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8 毫秒
1.
我刚到美国一年,就生下了我的女儿Breanna,中文名字叫青焰。在生青焰之前,我在美国一所大学读书,为了更好地照顾青焰,我暂时休学,想等到女儿三岁以后再继续完成学业,因此,在家里当起了全职母亲。  相似文献   

2.
高彤 《中华家教》2016,(4):16-17
我在美国南部一座滨海城市的实验室做科研工作,工作起来经常没有时间概念,生小孩之前,加班对我来说是很正常的事。儿子宝儿和女儿贝贝出生后,我的生活作息一下子就被打乱了,有段时间真的是很忙乱,顾得了工作就顾不上孩子。我非常热爱目前的工作,孩子的出生并未让我产生离开职场的打算,相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如何能够在职场与家庭亲子之间生存。如今宝儿已经11岁,贝贝也有8岁了,几年下来,我一直在摸索中不断调整工作和亲子之间的时  相似文献   

3.
教材从不带回家 我到美国之前,有人托我带些中小学教材回来。我向亲戚提出这个要求。他们告诉我:他们孩子从来不把教材带回家,每学期用完了就交还给学校,留着给下一届学生用。  相似文献   

4.
我今年15岁,在美国加州留学。2012年暑假从北京来美国前,我和一位14岁的朋友去了陕西的山村,走访了10个上不起学的穷孩子,把他们的故事写出来,发在网上。他们得到许多好心人的关注,有人给他们捐款,还有一个机构决定帮其中一个孩子治病。这个过程我曾写过文章,发表在《课堂内外》高中版(注:本文发表在本刊2012年10月号"高中生态"栏目,名为《西乡之行:北京高一学生的乡村纪事》)。我体会到帮助他人的乐趣,更从那些孩子身上学到很多。来到美国后,我听说学校里有buildOn这个组织,这是个非营利组织,已在贫穷的国家建了543所学校。它在许多大学和高中有分支,鼓励学生募捐,我毫不犹豫地加入了。我们这个分支想在尼泊尔建一所小学,需要三万美元。建好后,整个村庄的一百来个小孩就能上学了。两年来,同学们每周都上街义卖糕点,也向亲朋好友筹了好几遍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的时候,儿媳给我那一岁的小孙子买了一本小人书。我看了之后不禁拍手叫绝,多棒的书!后来得知,这是一本创造了奇迹的小人书:第一,它早在1940年就出版了;第二,从初次出版至今,年年再版,年年畅销,历久不衰;第三,它被评为美国的“Golden Books”系列,也就是金奖图书系列。  相似文献   

6.
杨雨 《教育》2013,(6):63-63
美国的孩子也一样,5至6岁这个年龄的孩子也很爱打小报告,一点点小事就会招来一句“I am going to tell on you”(我要到老师那里告你)。那么,美国教师是用什么办法处理孩子之间相互告状的呢?  相似文献   

7.
心愿     
13岁之前,我的生活也算无忧无虑。然而就在这一年,我得知养育了自己十几年的父母竟非亲生父母。从此,这个难解的心结缠绕了我58年。  相似文献   

8.
去美国之前,我对美国的"体育世界"这个电视节目就很关注,尤其是NBA的球赛.NBA球员那种富有创造力、个人表现力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了美国,我才发现原来体育在美国人生活中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学校的同学挂在嘴边的常常是球赛,人们聚在一起谈的话题也多是球赛,就连一些老太太都喜欢对球赛发表评论.  相似文献   

9.
陈佳未 《大学生》2013,(6):32-33
正我自认为对于开车这个话题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首先,我是在美国学的开车——据说这一点就足以让人质疑我的车技;其次,我并不热爱车,尽管车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充其量也就是个代步工具而已;再次,也许听起来性别歧视,但作为女生,很多时候相对于男生来说在开车上确实逊色。不过我依然要动笔写这个话题,因为开车对于在美国的中国学生来说,是实现自由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朵朵 《教师博览》2013,(3):27-28
<正>很多人对"死亡"二字讳莫如深,更别说把它作为一门课程。但是在美国,很多中小学校就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坦然地与学生讨论有关"死亡"的话题。34岁的我,也和儿子一起体验了一把"死亡教育",感悟颇多。直面死亡2009年,我在纽约读医学博士,老公被公司调到美国总部上班。于是,6岁的儿子成成也被接到美国上学。由于是插班生,老师对我们很照顾,还专门花了—上午  相似文献   

