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进生态文明进程,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使命。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全民生态素质,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的基础工作。博物馆是公众教育的重要阵地,自然博物馆以其独特的优势责无旁贷地成为了实践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人类也面临越来越多的自然危机,如何改善生态现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大主题,而大学生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其生态观文明观的树立与发展,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其德育的自然性功能在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4.
英国小说家哈代珍视传统,热爱自然,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对资本主义近代文明对农村的侵袭,他一方面表现出深深的痛苦,另一方面对此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从中体现了其追求整体、和谐、仁爱的生态人文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
鲍尔吉·原野是相当重要的当代蒙古族散文家,他特别喜欢大自然,他的许多散文都是典型的生态散文。他对蒙古草原的生态问题至为关注,竭尽全力地从蒙古族传统生态智慧中寻求精神资源,致力于批判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他尊重自然、敬畏自然、感恩自然,对大自然之美、自然生命之独特性有着敏锐地感知、极富抒情气息的细腻书写。他既有全球意识又有明确的地方意识,他的生态散文中既洋溢着大自然般的淳朴与优美,又充溢着胸怀天地、悲悯众生的忧患意识。鲍尔吉·原野的生态散文有利于引导当今国人的生态意识的确立,更有利于生态文明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自然与文明应该如何调整好相互的关系?这是二十世纪生态文学的核心话题。十九世纪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潜在地观照到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对呼啸山庄与画眉田庄两代人爱恨情仇故事的讲述,给我们提供了关于人类究竟应该怎样“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与自然、自我和谐相处的一个意味深长的隐喻。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学研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外已成为一门显学,但国内对生态文学的最主要作家之一梭罗的散文的系统、全面研究甚少。梭罗的主要散文著作,蕴涵着这样的生态思想:批判低俗的欲望,倡导物质生活简单化;呼吁回归自然,重建与大自然的和谐;质疑“人类中心主义”,维护大自然的权利,崇尚生态整体观;谴责工业文明,提倡生态保护责任。  相似文献   

8.
林丹 《中小学校长》2023,(4):7-9+50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之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践行方向。在此背景下,德育应培养人的敬畏自然之心,除了培养敬畏自然之心,还应培养敬畏他人生命之心和敬畏自我生命之心。唯有秉持“天人和谐(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人际和谐(处理好人与社会、他人的和谐关系)—自我和谐(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三位一体的生态观念,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正确的培养敬畏自然之心的德育。  相似文献   

9.
现代生产力是以工业文明为标志的社会生产力的一统天下,后现代生产力是以自然生产力的优先发展、充分发展、重点发展为核心,以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永续发展为目标的生产力,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大生产力。生态文明作为破解生态危机的时代选择,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和革命,与后现代生产力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笔下的自然主题进行研究,比较他们在理解自然、体验自然和描写自然的方式上的相似和差异,着重于分析惠特曼对爱默生、梭罗的继承和超越,展现三者笔下自然主题的演进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理性到感性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和谐发展: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性生态危机日益加剧。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科学技术、工业文明、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批判;并要求扬弃人与自然分裂对立为特征的工业文明。实现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文明转向。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的散文以探索人性深层次的内心世界为重点,揭露了十九世纪初现代工业文明破坏人的完整性、使人异化以及对人性扭曲的负面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自己对保持乡间自然本性的向往和对人的自然本性的尊重与推崇,进而表达了他对人类生存现状的不满。  相似文献   

13.
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与此同时也使自然和人类心灵面临困境。基于此,黑龙江作家迟子建以她对自然对土地对万事万物的深沉之爱书写了大量极具生态意识的散文,她散文中表现出的深沉的自然之爱,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控诉以及对人类心灵的救赎都与现代生态理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学基本理论是关于自然的价值与自然的权利以及人对自然的态度问题。中西方生态伦理文化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对待自然的态度都有论述,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在中西生态伦理文化互补中,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匹配的本土化的生态伦理学,极为重要。文本试图从宏观视野,对中西生态伦理思想文化资源进行简明梳理、整理,为确立生态伦理观,解决现代化相关问题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人与自然应协调发展;人的实践活动应符合客观规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并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生态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立足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梳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发展,提出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以符合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审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社会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引起了社会的不和谐发展,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深刻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时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意义,努力构建和谐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8.
从马克思生态思想、人的生存权利的实现、生态正义和生活自然的“和谐”等方面思考“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机理,提出生态文明是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超越,是人类文明的新阶段和新发展,符合人类的生存权利走向现实的“定在”。生态文明与小康社会、生态文明和人的生存与发展,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因而,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状态、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其中工业文明在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灾难。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人类应当深刻反思以往实践活动所产生的负面效果,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于是生态文明呼之欲出。为实现生态文明.我国必须采取一些必要措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影响着社会物质、精神与政治文明.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既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高校德育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