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在语义范畴内对语言和言语的模糊性的研究,使我们对自然语言模糊性的认识,止于由特定系统化方法所由得出的推论上,自然语言模糊性不仅仅是语义问题,还应站在科学哲学的高度,从语言——世界图景——认知上来认识这个问题。语言的模糊性负载着混沌的存在以及人们对这种存在的概念化过程中模糊逻辑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科学素养研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公众科学教育和文化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科学素养概念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科学素养概念化过程中呈现出的特征和趋势有:多元化、扩展化、层次化、行动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3.
尽管世界上的物体千变万化,具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但是,最常见的物体大都是平板和壳体,其外形特点是厚度比其余两个方向尺寸在数量上小得多。平分物体厚度的分界面称为中面,若中面是平面,则称此物体为平板;若中面为曲面,则称此物体为壳体。由于具有厚度小、重量轻、耗材料少和性能好等特性,使板壳成为具有优良特性的结构元件,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种工程结构作为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构件,而且在自然界和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的认识史上,世界图景经历了几次变化。广义的世界图景是指人们对宇宙、对地球、对人类社会总的认识。它不仅是一定的历史时期知识体系的总和,而且反映着不同时期认识形式的普遍特点。它实质上是人们能动的认识过程中所创建的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同构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由于认识所及的范围和深入的层次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图景。在古代,哲学家把世界的本源归结为某种物质实体,例如水、气、火、土等等。这种认识仅限  相似文献   

5.
世界是由事物和事物关系构成的,事物的概念生成了词,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生成了语言的句子。予得关系是施动者通过动作将物体传递给接收者。予得关系的概念化生成了予得句。隐喻化的机制促使予得句得到扩展。由于人类认知的共性,不同语言中生成了相似的句子结构。但由于不同民族概念化的差异,也引起了句子结构意义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世界文化流变既是一幅始终流动着的人类文化发展宏观图景,又是不断更迭的世界文化中心转移大势速描。世界文化流变图景基本上呈现东学西渐、西学东渐与东西互学三种态势。而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的具体流变过程中呈现四种类型。打开世界文化史,世界文化流变无论是从三种态势还是从四种类型上看,都对教育发展与开放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世界文化中心转移大势基本上呈现出以世界科技中心转移为表征的包括制度、哲学、宗教、文学、史学与艺术等的转移。一方面,世界文化中心的转移对教育发展与开放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世界教育中心的转移则超前于世界科技中心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量子场论的现代物理学世界图景。首先介绍了物理学中已出现过的经典力学世界图景、经典电动力学世界图景,进而讨论了量子场论世界图景的兴起。文章从量子场论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因果观等四个方面,探索了量子场论的物理学世界图景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从而将量子场论的物理学世界图景的确立和发展,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文化概念在俄罗斯民族定型、民族意志乃至民族性格塑造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它的这些功能特性和内容构成独特的民族世界图景。本文从文化认知的角度出发,对俄罗斯民族文化概念世界图景展开研究,具体分析文化概念民族属性、文化概念民族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文化概念民族世界图景,探讨文化概念中的民族世界图景及其构成,阐释文化概念与民族世界图景的互动性。这对于深入认识和了解俄罗斯民族精神、民族特质、民族类型和文化定型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一个世界观的基础。语言是世界图景主要的表达手段,语言世界图景是指该语言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了解Иван.含的语言世界图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熟悉俄罗斯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10.
巧用塑料袋     
一、证明水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首先要组织学生观察水、认识水。在上《一杯水的观察》一课时,我特意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薄薄的透明的食品保鲜塑料袋。在观察水、研究水的时候,不需我提醒,孩子们会自然而然地用这个塑料袋去装水,捏来捏去地玩,从而发现水是一种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为形成“液体”的概念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证明空气的存在由于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对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尽管他们大都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没有空气人就会死,可是,如何用实验来证明空气实实…  相似文献   

11.
"中"是胡瑗理学思想的重要基础。纵观胡瑗的所有论述,无不显示其"中道"的底蕴。他把"中"看成是"正"的前提,无论是谈自然,还是言人事,都离不开一个"中"字。胡瑗一方面继承了中庸之道,另一方面又发明创造把中庸之道改造为"大中之道"。他把天下为公看是"大中之道"的前提,认为守"中"必须以天下为重,以民众为重;把刚柔相济看是"大中之道"的本质要求,强调顺时顺势、有刚有柔、动静有常;同时他认为"大中之道"具有灵活性的特征,不能死守"中道",特殊情况可以特殊处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毫无疑问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与此同时,从更加宏阔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的视野和高度看,中国的和平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稳定繁荣也需要中国,因而,“中国梦”还是世界和平之梦,世界发展之梦,世界合作之梦以及世界共赢之梦。“中国梦”顺应了世界潮流,呼应了世界期许。  相似文献   

13.
"鱼"的生殖意义,"水"的婚恋意义,使本就不分的"鱼水"意象与女性、爱情紧密联系起来,这在侗族情歌中表现尤为突出。侗族情歌中"鱼水"意象是侗族社会自然环境、时代环境、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思想倾向的集中反映。  相似文献   

14.
荀子的政治理论既主张"法后王",又坚持"法先王",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体现了荀子"先王""后王"一以贯之,既坚持前代传统,又与时俱进的辨证道统观。这种辨证道统观是荀子在割断了"天道"对"人道"的神秘制约关系之后,对儒家政治学说以"道统"制约君权做出的一种理论安排。  相似文献   

15.
歌德的"世界文学"是文艺理论界一直关注的论题,至今已有不少解读。其中,高建平的"复数的世界文学"与丁国旗的"祈向‘本原’的世界文学"的观点在多种解读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且二者形成了一种有趣的对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动态结构中的世界文学图景。而关于"复数"的维度及有关"本原"的界定值得更深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弃老型故事"是指"弃老"习俗转变成"敬老"习俗的故事类型,这类故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壮、苗等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流传这样一类故事,故事讲述了这些地区"吃老"习俗的转变过程,其中以壮族《布洛陀经诗译注》中《唱童灵》以及其附录部分《冬林的故事》最为典型。相比较而言,壮族的"弃老型故事"蕴含独特的文化价值,可以说是这类故事的最初形态,该故事侧重于体现人性的复苏和道德的觉醒,更重要的是壮族"弃老型故事"强调用斗争的方式去争取自身的权利,捍卫自身的尊严。这些对于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有着重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对21世纪中国老龄社会的和谐构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的现代作家借助于"民间信仰"中"鬼域-人间"的文学想象,对解放区和国统区的新旧政权,进行歌颂与暴露的政治隐喻性的对比写作,表达了他们对政治闹剧和解放神话不同的现实热情。  相似文献   

18.
"刮面"是沿河地方土家族最独特的礼品,是人们往来结交和赠送喜礼的重要物品。通过"刮面"的生产过程,介绍"刮面"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针对"刮面"文化正在遗失的现状,提出了对"刮面"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纲要"是一门历史科学,侧重于对历史知识的阐述,它更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重在对大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整合式"教育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将历史知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为一体,注重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激发,利用多种实践方式丰富和拓展教学的空间,以实现"纲要"课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0.
以近代"镜子说"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谱系是一种以求真意志为旨归的图像意识行为,旁观者眼光是这种图像意识行为看取世界的主要方式,其背后的知识理念是旁观者知识观;而这种图像意识行为最典型的视觉模式是透视法,从知识社会学与现象学双重视野来审视透视法,可以洞悉这种占据西方近代主导地位的视觉模式隐藏的"真实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