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粒观是中学化学基本观念建构的核心,微粒观的教学是帮助学生建构从微观视角思考宏观世界的化学观念。以分子原子的教学为例,运用宏观实验、模型模拟、多媒体演示以及探寻科学史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构起宏观与微观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微粒观是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构建的基本观念之一。在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应该有序地引导学生初步完成微粒观的建立,以帮助学生能用微粒的观点去看待化学现象和解决化学问题。文章通过教学实例,论述如何有序地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微粒观。  相似文献   

3.
付淑娟 《考试周刊》2013,(95):149-14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逐步深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足够重视化学基本观念的构建。在义务教育阶段,微粒观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化学基本观念。只有掌握了微粒观,才可以加深对其他化学概念的理解,甚至可以说,它是其他化学知识获得和应用的基础。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微粒观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重视化学基础理念知识的学习,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微粒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加深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概念的理解,是学习其它知识内容的基础。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对微粒观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培养学生微粒观的策略,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一学生对物质的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掌握不好的原因是头脑中缺乏微粒观,本文着重从这三方面来谈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微粒观。  相似文献   

6.
基于培养学生微粒观角度构建“分子与原子”的实验教学设计,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验创新教学两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微粒观的形成。依据学生认知发展顺序,对微粒观培养的教学活动设计由浅入深,通过感受微粒存在、认识微粒性质、明晰微观视角、升华微粒情感等实验教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构建微粒模型,逐步建立和提高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课程改革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化学基本观念的建设,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面展开。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定要掌握的化学基本观念就是微粒观。只有学生掌握了微粒观,才能够加深对化学概念与原理的理解,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主要对微粒观的内容进行分析,阐述培养学生微粒观的重要性,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8.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微粒观":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等不同层次的微粒构成;物质的微观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是某一层次微粒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翠华 《化学教学》2012,(12):38-40
例谈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如何将微观的内容宏观化,便于学生接受,如何利用好课本"隐藏"的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微粒观的知识,降低知识点的难度,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高效化运用,既能够形象直观地展示微粒观方面的相关内容,同时也便于学生深入认知与把握。基于此,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行之有效地提升并优化学生的化学思维,更好地保障学生的化学学习实效。  相似文献   

11.
自我观简言之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 ,它是通过人际互动 ,观察、了解自己并形成判断的一种心理过程。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了解自己的物理特征 ,还要对自己的内在特征做出判断 ,从而形成对自己的完整的印象。这个过程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过程或意识过程。也就是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自我观 ,因此说自我观也是自我意识的结果。自我意识是个体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是人心理健康的标志 ,也是人类特有的专利 ,是动物所没有的。自我观的本质就是对自我关系的处理以及对个人同社会各种关系的处理。自我观的形成是通过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12.
化学学科作为理科性学科,有着一定的抽象性,化学学科牵扯到了物质的微观结构,学生需要从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教师需要将微粒观的培养贯穿在整个化学教学的始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微粒观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微粒知识通过生活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采取更为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分析初中化学教学中物质微粒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姜涛 《化学教与学》2014,(12):75-79
微粒观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必须建构的核心观念。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内容和能力水平要求,对某市十年中考试题进行逻辑分析,结合一道试题作答情况,进行数据收集、输入,自变量筛选,Logistic线性回归,最后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微粒观形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反思原因,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初中科学教学中物质微粒观的教学难点与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提出利用科学史促进学生微粒观形成的方法与教学功能:从日常生活经验到古代先哲的诘问,引发学生探究物质本原的欲望;从波义耳到道尔顿,向学生展现近代原子论提出的历史背景;从道尔顿到卢瑟福,与学生一起探究原子结构的认识;从盖.吕萨克到阿伏加德罗,引领学生从原子论探究分子论。  相似文献   

15.
"微粒观"是化学的一种基本观念,贯穿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对微粒观的建构,笔者设计了八次"画水"活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表达问题、比图发现问题、思图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画水"这一有效方式,激活学生思维,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科学建构物质的微粒观.  相似文献   

16.
以“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为例,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微课在课前进行自学,提前完成教材相关知识的传递,在课堂教学环节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讨论、解决疑惑,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实现对知识的吸收和内化,以相应的习题进行巩固提高训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复分解反应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从基本物质的认识过渡到类别物质认识的基础。而在复分解反应教学中教师基于"微粒观"构建知识结构,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是学生通过化学学习需要形成的重要化学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对物质的微粒性的认识,形成微粒观,是发展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化学教学应从整体出发,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充分利用核心概念以及形成核心概念的典型微粒知识组织教学,通过直观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宏观和微观的联系,引导学生用微粒观解释宏观事实和现象,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建立和深化微粒观,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一、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分子和原子”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第一课,是学生从宏观探索走向微观解密的转折点,也是学生微粒观构建的“起点”,更是学生初中化学学习的“分水岭”[1]。因此,教师要找出宏观现象与微观世界之间的“契合点”,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教学设计,利用学生所熟知的挥发与扩散现象引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想象,构建学生的微粒观。  相似文献   

20.
微粒观是初中学生要建构的一个重要的化学学科观念。深度学习的理念强调学生的课堂活动与体验,让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自主建构知识和掌握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是通过身边的物质及其化学变化这条明线组织的,而微观变化则是一条暗线,把这条明线和暗线连接起来的是符号工具。本微粒观复习主题课是通过让学生形成并强化“宏-微-符”三重表征的思路,以学生活动为抓手,通过问题导向,解题方法可视化,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