唐诗,感情充沛胜过宋词,一触即发,一发不可收拾。可以将这"清晰明了又不同凡响"的美称为美的另一极。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学中包含生命之美、生态之美、科学之美、人格之美等美育资源,教师可利用唤醒、对比以及探究与实践等美育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不断迈向“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许多挥洒着中国滋味、承载着中国人审美情趣的字眼极为灵动与自然地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文字之美.“瘦”字便是其中的一个。无论唐诗、宋词还是元散曲,诗人们喜欢以“瘦”字来摹景状物。  相似文献   

16.
论元好问曲     
本文以元好问的散曲为考察对象,深入探讨元好问在散曲创作中的重要贡献及其散曲作品在散曲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认为:元好问是词向散曲演变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人物,其自度曲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在元初曲坛上,首开了文人自度曲之风,对后世影响巨大;散散曲作品无论在学问品格,还是在语言文字等方面,都显出深厚和独到的造诣,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和境界。通过研究元好问的散曲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和分析从词到曲的嬗变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元散曲的俗美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散曲出现在中国文学由上中古雅文学向近世俗文学转变的时期,它在语言风格,题旨境界等方面,均表现出迥异于诗词的鲜明美感风貌:以俗为美,这一总体审美特征,正是元散曲对中国古典麻歌美学作出的独特贡献,也是元散曲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
元代山水散曲大多以江南景致为意象 ,注重画面布局 ,善以多重意象组松意境。在元山散曲的意中 ,多自然闲雅的“无我之境”,与唐宋诗词相比 ,显出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元散曲语言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诗而词,由词而曲,随着时代的发展,语言的变化,曲的语言面貌产生了变异,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根据散曲的语言实际,结合多年读曲感受,与诗词语言相比较,曲语言的审美特征是:体式富于变化,更易表现参差之美;用语自然天成,更具活泼生动之美;韵律突破传统,别具谐和流畅之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剖析了元人散曲所反映的两大文化层面:山林文化与市井文化,并以此为核心,论述了元人散曲中的爱情之作、市井之作、怀古之作、隐逸之作所包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