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学.研究与评价》2013,(2):75-78,74
该课题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收集等多种方法搜集相关资料,坚持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我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特色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从历史研究角度看,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而西部地区民族院校是实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加强办好西部地区民族院校实质上就是办好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和民族院校应该将过去的"为民族地区和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拓展为"为民族地区和为少数民族服务,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服务"的新的办学宗旨。关于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特色发展策略:一是要定位好民族院校的学科建设。学科定位是学科建设的基础,也是学科发展的前提,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二是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应当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三是要大力进行学科创新,努力创建民族工作学、宗教工作学等新的学科。该课题同时提出从培养人才、高等教育管理和加大资金与政策投入三方面来加强西部地区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存在逻辑冲突与价值迷茫、动力单一与方式异化、特色缺位等问题。学科交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顺应知识发展规律的战略抉择,也是彰显其本质的应然路向,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策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科建设需要创新学术组织与科研平台的管理体制;创新人事管理与学术评价体制;以课程群建设为核心创新学科课程体系;建立倾向性的财政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3.
高校是知识生产的生力军、学科建设的主阵地。面对知识生产模式的深刻变革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深入探究高校知识生产的应然逻辑和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发现,知识生产模式变革已经衍生高校知识生产的应用逻辑、协同逻辑、跨界逻辑以及生态逻辑,但高校学科建设实践仍不同程度地存在认识世界逻辑制约高质量服务社会、自由生产逻辑制约高质量聚变效应、学术领地逻辑制约高质量开放发展、择优扶强逻辑制约高质量学科生态等问题。产生问题的深层根源在于高校主动顺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的动力不足,为此需要建构责任牵引机制、优化政策推力机制、实施融合创新机制、改革学科评价机制、创新学科治理机制,全方位增强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提升高校学科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从而实现高校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院校进入了恢复、调整和全面发展的时期。开展特色学科建设是民族院校的一大特色与优势。通过网络调查,总结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制约特色学科建设的关键问题,并针对这些关键问题提出须采取调整特色学科结构、建设高质量的特色学科团队、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高研究生的数量与质量、加强各种资源条件的建设等措施,加强民族院校特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一流学科建设中,诸多大学主要遵循经济逻辑,使得学科建设过分追求投入产出比,功利色彩浓厚;学科发展的自然生态被破坏,学科之间极度失衡;学科教学事实上被忽视,学科失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科考评体系对知识运用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科建设缺乏深厚的社会土壤;学科建设的经费对学科发展的环境、制度、理念等软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明显不足等等。基于学科生产、传播、运用知识的目的,基于当代知识生产模式的异质性、情境性、跨学科性、社会反思性、规模效应、本土性等特点,从大学的层面来看,一流学科建设必须遵循知识生产逻辑与经济逻辑辩证统一的原则,以知识生产逻辑为主线,经济逻辑为补充。具体表现为:坚守知识生产逻辑的主线;凸显知识的本土性与应用性;提倡"学科群"的理念;坚持全面的"学科"概念,彰显学科中教学的元素;加强一流学科团队的建设;尽量减少行政权力的粗暴干涉,使学科成为一个能够自主发展的自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6.
学科特色是民族院校特色的核心要素,加强学科特色建设是民族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选择.民族院校推进学科特色建设,应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正确处理好特色学科建设与一般学科建设、特色建设和适度建设、特色建设与基础建设、局部特色与整体特色,以及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推动学科特色与学校整体特色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高校学科建设与调整应该遵循政治的行动逻辑、知识的行动逻辑与市场的行动逻辑,不同学科所采用的行动逻辑也有所侧重,并且在各种行动逻辑之间要形成必要的张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的学科建设需要遵循政治的行动逻辑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建设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根据学校与学科差异灵活采用针对性的学科建设逻辑;遵循知识的行动逻辑强化学科的学术本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现有关于学科建设原则的研究存在理论基础不明确、逻辑体系不清晰、分类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学科具有“知识分类”与“组织建制”两种基本属性。从学科“组织建制”的“教师主体”性质看,学科建设的本质是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中心的组织文化资源的全面供给、保障和提升,学科建设基于并遵循马斯洛“人的需求层次”理论;从学科“知识分类”的“生态”性质看,学科类型结构基于并遵循“生态平衡”原理。依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层次原理和生态平衡原理以及组织文化的五大类型,学科建设的基本原则为:精神理念引领原则、制度保障激励原则、行为导向规范原则、生态和谐共生原则、物质基础条件原则。原则必须基于原理,原理必须基于属性,从而实现从属性到原理再到原则的完整逻辑链条与闭环。学科建设基本原则的“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及其“文化资源”发展的逻辑与特征,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根本旨趣与“人文化成”的逻辑要求。  相似文献   

