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信息技术外包的现状及其作用 信息技术外包(IT Outsourcing)是指以合同的方式委托信息技术服务商提供部分或全部的信息功能[1].  相似文献   

3.
4.
《北京档案》2004,(5):45-45
梁惠卿在2004年第期《档案管理》上撰文,认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本主要由“硬成本”与“软成本”两大块构成。“硬成本”包括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软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培训费用。建设费用,指开发一个稍具规模的数字档案馆系统,无论是购买软件和硬件、开发专用软件,还是馆藏  相似文献   

5.
《浙江档案》2004,(3):42-42
梁惠卿在《档案管理》2004年第1期上刊登此文。作者认为,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成本控制”问题是决定数字档案馆建设成败的关键。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本主要由“硬成本”与“软成本”两大块组成。“硬成本”包括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软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培训费用。建设费用: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费用是巨大的,开发一个稍具规模的数字档案馆系统,不论是购买软件和硬件,还是开发专用软件或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都需要花费可观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运行费用:数字档案馆建成后,他的维护和使用费用也即“运行费用”与初建费用成正比,初建费用越…  相似文献   

6.
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成本控制”问题是决定数字档案馆建设成败的关键。本在撰明“成本控制”含义与意义的同时,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本构成与概算进行了详细地描述,并提出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成本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字档案馆建设数据录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作为重要的社会信息资源,在目前的信息环境中基本采用数字信息的形式对其目录或内容进行管理,这也为数字档案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中原油田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工作起步于2007年,截至去年底,数字档案馆系统已累计上网目录数据200多万条、电子原文5万多条,访问量达到10万多人次。2010年该系统荣获河南省优秀档案科技成果一等奖。笔者拟对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端——数据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兄弟单位的数字档案馆建设提供实践意义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山石平 《兰台世界》2019,(z2):74-75
<正>智慧档案馆将成为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方向,它包含了数字档案馆软件和硬件智能化两个部分[1]。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软件智能化和硬件智能化的标准化,并实现两个部分的有效结合,提升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兼容性与稳定性,推动数字档案馆新发展。一、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人工智能应用可行性1.人工智能在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应用的技术可行性。"人工智能"最早于20世纪  相似文献   

9.
刘敏 《档案天地》2011,(7):49-5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数字化、传输网络化等给企业传统的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数字档案馆是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展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与组织形式,是未来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是档案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一、数字档案馆的概念界定数字档案馆是以档案管理的基本原理为前提,以信息网络基础设施为基础,以数字化长期保存、资源共享与远程服务为目的,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与档案网站,  相似文献   

11.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档案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俊  章燕华 《北京档案》2006,(5):22-23,34
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档案工作主体--档案馆面临着一系列挑战.面对社会、技术、法律的诸多挑战,档案馆何去何从?走档案馆信息化之路,建设数字档案馆势在必行.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提,档案数字化鉴定则构成了档案数字化中最核心的内容.然而现实是,滞后的数字化鉴定实践严重制约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开展,进而影响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进程和效果.实践中,许多部门在"跟风"和"燥热"之下对档案数字化工作"一哄而上".缺乏可借鉴的实践成果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得档案数字化仅仅成为了档案馆纸质馆藏的"拷贝",成为了档案馆"只求投入、不计产出"的"增肥"计划和形象工程.  相似文献   

12.
数字档案馆建设在我国方兴未艾,得到了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的普遍关注和重视。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但是有些问题不容忽视。第一,一些地方的数字档案馆建设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化事业发展不相适应,不协调。如有的档案馆投入大量资金,但配套的人力、工作流程跟不上,在观念认识、质量控制、档案鉴定、网上发布等环节上出现瓶颈,制约了数字档案的广泛应用。第二,很多数字档案馆建设单位用非常传统的观念、方法甚至手工管理现代的、复杂的、技术含量高的数字档案馆。第三,长期从事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人员患职业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眼睛、颈椎和腰椎的损害,导致颈椎病、腰椎  相似文献   

13.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若干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国 《中国档案》2004,(11):25-26
一、数字档案馆与政务信息化、社会信息化的关系 随着国家实施的“政府信息化先行”战略的不断深入,政务信息化已在中央政府及部分发达地区各级政府中得到逐步推行。档案作为文件运行的最终归宿,在保证各级政府正常运转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政务信息化的实施对档案管理产生重要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政务信息化中产生的电子文件,其归档方法、技术、手段等与纸质文件归档相比,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不同角度介绍当前数字档案馆研究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15.
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非技术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论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包括技术层面因素和非技术层面因素。就技术层面而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大量档案文献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开发、海量信息的长期存取及其利用、管理软件、信息安全保护技术、高速宽带网络传输、新型智能化的搜索引擎、多媒体自动识别实时处理等;而非技术因素也有很多:如经济因素、体制因素、人文因素、环境因素、人员因素等。在数字档案馆建设过程中,我们除了要重视技术层面的因素,同时也要重视非技术层面的因素。否则这些非技术因素会成为数字档案馆正常运行的障碍,对此我们应…  相似文献   

16.
数字校园概念的提出要追溯到20世纪末。1990年美国克莱蒙特大学教授凯尼斯·格林发起并主持的信息化校园计划(The Campus Computing Project)大型科研项目,普遍被认为是数字校园概念的雏形。1998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人类星球之认识》(The Digital Earth: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此后,数字化理念被全世界普遍接受,并引申出数字城市、数字社区、数字档案馆、数字校园、数字图书馆等一系列概念。数字档案馆建设在国内高校正处于起步阶段,从2000年全国第一次数字档案馆建设研讨会,到2010年国家档案局发布《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这10年间国内高校将不少有益的思路付诸实践。本期我们刊载的4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对这一主题作了阐释,希望对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档案信息化中的信息技术外包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毅 《中国档案》2003,(11):50-51
随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展开,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不仅涉及大量技术问题,而且也涉及许多过去从未碰到过的管理问题。对绝大多数档案管理部门,特别是市县级档案管理机构而言,在实践中单纯依靠其自身的技术力量很难顺利进行有关信息化内容的建设。据笔者调查,目前已经或正在进行档案网站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和档案数字化转换的单位,都不同程度利用了外部技术力量。可以认为,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利用外部技术力量将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做法。从表面看,这是一个技术问题,但实质上它是一个管理策略问题。如何科学…  相似文献   

18.
高校数字档案馆是学校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应运而生的新型档案馆。它能够把分散于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学校档案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以网络化的方式相互连接,从而及时提供利用,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字档案馆是大数据时代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它是顺应信息化发展的产物,企业数字档案馆是企业档案资源的集中地和档案资源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支撑平台。广州地铁档案馆藏量已近20万卷,预计2016年达到40万卷,达到了市级档案馆的水平,随着新一轮地铁大规模线网建设,档案馆藏量将更进一步增长,广州地铁为加强企业档案标准化、系统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20.
冯丹彤 《山西档案》2023,(4):157-163
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是企业档案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之一。文章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内容进行了解构,明晰了其建设的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再通过对37家已通过验收的试点企业数字档案馆进行调查,分析目前企业数字档案馆领域的实践前沿及建设特点,总结提出对企业数字档案馆建设的优化建议,以期为企业档案管理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其走向深化实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