11.
大约 10年来 ,我一直在做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从我开始涉足这个领域 ,我的那些中国朋友就在好奇一件事 :我 ,一个美国人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 ,而且是古代中国。毕竟 ,从那些他们熟悉的美国电影里 ,十几岁的美国孩子总是把时间花在赛车和玩橄榄球上——我几乎想不到哪一部好莱坞影片里 ,英雄在学习古代汉语。因此他们的这种好奇 ,部分地是这些美国电影造成的。但另外也是因为美国人学习和研究古代中国 ,似乎必须有一个和中国人不同的理由。下面 ,我将会从我的个人背景和历史原因这两个方面来谈我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的原因。学习和研究古代…  相似文献   

12.
《南昌教育》2007,(12):43-43
没想到美国学生也很累。去美国之前,我有个偏见,觉得在美国读书很轻松,美国大学生作业很少,考试容易,净是玩了。去了哈佛之后,才知道这是大错特错。我的班上国际学生和美国学生各占一半,因为课程重、作业多,大家基本上每天都是学到夜里三四点钟才回去休息,第二天早晨八点钟又要准时上课,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一开始实在顶不下来,只有拼命喝咖啡来提神,时间长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在国内读书时学到夜里十二点钟就觉得自己够刻苦了,  相似文献   

13.
蜥蜴死了     
我家的晰蜴死了,就在昨天。它很早之前就不行了,这我们都知道,可我没想到的,是它死得那么快,那么突然,以至于在知道这个事实的时候,措手不及的我连眼泪也流不出来,心里也不知是什么滋味,酸酸地堵在胸口,闷闷的,很难受。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无可争议的最强大的国家.在科技、文化、军事、经济等领域中拥有最为强悍的力量.无疑成为世界上所有人关注的焦点。美国——有人会热爱它、也有人会诅咒它。不管是否爱它或恨它.人们都会感觉到它的霸权和对世界的影响。我一直非常关注这个国家.关注他们西方人的理念与文化.也非常期望自己有机会亲临美国去了解这个国家.我想...  相似文献   

15.
阳夏 《科技文萃》2005,(3):150-151
1998年,美国爱荷华州出生了一只起名叫卢迪的双头小猪,这个稀世珍宝后来成了全美国的大明星.在它之前出生于威斯康辛州的双头小猪,不满月就被人偷走了,失主悬赏1000美元寻找,最后也没有找到它.  相似文献   

16.
维也纳信使     
那是在1945年的秋天,随美国的第一批占领部队,我再次来到维也纳。我提前三个月来到那里,作为德语口译官,参加一项谈判任务,将那个城市分成四个联军占领区,就像之前在柏林进行过的那样。我的德语很流利,因为我六年前才从柏林移民到美国——在美国我很快就符合条件参了军,服务我的新国家并且为穿上他的军装而自豪。  相似文献   

17.
鲁佳 《留学生》2013,(7):46-47
决定来IUB之前,我一直纠结于要不要去位于新奥尔良、被誉为“南方的哈佛”的杜兰大学。因为我的前老板,曾经是清华经管院学生会主席的老许毕业于这所学校,他一直向我极力推荐此校,品学兼优的他对我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除了老许的热情推荐外,这所学校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位于港口。如果我在美国学着学着突然忧郁了,马上就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相似文献   

18.
1929年我初中毕业,考进了杭州闻名的美国浸礼会学校——蕙兰中学。这个学校以学风端正见称,而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它请美国老师直接教授英语。在蕙兰,我对查理·兰姆的《莎士比亚故事集》特别感兴趣,老师还没有讲完,可是我自己却念完了,所以每次老师测验,我总名列前茅,因此受到老师的注意。我们的老师是美国教会派来的,姓埃德加,名字则现在已记不清。她那时已有三四十岁了,身材不高,而体型已经开始发胖了。她性格十分和善,即使对着我们这群毛孩子,她也是  相似文献   

19.
9岁的小女孩敢挑战总统?不会吧……别说,在美国,还真有这么一个与众不同的大胆小姑娘呢。被称为"世界上权力最大的人之一"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有无奈的时候,而且对手居然是个9岁的女孩!这要从奥巴马在前不久的一次圣诞采购之行说起。圣诞节之前的一个月是美国零售业的圣诞购物季,为了表示对中小企业的关怀,身为总统的奥巴马在12月16日这个周末,也带着自己的两个女儿到华盛顿郊外一家名为"One More Page Books"的书店里买书。在选购过程中,奥巴马一边在他的黑莓手机上查看购  相似文献   

20.
我出生的时候他50岁,而且远在“家庭妇男”这个词出现之前他就已经担当起这个角色了。我不知道为什么在家里照看我的是他而不是我妈妈,但由于我是小伙伴中惟一一个爸爸整天守在身边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