9.
学位点建设水平直接决定和体现着民族院校的整体办学实力和服务民族地区发展的能力.作为民族院校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核心工作,存在着学科门类结构失调加之布点重复、所依托学科发展先天不足、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偏少且分布不平衡、学术团队难以支撑学位点发展、经费不足导致科研基础较为薄弱、学位点管理体制与机制陈旧滞后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学科建设、制度完善、团队创新、经费投入和自我评估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0.
开展学科建设既是社会发展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要求,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对河北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所作的调研表明:加强学科建设必须科学制订学科建设规划,凝练学科方向,加强学科基地和学科队伍建设,健全学科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首轮"双一流"建设启动后促使第四轮学科评估价值导向发生较大变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后促使第五轮学科评估价值导向发生重大转向.通过对在这两轮学科评估周期内某大学三个学科建设的案例进行研究发现:学科评估价值导向是高校学科建设逻辑转向的风向标.从第四轮学科评估开始,学科建设逻辑从主要强调学术逻辑转向学术逻辑、政治逻辑和社会逻辑并举,不同学科根据自身情况倾向于采取差异化建设逻辑与行动策略.从第五轮学科评估开始,在破除"五唯"背景下学科建设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向,长期被遮蔽的人才培养逻辑开始实质回归,学科建设面临对人才培养不够重视的共同困境.新时代高校学科建设需要重新认识人才培养的学科价值,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
突破原有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是现阶段科技发展的重点,是一门新学科的诞生之源,是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交叉学科不仅顺应知识发展内在逻辑的客观要求,也适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研究生跨学科培养范式的转变,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现代大学职能、知识创新发展以及一流学科建设等方面,其路径主要有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学科组织、加强制度保障等。  相似文献   

13.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重要支撑。托尼·比彻将知识划分为纯硬科学、纯软科学、应用硬科学和应用软科学。借助于这种分类方法,学科可以划分为:纯硬学科、纯软学科和应用学科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学科的发展逻辑存在差异:纯硬学科主要遵循的是知识演绎逻辑;纯软学科的发展以社会与政治逻辑为主;应用学科主要是以实践逻辑为主。这种差异为一流学科分类建设提供了依据。中国一流学科建设应该通过分类引导,实现分类发展;通过分类评价,对一流学科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创设学科交叉融合的外部环境,促进一流学科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高度综合与交叉的新趋势对知识生产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大学传统上建立在知识分类体系基础上的学科制度在新知识生产模式下面临深刻危机,囿于学科壁垒的封闭式知识生产限制了大学的创新活力,知识生产过程中未能实现“学科逻辑”与“问题逻辑”相统一,学科存在的合法性与学科建设的有效性都受到质疑。通过历史与现实两个维度的审视,知识生产过程中对于专业化分工的需要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对学者个体而言“专”是“跨”的前提,因此学科本身不会从大学里消亡。但未来的学科建设应当通过系统性变革,打破既有的学科壁垒,建立贯通知识生产中“营地”与“阵地”的矩阵式运行结构,促进学科的交叉、会聚与融合,使得学科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等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职业学科作为职业技能型高校主要应建的学科已经提了出来.但是否具有科学性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从其内在逻辑进行考察,发现其逻辑起点是职业岗位和职业学科体系,逻辑主线是职业人才培养和职业研究,逻辑支点包括动力性逻辑支点(职业学科承认与职业技能型高校组织变革)、发展性逻辑支点(职业创新团队、职业发展平台)和保障性逻辑支点(职业学科制度化),逻辑旨归包括为职业进步服务和为职业学科发展服务两方面,并形成了逻辑闭环.形成了逻辑闭环是其具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职业技能型高校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需要进行学科建设,职业学科本身又是具有内在严密逻辑结构的科学的学科体系,因而在职业技能型高校进行职业学科建设,就成了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6.
李妮  王志华 《文教资料》2010,(11):168-169
本文通过对民族院校学科建设在其发展中存在的冲突分析,提出了学科的规范与创新相结合、更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加大对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坚持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方向及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杨雄 《中华家教》2024,(1):5-12
在学者们共同努力下,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已从家庭教育指导普及转向学科建设提升。一门相对成熟的独立学科应具有较为明确的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基本概念及学科共同体,而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跨领域的知识融合,有助于当代家庭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我国家庭教育学科建设进路应包括学科框架进一步构建、跨学科研究进一步推进和家庭教育政策进一步聚焦,以至不远的未来在国内外取得独立的学科地位。  相似文献   

19.
行业高水平大学学科发展的实质是在制度引导下实现行业发展趋势、知识生产规律与院校组织目标的统一,核心是推动组织成员行动逻辑的构建。从社会学制度主义视角透视,行业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呈现“国家一元管理”向“社会多元治理”、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动因、以政府主导与高校主体相结合的变迁特征。行业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面临政策规制引发的制度性同构、学术标准内化产生的规范性趋同和学科认知矛盾形成的模仿性趋同等现实挑战。积极建构以学科生态重构为立足点、以学科特色发展为基本主张、以学科文化认同为价值旨归的制度环境,是学科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关于相关民族院校构建蒙汉双语学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汉双语学科的构建是相关民族院校的一项系统工程。应明确学科界定,弄清发展线索、研究状况和课题意义,进而确立科学、合理的学科体系,加快学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