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静 《科学与管理》2009,(6):102-102
“预设”与“生成”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与统一,才能生成真正的课堂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2.
吴志梅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8):166-166,255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强劲春风给中小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过去机械的程式化课堂正逐渐被摒弃,一种新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生命课堂随之生成。课堂教学不再仅是教师的“预设”,更多的是学生生命智慧的灵动和生成。智慧的小学数学课堂呼唤着教师备课的机动和上课的灵活,呼唤着让“预设”在“生成”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精彩的课堂教学是在“提问的有效预设”生成的,在精彩的“生成”出现时,教师又能随机进行“课堂调控”,从而在“预设”与“生成”中不断的优化与整合。让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才是主体意义上的数学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才有真正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预设是一种课前精心周密的安排,生成是由预设演奏出的华丽乐章。有了课前精心、周密的预设,教师就能用自己的激情去催生华彩。但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教师只有及时调整灵活处理,课堂教学才会成为动态生成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6.
精心的预设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预设,但预设必须为生成留有空间,让生成来升华预设,教师作为学习引领者,在精心预设的同时要留给学生发展的空间。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在生成的课堂上需要老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让课堂中的生成演绎精彩。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对话过程,课堂是师生之间展示生命活力的平台。生命的复杂性和课程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机械地按照教师课前的预设一成不变地展开,而是充满了生成和变化,充满了未知。如何面对这样的变化,这不仅考量一个教师的智慧,更关系到课堂的和谐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认识与尊重。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教师的"预设"和课堂的"生成"。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但过分的重预设与轻生成,必将导致课堂的僵化和缺乏生命活力。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精心的预设和课堂上的精彩生成,成为构筑精品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4)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一直都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动态生成过程。课堂教学中一定会随时随地生成许多预设时没有的"状况",如果教师善于捕捉生成,就能让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火花,让课堂变得灵动且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寻找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增强课堂实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弹性预设与有效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教学既需要弹性预设也需要有效生成,预设与生成体现了计划性与开放性的结合。充分的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有效生成是预设的丰富、发展与补充。两者具有互补性。语文课堂如能做到弹性预设与有效生成的统一,将使语文课堂的实效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寻找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增强课堂实效,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弹性预设与有效生成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课堂教学既需要弹性预设也需要有效生成,预设与生成体现了计划性与开放性的结合。充分的预设是有效生成的基础,有效生成是预设的丰富、发展与补充。两者具有互补性。语文课堂如能做到弹性预设与有效生成的统一,将使语文课堂的实效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对"预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倡导的是基于"生成"的"预设";追求的是师生、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过程中,即时的动态"生成"。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中去促进有效"生成",通过有效"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通过精心"预设"与有效"生成"共舞出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13.
黄红霞 《科教文汇》2011,(12):81-81,127
意外生成即非预设性生成,课堂教学因"意外"的生成而富有生命和活力。因此捕捉意外不确定事件资源,捕捉和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捕捉学生的疑惑需求,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等课堂教学中的意外生成资源,并加以有效利用,能使课堂教学更精彩,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现代教育生命化课堂理论认为,课堂作为教与学展开的时空状态,也是师生生命的展开过程,是课堂中的“人”与“人”平等沟通、对话,进行知识建构和美的创造活动的过程。“和谐”课堂应该是师生平等对话、沟通、协调一致的课堂,应该是自主的课堂、民主的课堂、灵动开放的课堂,它的内在的逻辑程序是,“资源生成——设元探究——互动建构——自主迁移”。  相似文献   

15.
课堂预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形式。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逐渐觉得一向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完全放开手脚,于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而传统课堂中的预设好象被大家淡忘了,甚至有人认为预设太束缚教学。新课程背景下充分运用课堂预设,能及时捕捉课堂契机,营造生成课堂。  相似文献   

16.
姚立娟 《科教文汇》2008,(19):90-90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互动合作过程中进行。这种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强调语文教学是“互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围绕“教学文本”进行“互动探究合作”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只有真正进行师生平等的、动态的、全方位的合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课堂“互动教学”,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展开,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进一步激发双方思维碰撞,心灵交流,创建"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新课堂教学,引领学生徜徉在数学王国的海洋中,真正诗意地栖居在数学课堂,体验数学之奇,感受数学之趣,领悟数学之妙,让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地成为学生积极、主动、有意义的活动。达到这种境界的关键要做到:情感互动、携手共建、以情激情、以爱换爱、以生为本。  相似文献   

18.
构建高效课堂的核心因素在教师,只有教师具有打造高效课堂的素养,才能正确理解高效课堂的内涵及其目的意义,才能逐步减少课堂教学中华而不实的形式和方法,坚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优化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不断实践总结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活跃的教学状态,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学法的科学指导,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相辅相成,打造真正的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背景下,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所在。只有课前精心预设,课堂上灵活的动态生成,教学活动才能演绎得更加精彩。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语文课堂教学应在教师的精心预设下,不断地促进动态生成,让课堂因生成而更加精彩。著名教育家、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路线而没有激情的行程。"但是,我们尽管在课前做了精心的预设,可在开放性的课堂中,"生成偏离预设"的现象时有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